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应该去了解日本农村的“稻田艺术”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真友书屋 2016-07-02

日本有个住着8千人的村庄叫田舍馆村,位于本州岛最北端的青森县南津轻郡。这里有着2000年种植水稻的历史,被称为日本北方稻谷文化发祥地。


1993年田舍馆村村委会鉴于只靠农业很难奔“小康”,就策划出了这样一个活动——稻田艺术节。



2016年新作品 真田丸


为此,田舍馆村规划出了15000㎡的田地,专门用于创作稻田画,到今年为止,已经举行了24届,而且田舍馆村专门设立了展望台供游客观赏、拍摄。



期间,日本各地农村纷纷效仿“稻田艺术”,所以目前日本农村的“田んぼアート”已经达到117处。



其他地区的作品


田舍馆村最初的作品是【弥生の里いなかだて】这几个简单的日文,之后几年的作品也一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2003年,田舍馆村创作了第一幅具有艺术性的稻田图画【蒙娜丽莎】。


观光客调侃:“蒙娜丽莎吃稻子吃胖啦?”



有了第一次的“艺术熏陶“之后,田舍馆村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有志者事竟成,田舍馆村因此成了日本有名的观光旅游村,成功地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水平。



而且,在此期间田舍村有了自己的网站(http://www.vill.inakadate./)、村徽、村花(稻花)。




田舍馆村的宣传片


我们感叹这种艺术的同时,必定会想到背后创作的艰辛,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整个稻田艺术图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要先决定好今年的图案,然后向关部门申请图案使用权。这里以2011年的《竹取物語》为例。




青森县培育出的稻米和古代稻米共有10个品种7种颜色,所以确定好图案之后,要根据专门用于作画的田地规划好相应配置图,以及整理出不同颜色稻种的大概需求量。



接下来就要在4月份左右播种上相应颜色的稻种。


然后就是育秧了,当秧苗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就要将其移栽到专门用于创作图案的田地中,也就是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配置图开始插秧。



因为这个插秧是个大工程,所以一般情况下田舍馆村会于5月上旬开始募集前来插秧的人,在官网上发布募集通知:需要1300人,免费参加,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好申请表,收到通知的人就可以前来参加了。



5月底,插秧开始。因为在水稻还没长出稻穗之前是看不出来颜色的,所以要事先按照配置图将旧稻草涂上相应颜色插在田地里,然后再正式将不同种类的育好的稻谷苗一根根插上,一般要花费1~2天的时间。



插秧完成,接下来就要等待稻谷的长成了,我们来看看今年《真田丸》的成长过程。



长成之后,田舍馆村会在官网上发布通知,然后各地游客就可以前来观赏啦!


不过你以为到这里本届的稻田艺术节就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有种就有得,稻谷成熟了当然得收,所以接下来还会在官网上继续募集收割人员,收割完成后才算真正地结束了本届的稻田艺术节!




其实插秧那段时间天气还很凉,收割那段时间也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乐于做这件事,应该说相比杰出的成果和收获的喜悦,大家更喜欢的是一起努力的过程和氛围吧?


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什么时候能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