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家装的痛点在哪儿?

 liujine2912 2016-07-02

正规的家装公司与“马路游击队”在家装市场的份额比是七三开,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又服务周期长,加上工人手工完成,还须供应商配合,并且客户全程参与,体验感自然受考验。虽然家装行业市场比工装行业更大,但标准化程度很低,过去的家装公司只是作为中介揽活儿,行业并无巨头出现,难点就在于游戏规则的建立。

互联网家装的痛点在哪儿?

互联网家装的痛点在哪儿?

互联网装修要想发展好,一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施工标准统一化,二是工人产业化,专业化,职业化,及梯队建设。这可以看成是互联网家装行业基础建设,会提升行业效率,但光靠几家企业很难达到,得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来推动。

小米对互联网装修的启示

小米过去几年为何几何式成长?不是参与感,也不是 “专注极致口碑快”,而是得益于雷军所说的三个大环境。

小米享受了过去 15年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红利,高度依赖电子商务,高度依赖社交媒体;以及高度依赖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制造红利,今天产业分工使得小米能只负责研发、营销、服务环节,不负责制造;还有用户对产品有更高品质要求的消费红利。

这些基础建设和成熟的市场消费环境是小米快速跑的保障。而施工标准化、甚至非标定制化标准,产业化工人可以看成是互联网家装行业的基础建设。

比如土建工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估计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楼的如何施工、工艺和材料,因为这个行业相对发达,国家各项标准及资质机构很全,是有可执行的国标和审查的,消费者不需要参与,呈现出来的整体的产品,最起码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而设计、建材家具和供应链已足够产业化,唯有工人和施工还是老大难问题。当然你说,传统家装公司有施工做得好的,在高客单值、非标准化操作下完成,比如别墅装修,但那不具有普遍性。其实任何用户体验都可以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达成,但那不是市场行为。

家装行业的现状:怎一个乱字了得

一个一二线城市有成千上万家家装公司,35%的成本耗在获取用户上,又是人力密集型,有标准难执行,人员绩效的设计决定了签单大于一切,用户服务和体验忽略不计,城市扩张复制成本高,大都只能做一个区域型公司。

在传统家装公司里,设计师=业务员,职能不是设计是销售,打着设计免费,推荐材料,靠销售提成和主材回扣挣钱,不是为用户服务的,非真正的设计师。也使得用户不认为你设计水平高,不会为设计付费,家装公司也就没有好的设计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建材商家的日子也不过好,为了获取客流,要为家装公司或设计师支付返点、回扣、房租分摊费用,以及公关开支,哪怕这个家装公司一月只卖了两单,而服务它的高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用户。另外,由于建材市场暴利,和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撮合模式的我要装修网等推出的建材团购模式备受业主欢迎,提高了价格透明度。

展开剩余(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