分享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蚌之沙 2016-06-25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说起用建盏喝茶的行家,首推当然是宋代的茶客们。而彼时的茶客,分量不可小觑。从九五至尊的皇帝到流芳百世的文豪,都是茶与盏的资深玩家。他们所作诗文,是研究建盏的第一手资料。

宋人认为建盏是饮茶神器,在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祝穆《方舆胜览》中均有鲜明表现。但这些书本中的记载加起来不过几百字。

即使是中国第一本茶具图谱——南宋成书的《茶具图赞》,虽在辑录宋代点茶茶具时,将茶碗等同于兔毫盏,说明建盏作为茶具的重要性,却在介绍时惜字如金,仅以幽默双关之语简单点评而已,其他十一种茶具也是如此,毕竟是图赞而不是详解,但赞文诙谐有趣,今后建盏君将会和大家聊聊这本书~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茶具图赞》中所绘兔毫盏

此外,正史、类书上也查不到建盏的踪迹。故而现代人研究建盏在陶瓷史、文化史的地位,及其在茶学、美学上的意义,就必须从书本之外,寻找更多的文献参考。于是学者们自然把目光转向诗词。

诗来自语言却优于直白的语言,而词是诗的延续。诗词除了抒情、明志,亦有叙事之用,叙事诗即当时文人墨客真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熟知建盏相关的诗词,对了解宋代建盏、宋代茶文化和建盏的品鉴,都颇有裨益。

建盏君今天与各位盏友聊建盏诗词,尽量将原文完整引用解析,因为与建盏有关的诗词必然会提到茶,而建盏是为茶而生,若仅仅把带盏的句子摆出来,脱离饮茶,则无法感受到建盏与茶汤是何等的“绝配”。

首先来欣赏建盏头号代言人——宋徽宗赵佶的作品。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宋徽宗画像

宋徽宗(1082—1135,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虽然做皇帝不及格,但作为艺术家和收藏家,却是顶级的。毕竟他生于皇家,受到最好的教育,也确实有艺术天赋;掌握最高的权力,天下至宝都进贡到他手里。

如果不是宋哲宗24岁早逝无子,赵佶也没机会继承兄长的皇位。好好呆在端王的位置上,以书画双绝之才,结交文人雅士,赏器品茗,都是佳话,不至于下场凄惨,留下千古骂名(虽然北宋建国伊始,就埋下隐患,但在徽宗这一代爆发,实属不该)。

错误的位置虽然令徽宗和他的子民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他确实有品味,有才华,讨论艺术,不可因人废言,就如李煜虽是亡国之君,词学成就却无法抹去一样。

徽宗不但书画双绝,还精通茶事,不仅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更作了许多有关饮茶与盏的诗词,还绘有茶画《文会图》。分明是一位建盏专家,而且还是身份最高的一位。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倒不是说地位高,就一定被公认为品位高。辟如雍正和乾隆这父子俩,同样是皇帝,能指挥官窑烧自己喜欢的瓷器,父亲喜欢素雅的(和宋瓷的审美相近),儿子喜欢华丽的(受欧洲巴洛克风格影响),雍、乾二朝的官瓷风格就不太一样。有不少人认为雍正的审美更好,乾隆的审美就较有争议。但是宋徽宗的艺术水准是公认的高,因此他作的建盏诗文,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下面这首作品。

《宫词》

螺细珠玑宝合装,

玻璃瓮里建芽香[0]。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注释[0].建芽,指建安(即建州)所产团茶,又称建茶。

全文说的大致是用建窑兔毫盏饮上好的建茶,香气如云,能令身边的美人为之陶醉忘我。个中意境,犹如画卷。“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前人如此描述当权者的乐趣。但本诗却不是因酒而醉,而是因茶而醉,以茶醉美人,不落俗套。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兔毫盏在这幅画卷中属于暗调,并不抢眼,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优雅别致的黑色兔毫盏,衬以鲜白的茶汤,黑白分明,符合宋代追求纯粹简约的审美哲学。更有茶香醉人,可谓至高享受。一国之君以曼妙文笔为建盏代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信即使是面对一个完全不了解建盏的门外汉,吟诵这样的诗句,都能令他想象到建盏的独特美感。

除了地位超然的帝王,宋代的文人高官也以建盏入诗。比如梅尧臣和欧阳修这一对好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行二,又称梅十五,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历任国子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他写的一句词建盏君非常喜欢。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梅尧臣在文学上成就颇高,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

除文名外,梅尧臣之嗜茶亦为人所称道。他曾深入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还作有文章,曰《南有佳茗赋》,赋是很有气势的文体,读之朗朗上口,比如这篇赋就写道,“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传说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这位“采茶官”笔下的饮茶诗,自然是宋代茶事的一个典型注脚。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梅尧臣与欧阳修齐名,且是茶友,正好以下这首诗就是他与欧阳修(字永叔)唱和之作。

