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众创空间的七宗罪

 方圆儒人 2016-07-01

导读:正能量的话,就不多说,下面高晓伟帮你细数全国众创空间的“七宗罪”。



行业少



这个问题应该是最显而易见的,基本上都是以移动互联网相关为主,毕竟这个行业概念好、来钱快,可标准化复制,想象空间比较大,资本都是逐利的,所以这点无可厚非,但从产业结构的平衡性角度而言,这种失衡并不是正常的,所以主导这场创新运动的主体不应只有民营资本,政府和官方资本应该眼光更长远,打造比如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周期长但影响更为深远的行业的众创空间。事实上市场上已经有此类众创的雏形了:


案例链接:AUTO SPACE上海车创星空——全国第一个以汽车产业为主题的众创空间,创始人原是罗兰贝格汽车板块咨询的负责人,位于上海嘉定汽车城创新港,有别于传统众创空间,它整合汽车上下游全产业链资源,打造汽车行业最具资源整合能力的创新平台,做汽车行业的孵化器。同时上海国际汽车城与Auto Space也保持着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载体杂



与传统物业选址不同,众创空间以旧改物业比较多见,且多数是闲置厂房、空余仓库以及生产设施,打造成为具有办公条件的物业空间。由于厂房和仓库属于工业时期的建筑,有一定历史,地理位置也无法满足基础配套供给。


除此之外也有高校内部自建小高层,打造标准办公来开发众创空间,以产业园办公的众创空间也越来越显著,依托在商办物业的众创空间也越来越多。


案例链接:飞马旅5icenter,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由一家家具商场改建而成,实现了将存量商业设施由传统购物娱乐功能的商业网点改造成新服务业众创空间,打造集展示、体验、消费、娱乐、创业空间、创业公寓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创意综合体。


市场乱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4000多家。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东风,众创空间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但是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重庆沙坪坝区公布的首批13家众创空间,其中大多为楼宇产业园、微企园,只是换头换面,距离真正的众创空间还相差很远。


而陆续盲目跟风的三四线城市,当地众创空间发展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却出现了比如“建成1000家”、“600万平孵化载体”的规划目标,而且这种发展指标,全国还有很多城市,皆因当地政府急于上位成管理者,急于造星,急于晋升业绩,使得市场进一步杂乱。


支撑弱



一个成功的众创空间需要靠谱的创业项目,高技术人才支撑以及多元的创投资本,尽数目前众多众创空间,普遍面临着创投资本不充足、配套不完善以及产业氛围不浓等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仅仅需要廉价的创业空间,更需要的是资金扶持和圈层资源,解决更深次的、创业者痛点的需求才是更关键的。


创业团队的痛点需求:

靠谱的项目>可靠的资本>给力的运营>产业的氛围>优惠的政策>格调的载体


但市场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创业者理应担当更多的责任,培养全面的能力,不应包办式的提供如此之多的支撑。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社会的时代性决定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最终成功的衡量标准,也由这个时代来决定!


导师缺



创新创业氛围兴起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内创业底蕴薄弱的现状导致导师资源的欠缺,在早期创业大潮中,如俞敏洪、马云等大咖仍然是凤毛麟角,面对目前“大众创业”的辅导需求,远不能满足;同时,优秀的大咖导师身兼多职,往往存在分身乏术的情况,导致出现很多挂牌导师的情况,给予创业团队的帮助微乎其微;导师需求的增大,也容易导致一些演讲型选手成为导师,以惯有的理论化来指导创业团队,实操经验不足何谈辅导帮助?


案例链接:济南高新区的模式值得借鉴,高新区有大量软件企业,有些不乏浪潮等知名企业,这里的众创导师多是由高新区的企业创始人担任,这些企业也非常愿意参与创业团队的辅导,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收编这些有创意、有能力的创业团队,或者外包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工作,这种导师和创业团队之间形成的关系才是互利的有黏度的。众创空间的出孵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服务欠



硬件好做,软件难搭。这在中国是普遍性问题。打造众创空间的壁垒最终靠的还是服务,服务是一种意识、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文化。做的不好的各有各的不好,做的好的值得大家学习,下面举恒生的案例:


恒生科技园,包括基础服务、金融服务、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政策服务、知识分享、创业服务、创新服务共八大商务服务领域,帮助企业成长。


除此之外,恒生多次举办包括“创意集市”、“恒星之夜”、“联谊会”等人文活动,以及从满足员工基本生理需求到精神需求的人文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恒生的服务重执行力,摒弃甲方心态,树立服务意识。比如,某创业企业想融资,融资需要商业计划书,需要确定公司股权结构,而此企业缺乏相关经验,最终在恒生运营、财务的人的帮助下完成。


盈利薄



众创空间租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高和入驻企业低成本、便利化要求的矛盾一直是运营方的苦恼。目前大多的盈利来源还是处于依靠租金溢价以及政府扶持阶段,甚至多数还是入不敷出的现状。


案例链接:深圳“地库”项目,总建面1000平米的地下室,共5个办公室和70个开放式工位,由于入驻率的低下,收入无法覆盖租金以及高额的人工成本,导致“地库”每个月亏损12万元,在苦撑四个月之后,最终不得无奈转让。


众创空间盈利模式一直在摸索,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成熟的盈利模式,下面举一个火炬孵化的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链接:火炬孵化是中国专业O2O园区运营服务商,旗下拥有“博济科技园”、“创客邦”、“O’Park”三大业务品牌。


火炬孵化的盈利模式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短期和长期收益,另一大类是个性化和标准化收益。所谓短期收益主要指租金收益,而长期受益主要是企业投资,通过自己搭建的园区平台和创业邦平台开展;标准化收益是指其搭建的智慧园区(包括线上流程申报,餐厅刷卡等功能)的线上平台,以10万一年的费用快速复制到第三方园区;而个性化收益主要针对企业的个性需求,比如政策申报等实现收益,当然,这是在具有良好信任基础上方能开展的业务!除此以外,税收返还、落地投、政府补贴等也是不错的补贴性收入!


众创市场的蛋糕做大指日可待,参与者也会陆续蜂拥而至,但成功者往往是定位清晰,有差异化,有特色,能真正解决创客需求的众创空间。


以上“七宗罪”只愿能为你带来进一步思考,在这个全民创业的热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