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此六帖,清凉一夏!

 雪梅常在 2016-06-29

赏此六帖,清凉一夏!

一点号艺术与国学20610628

夏日,酷热,以书画消暑,“心静自然凉”。

愿捧一本帖,看毫末之处;愿读一本书,悟空灵之处;愿品一幅字,享无声之乐、无动之舞、无色之画。

一. 苏轼《醉翁亭记》

苏轼《醉翁亭记》(部分)(索取全套资料请后台联系)

苏轼写《醉翁亭记》,曾是草书、楷书各一。时值1091年,苏轼受滁州太守王诏所托所托,向苏轼求书。苏轼因此用楷、草两体书写《醉翁亭记》。其中,楷书版本跋语:“开封府刘君季孙自高邮来,过滁,滁守河南王君诏请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轼于先生(欧阳修)门下士,不可以辞。”但这已经是欧阳修去世2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楷书《醉翁亭记》笔画粗厚,但无一笔松懈,笔笔用力,洒脱舒展,潇散自如。赵孟頫说:“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二. 赵孟頫《胆巴碑》

赵孟頫《胆巴碑》部分

此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赵氏晚年碑书的代表作,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

此碑字形开张舒展,点划精到沉着、神完气足,潇散率真。用笔和结体都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凝重古朴,“老劲可喜”。其用笔潇洒天真,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皆具筋骨。

三.王献之《鸭头丸帖》

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 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寥寥15字的信手书写手札,竟然如此精美绝伦!

鸭头丸是一味中成药。据《医方类聚》卷128引《济生》,配方为:甜葶苈(略炒)一两,猪苓(去皮)一两,汉防己一两,研为细末,和绿头鸭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等症。王献之服后大约觉得效果不好,就给朋友写了这封短信。

王献之是书法粉革新者,他的“一笔书”,有形和意两层含义。从形上讲,是把从张芝以来的章草和王羲之以来的今草字字独立、并不连属变为笔画相连;从意上讲,是指笔断意连,气脉贯通。这两个特色,在《鸭头丸帖》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帖用笔开展,笔法灵动劲力,潇洒飘逸,用墨枯润有致、浓淡分明,结体秀逸,全篇气脉贯通、痛快淋漓。

四.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部分)

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为黄庭坚晚年作品,也是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

黄庭坚行笔强劲有力,下笔如斩钉截铁而富有弹性。黄庭坚作行草如作楷书,点划精审,一丝不苟,却又特别灵动。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划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陡”,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有“画竹法作书”、“沉着痛快”之感。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五.米芾《苕溪诗卷》

米芾《苕溪诗卷》部分

这是米芾的名帖,字是元祐三年(1088年)8月8日所写。当时,米芾在苏州,应湖州太守之邀,将赴湖州。写此书时,米芾38岁,虽然其书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但已经初具雏形。用笔劲健爽利、四面出锋,结体秀丽,字略向左倾侧,更增灵动之气。行气贯通,上下照应,舒展自如,动感十足,是米芾传世书迹中的精品。

六.王铎《赠汤若望诗翰 》

王铎 赠汤若望诗翰 册页 纸本

王铎是近年来十分受人喜爱的书家,临习者很多。王铎的书法以二王为宗,楷书学颜真卿,草书学黄庭坚,处处可见二王、尤其是米芾的痕迹,但仔细一看,好像又不是,形成了他恣肆雄放、激越跌宕的风格。

此帖是写给汤若望的诗翰。汤若望是一位外国传教士,入清以后,受到清廷礼遇。王铎在明亡之前,大概和汤若望有一些交往。入清之初,一度贫病交加,二当时汤若望已被重用,因此王铎就将崇祯年间写的几首诗书写赠给他,大概是想求汤若望援引,但又不好意思明说。

此幅作品,是王铎的书法力作,用笔极健爽,点划遒劲开张,结字尤多奇趣,是临习的好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