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波螺油子,一个永不磨灭的青岛符号

 johngreen 2016-06-27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内容到朋友圈。


        波螺油子路,是极具青岛风情的老街,也是一个永不磨灭的青岛符号。她不仅蕴含着青岛老街的美与诗意,还代表了青岛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
   

       

        源起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修筑了几十条马路,其中在热河路与莱芜一路之间的是一条自南而北的喇叭口大沟,即波螺油子的雏形,但也仅是胶东路连接热河路的一条羊肠小道而已。

 

        大约1924年,波螺油子铺上马牙石,从此进入青岛百年老路行列,并在扭曲间将胶州路、热河路、莱芜一路至四路等几条路连接了起来。




为何叫波螺油子?

在青岛的方言里,肉和油是谐音的,波螺油子即波螺肉,这条路因弯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状像海螺(青岛人叫波螺)的肉,故称之为——波螺油子。

 

发展波螺油子从诞生之时起,就有做小买卖的,到了上世纪 70年代末,路两侧干脆都开了小店。

 

波螺油子是青岛最曲折的一条路,它自西向东有九处拐弯,但最为精彩的是——地势落差最大的苏州路至热河路地段,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波螺油子。


这段路面宽度在4—5米之间,长度在500米左右其中一处拐弯处接近360度,再加上近十米落差,便形成了上坡的人看着下坡的人在脚下行走的奇特景象。

 

上行时,不知前方会怎样,随着坡势盘旋而上,只见高墙房屋,到达热河路后,眼前立刻被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所覆盖,一前一后,晃若隔世。下行时,不知是是顺坡而下的俯冲力,还是渐渐淹没于深厚的喧嚣,增添了人们快些归家的心情。

 

青岛的“波螺油子”,犹如老北京的胡同、老上海的弄堂一样,在体现地方人文特色的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痕迹,见证着百年的沧桑。


城区、街道、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新与老的元素,就这样奇妙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亦老亦新的城市。逝去的令人怀念,而不断发展的青岛值得我们期待!




觉得不错记得点z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