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 | 室内设计 Every line has a meaning 每一根线条都有它的意义 www.metrostudio.it [迈丘设计微信468期] 他说,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 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他说, “要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什么, 那不会是卓越的艺术资质。 只有正面影响严酷的现实, 绝不放弃,以及要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他说, “有人以为靠自学成为建筑家这条路, 是条华丽的康庄大道, 但这是误解。 在封闭保守的日本社会中, 一个人毫无后盾,独自追逐目标, 不可能一帆风顺。” 他说, “不会感动的人是无法成功的。” 走近安藤忠雄工作室 ▲ 安藤工作室 安藤在大阪的工作室所在的建筑最初是他为一个年轻家庭设计的住宅。当建筑接近完工之时,客户发现他们怀了双胞胎,建筑师意识到房子太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团队需求,工作室在1991年重建之前被扩建了三次。空间以安藤标志性的光滑细腻的混凝土表面为特点,设有精心设计的开口,引入自然光线。 ▲ 安藤工作室 安藤建筑事务所今天的工作室地下两层,地上五层,与一个通高达五层的中庭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多变的室内空间。顶部的天光透过天窗渗射进建筑,并留下深深的投影。中庭空间除了用作组织周边空间以外,还偶尔兼作讲演厅,安藤经常站在楼梯上向事务所其他成员讲“经”论“道”。这种复合功能的导入使工作室环境更具刺激性。安藤自己曾这样描述到:“一个向上逐层扩大的中庭空间穿插到地上五层的建筑中,经由一个弯曲的楼梯通向高低错落的各层空间,而每层都有一个通往书架的小平台。”从功能上讲,二层基本上是绘图用的,底层是安藤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办公室由他的妻子管理,她同时又是他的私人翻译。 ▲ 安藤工作室 事务所常年保持在20人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帮忙的大学生。其具体工作方法是,由助手将安藤的概念草图绘制成工程图,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项目均由安藤本人和一名助手组成的二人小组共同负责,一旦项目开工,他们就放弃休息时间直至完成。 安藤忠雄的人生经历 1941年,安藤忠雄生于日本兵库县,出生后,他被送回母亲的娘家准备继承家业。但是家里产业因为战争而毁于一旦,小学时,外公与世长辞,外婆只能做起小生意,安藤与外婆二人相依为命。
▲ 安藤小时候与外婆相依为命的老屋 他幼年时学习不怎么样,唯独喜爱老家后面的木工厂。放学回家后,扔下书包就往那边跑,去学木工。这为他奠定了喜爱建筑设计的初心。1957年左右,升到了高中,他成为了一名拳击手,可隐隐觉得这不是他热爱的方向,于是在打拳的第二年,他下定决心,放弃了拳击。 ▲17岁时,第一次以拳击手的身份参加比赛 他一直保持着对建筑的热爱,打工之余偷偷学习跟建筑、设计有关的知识。高中毕业之后,没有上大学,一位老友帮他找了个室内设计的工作,他开始一边画图,一边学习建筑。 梦想的起步总是很艰难。他潜入大学教室,旁听建筑系的课程;攒下打工所得,购买外文建筑书籍;去报名设计学的夜校,学习函授课程……后来,他说,自学建筑听起来很酷,但在封闭保守的日本社会中,一个人毫无后盾地坚守着自己的目标,其实如同赌博一样。 1962—1969年,积累了一笔设计费后,他开始寻访日本和世界的知名建筑,以实地游览的方式积累灵感。从20岁那年踏上旅程,到周游世界,断断续续用了很多年。他观摩了各个建筑大师的设计,比如他热爱的柯布西耶,他几乎走访了所有找得到的柯布西耶的作品。
他曾说,当他看到万神殿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空洞所射进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建筑空间时,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建筑空间的存在。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与不规则性,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突发奇想地想把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起来,此后安藤一直一次为目标,并由此铸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 回国后,他成立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由于知名度小,事务所一开始几乎没什么生意。直到他为一家人设计了一幢奇特的混凝土房子“住吉长屋”。
