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慧清书斋 2016-06-26


樱花瓣雨,漫天炫舞在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醉人的香气;杨柳迎风翩翩,满眼的翠绿与清新,绽放着新生的力量。


樱花绽放的世界仿佛插画一般,温和、恬然、明媚,美轮美奂。我的宝贝就在这个充满了生机与期望的美丽季节诞生,和所有妈妈的心情一样,当她粉红肉嫩的小脸依偎在我胸前的那一刻,我知道,用生命去呵护她,用毕生去培育她,将是我一生的事业。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让孩子这棵小树苗从发芽那一刻起就生机盎然?然后一天一天,把生命中本源的美好成长出来?


有人说,教育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我们都在努力去当一个好妈妈,我从孕期开始就加入各种妈咪群、育儿群,购买育儿书籍,希望学习一点经验。但现实中,这个精灵懂事又有自己小脾气的孩子,常常让我感到教育的迷茫。经过15个月的妈妈实习期,我也渐渐开始摸索出孩子的一点点成长特点,形成自己的一些教育领悟,在此和各位爸爸妈妈们分享。


1

做给孩子看,胜于说给孩子听


宝贝11个半月的时候,青岛的樱桃已经大量上市。有一次在小区广场,宝贝和四个孩子一起玩,最大的两岁,宝贝最小,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拿出樱桃分给小朋友们吃,每个妈妈拿到樱桃后都掰开抠出种子,然后把果肉放进宝宝的嘴里。


因为宝贝一直都是自己吃樱桃(孩子吃樱桃要慎重)而且会吐种子,所以我让宝贝自己拿着吃,她吃到种子就摊开我的手掌,头一低,就把一颗干净的种子吐在我手里,动作干净连贯。其他小朋友的家长都啧啧称赞:这么小就会吐种子了!!


我告诉妈妈们,宝贝一开始吃樱桃的时候我教过她,第二次吃樱桃就会把种子吐到我手里了,我还说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一教就会。


然后这几个小朋友的家长就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妈妈们把樱桃放进宝宝嘴里,看着宝宝开始嚼着吃了,就赶紧说:吐种子,吐出种子来,快往外吐。结果宝宝们张开大嘴,樱桃种子早已经被吞下。这些孩子们最小的也比宝贝大半岁,但却没有学会吐种子。

晚上回家,我琢磨今天宝宝们吐樱桃种子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是我和宝妈们教孩子的方式不同。宝贝第一次吃樱桃的时候,我是一步一步演示给她看,第一步:自己拿起一颗放到嘴巴里,说妈妈要吃樱桃喽。第二步:嚼啊嚼,摊开手掌把种子吐出来,然后放她面前重点强调:种子不可以吃,一定要吐给妈妈。反复演示了两遍,才让宝贝品尝了她人生中第一颗樱桃。在她最初吃的时候,我把手放在她的下巴下方,提醒她:宝宝要把种子吐给妈妈。过了几天,宝贝在吃樱桃的时候,只要吃到种子无论我在哪里她都会找到我,拉出我的手,把种子吐到我的手心。


这一次是我彻彻底底地领悟到,我们应该用行动去教会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孩子是聪明的,但领悟能力却又是最直观的,对于动作的领悟力远远大于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再加上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从大人的行为中去模仿,所以为人父母我们要用行动做给孩子看,而不是用语言说给孩子听。


2

孩子第一次接触新事物,一定正确引导


宝宝从降临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踏上了认识这个美丽世界的旅程。宝宝的思维很直观,往往第一次接触的认知就确定了她对这个事物的判断。


所以大人在教的过程中不能应付、信口胡诌,一定要本着知识普及的原则,认真严谨为宝宝讲解。


举个例子: 13个月的宝贝已经会发一些音,我带她练习:“鞋子——鞋zhi、姐姐——dede、小狗——gougou、狮子——狮ji、姨姨——yiyi、猫咪——baba……”她爹听到这,被逗得前仰后合。宝贝很喜欢猫咪,在小区里只要见着猫咪就“baba、baba”追着喊,我每次都纠正猫咪”但她每次回答的都是“baba”,真的好奇怪。


