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通用技术课教学

 lztiandi 2016-06-29

 

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通用技术课教学 

益阳市箴言中学  张正容

 

 

一、对通用技术课的认识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以提高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技术设计为主要载体、以动作技能学习与心智技能发展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国家课程为重要保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通用技术课中,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是教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都很有益处。在国外,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这方面教育,我们的起步已经很迟了。我个人认为是:“通用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与劳动技术课的要求相似;过程与方法——与科技活动相似;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研究性学习的相似。

二、通用技术的困惑 

1、高考导向不明,课时相对不足

多数学校每周一课时,要求通用技术课老师一学期上完《技术与设计1》,36课时的教学任务18课时难以完成任务。其实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贴近“动手”,更贴近发明、创造,而技术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各门学科知识基础上,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通用技术课对其它课程不会产生冲击作用,相反只有好处。

2、学生认识不足,名次压力影响大

现在学生和家长只对考大学感兴趣,对课改不感兴趣,任何有可能影响学生高考的课改都能触动他们的神经,而家长、学生、老师的心理时刻影响着包括通用技术在内的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教材技能要求高,学生能力不济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的技能方面要求较高,有些内容甚至超过我们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章、节、内容跳跃性很大,现在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没有很好地上过技术课,学生学起来没兴趣,老师教起来也非常吃力。

4、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果受限

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一问题所有的学校都存在,没有老师上课用的常规教具,平时要找到教辅资料也很难。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有一定要求。只靠老师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在讲,技术课成为理论课,老师感到困惑,学生无法接受。

三、学校非常重视 

1、在人员配备方面,我校配有三名通用技术课教师,都姓张:张鑫,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张电波,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张正容,物理专业毕业。三人各有专长,今年暑假一起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都能适应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2、在硬件配置上,在上学期期末对通用技术实验室作了初步规划,在科技楼2栋安置两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购置了四千多元的钳工、电工、绘图工具。目前正在着手再添置一批教学器具,布置好通用技术实验室,硬件配置在逐步提高。

3、本学期开始,高一成立了通用技术备课组,安排了独立的通用技术办公室,有制作模型教具的工作台,还配置了专用电脑,可网上查找资料,为本期开课提供了方便。

四、我们所做的工作

1、资源共享,集体备课

教材以及配套材料既有缺陷又有不足,教学参考资料也存问题。我们的办法是:对地质版、广东版、江苏版三套教材取长补短,综合备课。各级培训资料、教学参考书、网上资料等教学资源做到了完全共享。

2、自身充电,虚心请教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也太杂,并有一定难度,老师技术素养难以达到课程要求,常有黔驴技穷之危。对于个人拿不准的问题,三人一起钻研探讨,仍有疑问时,是生物问题向生物老师请教,是化学问题向化学老师请教,是环保问题向地理老师请教。问题解决了,上起课来得心应手。

3、用自制教具充实课堂

我们三人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为了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从上学期后段开始,自制了十多件通用技术课的教具,有泡沫模型、纸壳模型、自绘挂图、喷绘挂图等,提高了课堂效果。

4、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必修本的内容是“技术与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课本中的许多实例都是科技创新的典范。我们学校即将举办“科学体育艺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箴言2007科技创新大赛”,已开始征集科技创新作品设计方案,这是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良好配合,在“创新作品设计方案”表格上也得到了体现。

五、已产生的效果

原来的劳动技术课以技能、技巧训练为主,受条件限制学生动手的机会少,兴趣难以提高。通用技术课对工具器材的依赖少一些,动脑与动手的地方都有,学习的趣味性有所增强。

原来的劳动技术课课堂上,做其它功课的不少,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上做其它事的很少,大多数能认真听讲,这是明显的进步。

通用技术课教材中,科技创新的案例很多,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良好载体,有少数学生开始向老师问题,这是良好的开端。

六、朝阳学科 任重道远

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历史表明,生产力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一个国家对技术的需求越是迫切和强烈,对国民技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养。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来源: 益阳教育信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