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流淌在馆陶路上的建筑艺术

 johngreen 2016-06-27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内容到朋友圈。



8国
60余家企业,约20万平方米的25栋历史建筑,穿越历史云烟,定格在了青岛这条承载了117年岁月流转的馆陶路上。



        初夏的午后笔者踏上馆陶路,明媚但不灼热的阳光透过法桐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路上。一眼望去,经过修葺后的馆陶路结合了时代和现代的多重元素,造型各异的拜占庭式、罗马式、日式、中式等建筑中镶嵌了现代主题雕塑、铁艺栏杆、绿化花钵与创意墙绘等符号,使得这条长不过千米的老街有了历史的延伸感。



        经过堂邑路自南向北漫步,首先可以看到位于馆陶路1号的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旧址,这座建筑建造于1919年,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接收。该建筑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展现出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建筑上部大厅高5.5米,二层的正金大楼整体呈长方形,同时建有阁楼和地下室。



        其斜对面是位于馆陶路2号的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建筑底部建有半层高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建筑外观简化、朴素,唯有孟莎式的屋顶具有几分德式建筑的特色。设计师摆脱了以往设计风格中的奢华、张扬的元素,务实的外观使人们对金融行业增添了一些信任。



        继续向北可以看见位于馆陶路3号的三菱洋行青岛支店旧址,现为青岛纺织总公司。建筑使用花岗石砌筑,立面为欧洲古典样式,下段8根优雅有力的爱奥尼克柱贯通上下层,柱头直顶上方厚重的屋檐。


        与之毗邻的建筑为青岛汇丰银行旧址,现为汇丰苑大酒店,建筑立面以十字路口中心向两侧自然展开,一二层的表面弧度圆润自然,面向馆陶路和吴淞路的里面各有一座山墙,风格各异但都在正上方开出老虎窗,三层为阁楼层,具有德式风格的特色。笔者在此邂逅了一家从成都过来旅行的祖孙三代,姥爷正拿着相机给女儿、外孙女拍照,活蹦乱跳的小姑娘穿着鲜亮的红衣在台阶上来回蹦跶,寂静的旧址因着这抹跳动的红色恍若增加了几分生机。



         径直往前,齐燕会馆格外引人瞩目。据史料记载,1902年山东黄县人、泰祥号经理傅炳昭和天津人、成通号经理朱杰联合,成立了齐燕会馆。德国战败后,齐燕会馆于馆陶路上建立了新的会馆。自门两旁延伸出两段长长的石墙壁,隔着栅栏,可以看到一段20级的长台阶,连接着一栋亮黄色的二层建筑,四根高大的罗马柱支持着前突的门楼,呈现出欧洲风格。



        馆陶路因为保留了众多古老旧址,吸引了众多的电视剧、电影剧组来此取景,“上镜率”最高的莫过于位于馆陶路22号的青岛取引所旧址。大楼立面结构中轴对称,主体部为三层高的科林斯式廊柱,山花上部分列2个小塔楼,塔楼中间偏后为一小弯顶。据报道,倪萍主演的《大浴女》、热播剧《父母爱情》以及电影《美人依旧》等影片中都能看到这栋延续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旧址。



        告别了这处“影视基地”继续北行,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分外醒目。青岛文史专家刘增平在《馆陶路上的马车记忆》一文中写到:现在这个并不起眼的汽车站,在年纪上是中国所有汽车站的“带头大哥”,而它最初是个马车店。起初的汽车站没有任何标志,只竖了一个牌子,用来候车。后来随着乘车人数和线路的增加,慢慢地建造起简易的候车亭。如今,经过改造后汽车站增添了12处售票窗口,更新了配套措施,更加大气美观。

       漫步在如今的馆陶路上,可纵享老街中的幽静,觅得一份远古的情思。




猜你喜欢


【记忆】上海路上的旧时光


【记忆】杭州路上的百年老厂


【记忆】波螺油子,一个永不磨灭的青岛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