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哥”谈志愿者工作之六:志愿行为需要科学激励机制

 聚贤小屋 2016-06-30
 
 

志愿哥谈志愿者工作之六:志愿行为需要科学激励机制

2016-06-28

 

双因素激励理论(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由美国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基于对实体对象的考察,赫兹伯格认为有两种不同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效率造成影响,这两种因素分别是激励因素及保健因素。

此前我们曾经多次强调,根据定义内涵及我们的工作实践,志愿者工作是一项不以谋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因此,它是区别于一般企业活动的。但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看,志愿者工作同样需要消耗资源人力,它的许多工作流程也与企业活动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并不能忽视激励理论在志愿者行为理论中的指导作用。

赫兹伯格是激励理论的研究学者之一,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归纳了一系列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要素。这些要素有一部分是保健因素,顾名思义,只有确保这些要素的存在,才能让人们更加心无旁骛地工作,因此这也是基础性的要素;而所谓的激励因素,则是发展的动力源,它们让人们渴望更高层次的工作追求,促使人们为了达成自我实现而努力发展。

我们在实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志愿者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退出。根据我的观察,许多志愿者之所以没有坚持下去,并不是因为这项工作没有给他们带来价值,而是因为他们顾虑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的社交关系,最终不得已选择放弃自己热衷的志愿服务。对于这种情况,通常我会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的确,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顾及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能给予充分的解决,我们就无法保证自己能认真去做一件事情。

因此,我认为在新时期,国家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而志愿者也需要更多的保障。保障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让志愿者群体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后顾之忧;而另一方面则是志愿者团队之间的互相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资源条件的互补能够让整个团队的资源效益被发挥到最大,而且会构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个人都更加认可自己团队的价值。诚然,我们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我们都希望每个人过得更好,这不也正是我们志愿者工作服务的本质要求么?

至于激励因素,我认为主要应当是精神层面的激励,即帮助志愿者树立正确的志愿工作目标,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通过实践这份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显然,志愿工作的结果可能是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物质代价,那么精神收益有哪些呢?我们收获了志愿者工作的成果,帮助别人实现了幸福,赢得了团队的认可,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精神成果。只有真正把志愿者工作认真做好的人,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社会所肯定、所认可的快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比纯粹的物质追求更加高尚,而且也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赞誉与情谊。

科学激励机制的构建,需要由志愿者团队中的负责人进行引导,志愿者工作本身并非“不成文的工作,它同样需要建立一套严谨的工作体系,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实际上,通过我自己多年的亲身体验,我认为志愿工作对于我个人的成长的确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的。这10多年来我帮助了许多人,最后发现其实这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帮助。当你能够把助人为乐变成一种习惯时,你才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乐趣与成就感。(文/阅读时间作者·张军文)

作者简介:张军文(知名公益达人“志愿哥):为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师,广州资深志愿者领袖,现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部长,广州志愿服务督导团成员,广州志愿者领袖俱乐部“V领汇成员,广州平安小天使志愿活动创始人,为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志愿服务时达5000余小时,从事公益事业长达10多年。

注:本文系阅读时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