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偶然有一天,我和老妈一起带宝贝散步,一只野猫咪在草坪躺着,宝贝激动跑过去,想要不断靠近,老妈赶紧拉住,跟她说:“粑粑、粑粑,不能摸。”


困扰了我几个月的疑惑终于揭开,我们老家方言说脏的东西,喜欢说成“粑粑、粑粑”,宝贝第一次见到猫咪的时候,我老妈郑重地告诉她,那就是粑粑。这之后,宝贝就理解为“猫咪”的称呼就是“baba


3

重视孩子对妈妈的情感依赖


那时我给宝贝断奶,宝贝和宝爸在家,我去了父母家。断奶的前三天,宝贝虽然有时候情绪暴躁,但总体还不错。到了第四天晚上和宝爸视频,看到宝贝穿着我的衣服,她爸爸告诉我,孩子穿了一天了,出门也穿着,睡觉也要揪着衣服……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宝贝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是我自己带,从来没有分离过,我以为短暂的几天离开,况且还有宝爸陪在孩子身边,她会适应,但是没想到我低估了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第五天早晨和宝贝视频她爸爸正抱着她站在阳台,依旧穿着我的衣服,一脸的失神与失落……我的眼泪又一次忍不住了,收拾东西立刻回家。


回到家两天后,原本活泼、很喜欢自己到处翻腾玩的宝贝,已经表现得情绪躁动,无论玩什么、走到哪个房间都时刻拉着我的手,我开始意识到在宝贝的内心已经产生了害怕、担心等反面情绪。


也许我在她的心目中从原先百分百的信任与美好,也变得有了微微瑕疵,我很自责!


很多像我一样从农村来到城市定居的妈妈们,可能会选择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回老家抚养,在这里我建议,妈妈们和老人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考虑,学会忍让、包容和付出,尽量让孩子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因为小时候的心理伤害很可能影响到成人,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


小时候我和妈妈有过一年多的分离,我跟爷爷奶奶住,那时候有两件事一直让我深刻地记到现在。其中一件事说给大家听听,那时候我才上一年级,有一阶段不知道为什么特别馋黄瓜,跟爷爷奶奶说过他们也没买给我。有一次上学路上邻居大婶给了我半根黄瓜,我简直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揣着这根黄瓜。那时候我们都是在教室午休,会有一个值日学生监管纪律,当时我实在经不住这根黄瓜的诱惑,趴在桌子上,偷偷从桌洞里掏出来,怕吃得有声音,就用牙齿轻轻刮下来。结果还是被值日生发现了,我永远忘不了,当时大家嘲笑我的表情,我为此直到三年级,重新划分班级后才敢卸下这个包袱,才好意思抬起头。


我相信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我到现在一直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可能与小时候和妈妈分离没有安全感有一定关系。

爱,是为了在一起。孩子对妈妈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依赖,这种情感依赖可以表现为只要妈妈在就只跟妈妈、一跟妈妈分离各种哭闹、干什么事情总要妈妈陪,也许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孩子不大方、不独立,甚至有点怕生,只愿意和妈妈玩。


而在我看来,这仅仅是孩子对妈妈需要、对母爱渴求、对安全感需求的一种表达。我认为5岁以前的儿童培养独立只是适当即可,最关键的是培养他情感的完整,如果这一个过渡时期情感欠缺,很容易在成人之后的人际沟通、伴侣相处、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情感的自卑、敏感、焦虑,甚至是扭曲。


4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每次在小区玩,宝贝总喜欢小朋友们的玩具,在不到1岁的时候,她可能没有物权意识,从来都是理直气壮地上前一把抓起,然后紧紧搂在怀里,甚至还会凶巴巴地啊啊喝退前来索要玩具的宝宝们。


而她自己的玩具从来不让别人碰,所以就常常会出现这种场景:宝贝抱着一堆玩具,一个人满足地站在草坪上,而其他小朋友却全都移位到与她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地方玩。


我总是很担心:宝贝总喜欢别人的东西,总贪图别人东西,长大了会不会虚荣、会不会经不起物质诱惑?也迷茫,我需不需要对宝贝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她这种喜欢动手拿小朋友玩具的行为?


