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与屈原有何深仇大恨?《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屈原

 ruanlingqin01 2016-07-03

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名鼎鼎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他的楚辞歌赋《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至今为人所传颂。但令人奇怪的是,由司马光主编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竟然对屈原只字未提,难道司马光与屈原有什么深仇大恨不成?

司马光与屈原有何深仇大恨?《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屈原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长达二百九十四卷、字数将近三百万的鸿篇历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宋代建立之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但凡对历史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无一挂漏,为什么偏偏漏掉了屈原这位在我们现在看来十分重要的人物?

有人认为,《资治通鉴》没有提到屈原,可能是受到篇幅所限。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研究《资治通鉴》的人都知道,《资治通鉴》在文字叙述在十分简练,对一位人物的记述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能完成。所以,如果司马迁想要记述屈原事迹,多出数十个字或数百个字对整本有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因此,《资治通鉴》没有提及屈原,必然另有原因。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司马光与屈原有何深仇大恨?《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屈原

1、司马光等可能对屈原事迹的真实性存疑

关于屈原,不仅先秦文献中没有提到,司马迁的《史记》对屈原也没有什么具体事迹内容,文物资料也极少有屈原的踪迹。假如屈原曾经确实在楚国朝堂上当过官,并对楚国政治施加过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所以,作为选材十分严谨、务求真实反映历史的《资治通鉴》可能认为屈原事迹不够真实,故而忽略了屈原。

2、司马光把屈原归类为文人,不符合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

大家都清楚,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目的是给帝王看的,希望帝王能以史为鉴,从历史的长河中吸取经验教训。

而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可能认为,历史上的屈原就像现今人数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人,对楚国朝堂并未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也没有值得“通鉴”之处,因而把屈原忽略掉了。

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不仅忽略了屈原,还忽略了李白、杜甫等人。司马光为什么忽略这些人?或者说《资治通鉴》中为什么没有这些的影子?道理可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是文人。

司马光与屈原有何深仇大恨?《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屈原

无论如何,屈原此人事实存在于历史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贡献也是值得后人敬仰的。正如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所说:“在中国历史上,正有许多伟大人物,其伟大处,则正因其能无所表现而见。”屈原能够名垂青史,为后人所传颂,也是因为其能无所表现而见。

惟愿屈原精神长存!!!

(欢迎关注“至简点评”一起交流讨论 读懂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