注:方括号中序号为注释,因数量较多故不附在本文末。

想看注释的朋友请关注后回复“注释”。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1]

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

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入山乘露掇嫩嘴,

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

天下贵贱求呀呀[2]。

东溪北苑供御余[3],

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

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甘回甘竟日在,

不比苦硬令舌窊[4]。

此等莫与北俗道,

只解白土和脂麻[5]。

欧阳翰林最别识,

品第高下无欹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

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

青箬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

正见洛阳人寄花。

兔毛紫盏自相称[6],

清泉不必求虾蟆[7]。

石瓶煎汤银梗打[8],

粟粒铺面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

一啜入腹鸣咿哇。

全诗对研究宋代的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诗中可见,梅尧臣与欧阳修两位位极人臣的文豪,闲暇时就以用建盏来喝茶为乐。而这个茶,也是和建盏产地非常近的,北苑贡茶(建盏君以后会详细介绍),也称“建茶”。

▼点开可查看大图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这首诗,与昨天所聊宋徽宗的《宫词》写法不同,并没有直接说兔毫盏多美。但是,它称颂了北苑贡茶的绝美,谓之“斗浮斗色倾夷华”,意思就是你看这茶汤色如此鲜白,令全国的人为之倾倒,评价非常高。

既然茶是倾世之美,那与这茶相称的“兔毛紫盏”,也就是建窑兔毫盏,自然也是非常美的,否则怎么配得上倾倒众生的茶?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中,“恰如其分”是一种境界非常高的美。单独一只铁胎黑釉兔毫盏放在那,也许确实不太引人注意。但正因为在点茶法中,建窑兔毫盏沉稳的器型,清晰的纹理,深邃的釉色,厚重的坯体,都是与洁白的茶汤无比相配的。

在黑色茶碗中打出的白色茶沫,是最原始,也最富有想象力的美,有如太极之两仪,蕴含无限遐想。只有建窑所产的黑釉盏,能配得上这极品的贡茶。这就是非常难得的“恰如其分”之美。

诗中还称赞欧阳修对茶的品位很高,比只知道喝擂茶(即诗中所说的“白土和脂麻”)的俗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简而言之,这首诗就是讲和懂茶的好友,一起用最好的茶盏喝最好的茶,文人雅事,何其快哉。千年后读者仍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爱茶、爱盏之心。

梅尧臣还写过不少与茶有关的诗,提到的朋友都是当代名士,包括我们熟悉的蔡襄(字君谟),比如《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此诗标题中的茶也是北苑贡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全文了解。

而“采茶官”梅尧臣非常认可的茶友欧阳修,写了什么诗让梅尧臣以溢美之词来应和呢?据说是这首《尝新茶呈圣俞》

全诗较长,选其中一段。

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题斜。

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

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诗中写道,收到建安太守加急寄来的上好的建茶,用建盏点茶品之。诗中还对点茶步骤有生动描写,这里点茶用的就是茶匙而不是茶筅(欲查看详细的宋代点茶步骤,请点击“阅读原文”)。“停匙侧盏”四个字干净利落,画面感跃然纸上。乳花就是用茶匙打出的白色茶沫。依旧是黑白之美。

如何用诗句表现建盏之美

而诗中认为,品茶需要好茶、好水、好盏和投缘的客人。这样的境界,无愧于梅尧臣在和诗中所写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二句。一般人仅知道欧阳修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其实他还精通茶事,不仅与当时名士一起品茶为乐,以诗文唱和,还为蔡襄的《茶录》作过后序。

欧阳修还写过另一首用建盏喝茶的诗。

和梅公仪尝茶[9]

溪山击鼓助雷惊[10],

逗晓灵芽发翠茎[11]。

摘处两旗香可爱[12],

贡来双凤品尤精[13]。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酲[14]。

喜共紫瓯吟且酌[15],

羡君萧洒有余清。

本诗写的是欧阳修和朋友梅挚(字公仪)尝茶。前四句说北苑进贡的茶饼乃是讨人喜欢的精品。五、六句说天气冷了令人昏昏欲睡,花儿落去解不了酒醉。看起来和饮茶不搭界,其实是诗的含蓄写法,为“赋比兴”三大修辞手法中的“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翻译成大白话大致就是,天气令人倦怠,落花不解酒愁,这些都不能使我打起精神啊!然而用深黑的建盏和老友你一同喝这精品贡茶,我就非常开心了!可见欧阳修对茶与盏的喜爱,远胜普通的景致。若是以建盏招待客人、朋友时吟上这两句,既赞了盏,又赞了人,岂不美哉。

因以建盏入诗的文人甚多,故事也不少,下篇继续和大家聊聊,苏东坡、黄庭坚等名家如何说建盏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