住吉长屋狭长的构造颠覆了人们对日本传统“民宅”的看法,建筑界对此褒贬不一。喜欢的人说,这真是一个奇特的设计,从没想过普通人家也可以住在设计风格如此鲜明的房子中;反对的人说,把起居室和客厅、卫生间隔开,本就狭窄的空间,还非要设计一个宽阔的连廊,简直是反人性。 ▲住吉长屋的内景 这个设计,成为了他的“出道之作”,也奠定了他在建筑界的起点和风格。坚持单纯的几何设计,以质朴的清水混凝土为材料,力图在生活空间中大胆地贴近自然。这样的设计原则,他坚持了几十年。他不介意遭到批判,还很认真地对客户说,“居住是件严肃的事,既然委托我设计,我希望你也要有坚持住下去的信心。” ▲1995年,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2011年,担任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 ▲混凝土与光影结合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论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认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可靠的材料、几何形式、自然。所谓可靠的材料是指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者未刷漆的木头等材料。纵观安藤的作品可以看出,他运营的材料以混凝土为主,钢材、玻璃、木材也是他偏爱的。几何形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的基础与框架,是建筑展现在人面前的形式,它可能是主观想象的建筑架构,也可能是三维空间结构。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是,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以很清楚地跳脱界定。 安藤的建筑都有一种场所精神。他曾经指出,建筑必须创造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观察安藤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内在场所精神融合了禅宗的空间与抽象的自然元素。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空间通常是内向的、集中的,甚至闭合的,这样的空间隔离了外界的喧嚣,让人能够静下心来享受自己的世界,这与禅宗的美学境界很相似。 安藤非常善于提取和表现自然元素,这与他对建筑自然的追求有关。安藤的自然不是粗糙地在建筑内外栽种植物,而是将绿化、水、光、风根据人的意念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巧妙融入建筑中去,构筑富有灵性的新建筑空间。 ▲安藤的手绘草图 安藤忠雄精选作品 濑户内海边民宅 这户民宅采取4*4的对称式设计,其中一幢楼的房间被设计成直接面对濑户内海的户型,是的,这是两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集装箱”。 山中的小筱邸,1979-1984 建筑物的两个体块大小和形状略有不同,通过地下的通道联系起来,中间围合成一个顺地势跌落的庭院.其中一个体块为两层,底层是起居室和餐厅,二层是卧室.起居室有两层高,阳光从高大的窗户倾泻进来,在室内留下丰富的阴影.另外一个体块是七个房间和卫生间。 在主体建筑完成四年以后又加建了一个工作室.工作室由一段弧形的墙面围合而成,和原有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孤墙和屋顶的交接处留有缝隙,可以把阳光引入室内。 六甲集合住宅,1970s 在神户的这座山上,还是用他擅长的几何结构,做出了一幢藏在大自然里的民宅。民宅还附带游泳池的哟!
TIMES Building,1984年 在负责修建京都府TIMES Building时,坚持“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坚决不改设计稿,“我必须有卓越的毅力和体力,在与业主、开发商协调的紧张气氛中周旋,忍耐坚持到最后一秒。”毗邻河边的TIMES Building成为小清新们的必去之地,想当年,方案被相关部门驳回时,理由竟然是“河边没有护栏,大家会掉下去”…… 这些充满了个性的商业建筑,带来了更多塑造经典的机会。对灰色“清水混凝土”的挚爱、以及使用简单几何结构的风格受到更多人的肯定,开始接手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更多大师之作一一诞生。 水之教堂,1988年 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 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 风之教堂,1989年 风之教堂坐落于海拔800米的临海峭壁之上,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一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入口前面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仍然看不到海。然后便进入“风之长廊”的入口。 这个通道式的部分似乎显得相当普通,然而与主体呈30度的特征,使得沿阶而上的人,得以顺利地在运动中观察“风之长廊”的形体。通过这“第四度空间”对于建筑印象油然而生,不待堆叠穿斫、测量推度,自然涌现,随着视线的游动,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把物象之美转化为意境之美的生命体悟。 光之教堂,1989年 光之教堂的区位不如风、水两教堂来的得天独厚,受到场地和周边建筑风格的影响。尺度缩减,以15度将墙体切入教堂的矩形体块,将入口与主体分离。 设计的重点转移到内部。空间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抽象、洗练和诚实的空间纯粹性,达成对神性的完全臣服。沉溺于安藤神话的想象与忏悔,置身其中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光之十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世人关注其超脱于建筑之上可怕的绝对力量,与风之教堂醍醐灌顶的清爽、水之教堂一问一答的入定状态截然不同。 