然后我翻阅了不少书籍,咨询过不少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还算成功的家长们,总结多方面的经验,决定给孩子一定的尊重与理解,通过行为的指引,让她明白物权有你我之分。


于是我邀请了宝爸和我一起做行为游戏,在宝贝喝水的时候,我把一家三口的水杯都倒满,告诉宝贝,这个是她的、这个是妈妈的、那个是爸爸的。然后拿起宝贝的水杯放到她手里,认真地告诉她:这是宝宝的杯子,我们喝水要用自己的水杯。我们还进行了衣服、枕头、生活用品的物权辨别。


在小区里她和小朋友玩时,我则采用了分享思想的灌输,每一次她有抢玩具行为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她:这是哥哥的玩具,我们要先经过哥哥同意”,“要不我们和哥哥一起玩玩具吧,你把你的玩具也拿给哥哥一起玩。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在宝贝14个月的时候,她完全明白了物品存在的归属问题,学会了“分享与交换”,然后宝贝又学会了“沟通”。


举一个例子,又一次好多小朋友都在楼下玩,宝贝看中了一个小朋友(13个半月)手里的一把扇子,她赶紧把自己手里的响铃送给那个小朋友,结果小朋友洞悉了宝贝的真正意图,一下子把响铃推开,继续把弄扇子。宝贝失望地站了一会,又把一个娃娃拿着又送给了那个小朋友,这一次小朋友终于很干脆地把扇子递给宝贝,把娃娃抱在怀里……


这两个小朋友的无声交流,让一旁的大人都看得惊叹不已,也哈哈大笑。孩子的世界很奇妙,我们给她的任务,只要给予她时间与耐心,她会很出色地完成。


5

如何对待孩子发脾气哭闹


宝贝一直是一个非常省心的孩子,但是随着她的长大,最近不良情绪比较多,一违背她的心意就会“啊啊”反抗,最近发展到张嘴就哭。当我满足了她要求的那一刻,立马就“咯咯”笑出声,前后转换半秒钟。


我不拒绝孩子哭,当她碰伤、伤心时,哭能有效发泄她内心的负面情绪,让她尽快恢复正能量的心态。同时这种哭还可能是她寻求母爱的一种方式,我们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让她得到更完善的情感安慰。


但对于这种有“索求”目的性的发脾气哭闹,我很怕会被她当成跟大人谈判的筹码。于是我总结了以下应对方法:


①不过分关注,假装不理。对于孩子,有“人来疯”的说法,就是越多人关注,孩子越情绪激昂。其实对于幼小的孩子也是,大人的过度关注会激发她的兴奋点,让她产生强烈的反应。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已经看懂了,自己的哭闹已经产生了被大人紧张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的在意往往就中了孩子的“圈套”,孩子会越哭越凶,所以不妨尽量冷静平淡地对待孩子哭。当孩子觉得哭作用威力并不是那么大时,可能慢慢地就会放弃这种以哭来威胁大人的目的。


②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孩子注意力是短暂的,对于一个事物的热衷很可能是一时兴起,所以大人可以利用其他的事物或是玩具,引起孩子新的关注和兴趣,很快就会忘了自己苦恼的原因。


孩子是一本一辈子也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是一个趣味故事,每个故事都会给你不同的感悟。


或是让你气急败坏,或是让你啼笑皆非,或是让你喜极而泣……


我愿意做孩子最虔诚的读者,用一生的精力为这本书认真写“批注”



作者:多肉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