安藤忠雄在湖南大学的讲座中提到: “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牧师站的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成羽町美术馆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1991年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位于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建于1991年,并荣获第34届建筑业协会奖。常见的宗教建筑大多是向上走﹐以表达宗教修养的提升和对上天的接近﹔反观水御堂的设计﹐在莲花池的包围中慢慢进入庙宇﹐其实有著洗涤心灵的意味。 庙宇亦利用了象征性的几何形状﹕卵形池塘象征着诞生和再生,而圆形大殿则象征生生世世,循环不息的轮回。而大殿的方框屏风,排成方阵的柱子,承继了日本传统建筑,隐隐地透出禅意。天﹑水﹑光﹐在水御堂的设计中被充分利用,当你站立在二堵混凝土墙之间,世间一切都被隔开,能看到只是上面的天空变化。 水的元素有两个,一个作为远景的海﹐另外就是莲花池。信众进入庙宇的路途﹐安藤塑造了光的流动﹕纯白色的墙把人的心灵从尘世净化﹐进入莲花池中﹐步下阶梯﹐蓝色的光线渐弱﹐直至差不多全黑﹐进入大殿后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这段旅程﹐象征了净化﹐死亡和重生。 飞鸟历史博物馆,1994年 日本大阪飞鸟博物馆位于大阪一处古墓冢众多的山林之中。为了尽量减少对已有环境构成的干扰,博物馆大部分形体隐埋于地下,而且使得参观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古代时期的风俗和祭祀观念。 安藤采用抽象简洁的大台阶与景观塔为参观者提供观赏周围环境全景的场所。两者作为室外空间制高点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博物馆室内具有典型古王陵风格'锁孔形'展示空间暗示出遗址的存在。 峡山水库历史博物馆,2001年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2002年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竣工于2002年10月,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毗邻美国二十世纪的巨匠路易斯·康(Louis I.Kahn)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站立在一大片铺满碎石的水池中。和路易斯?康一样,安藤也是素面水泥的爱用者,不过这栋建筑使用了大量的金属和玻璃,比较具有现代。 建筑由5栋平行排列的“箱体”为基本单位构成。“箱体”长短两边的比例与整个设计相呼应,全部采用混凝土和玻璃的双重表层构造。考虑到酷暑盛夏的强烈日照,各栋建筑全都设计了深深的挑檐。为了表现同样也是展示空间主题之一的“光”,设计了两种自然采光系统,既有赋予箱体空间以特性的高侧光,也有透过聚四氟乙烯膜洒向屋顶的柔光。这个设计的创意在于,夹在玻璃和混凝土之间的狭窄空间,实际上它是使放置展品的混凝土箱体的室内环境得以安定的过滤装置,同时也起到了缓和各展室独立性的作用。 直岛地下美术馆,2004年 当然,更广为人知的还是这个压轴大戏——享誉世界的直岛“地下美术馆”,大叔历时五年设计完成。为了不破坏直岛的美感,他依旧将美术馆做到了地下,并将其建成了椭圆形,利用阳光和阴影,打造出简单、安静的氛围。这是一座属于安藤的岛。 伊利莎白大街152号公寓楼,2015年 这座7层的豪华公寓位于纽约曼哈顿伊丽莎白街152号,以简单的立方体、混凝土及简洁的玻璃组成,细节精致考究,散发着典型的安藤味道。 跨界作品-梦之椅 Dream Chair 72岁推出第一把“梦之椅”Dream Chair 关于安藤忠雄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二件事 1、安藤忠雄有一个比他早出生几分钟的孪生兄弟,名为北山孝雄(Takao Kitayama)。出生两年后二人被分开,他的哥哥由父母抚养。如今,北山孝雄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3、在他14岁那年,安藤忠雄碰巧看到一位年轻的木匠正在一丝不苟地改造房子,他为之吸引,甚至忘记吃饭。安藤被他对工作的投入和态度所打动,在那一刻,他对建筑的兴趣被点燃。
5、“多亏了几个古怪的人,他们对没有经过课堂训练的我产生了兴趣,我在18岁的时候设计了夜总会的室内。从那时起,我反复尝试,不断进步。” 6、安藤忠雄的第一个项目是为一对夫妇设计一座住宅,这对夫妇有一个孩子。但是随着房子接近完工,这对夫妻发现他们怀了双胞胎。按照原来的规划,房子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太小。这对夫妻开玩笑说,因为安藤有一个孪生兄弟,给他们带来了同样的命运。最后,安藤决定将这座住宅改造成他的办公室。如今,这座建筑有5层高,纯粹的混凝土设计,没有电梯,但确是建筑师的天堂。 7、安藤忠雄使用自己的混凝土配方——“安藤混凝土”。他解释说,这必须是钢筋、水、沙子和骨料的完美平衡。混合物不能过于松软,应该具备粘性。现在,你知道光滑如丝般标志性外观背后的秘密了吧。
8、“我每次去施工现场时,都会给每位工人照一张照片。这意味着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每个人都产生这种想法,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9、安藤忠雄的风格以“批判性地域主义”而闻名。这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敏感的中间地带,通过设计和材质反映地域文化,其中只以有意义的方式应用美学装饰。 10、安藤于1995年发起了Momo-Kaki孤儿基金会,为在大地震和海啸中失去家庭的孩子筹集教育捐款。他认为,所有人都相互关联,有责任彼此照顾,这也是人性所在。
11、安藤在爱尔兰演讲之前,U2的主唱Bono曾经称安藤忠雄是“混凝土建筑的世界重量级冠军”。
*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