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30年前的民以食为天

 真友书屋 2016-07-03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吃了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体会不到这话的含义,但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都对此感受颇深。“吃”是那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30年前,老百姓的这个“天”清冷寂寥,是“贫瘠的天”。改革开放30年,中国老百姓才是“富足的天”。

1981年,天安门前能喝到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1980年,一群小孩围住北海公园内出售糖葫芦的食品摊。



在开封的一家小吃店里,厨师正在调配风味小吃。



1982年,北京34,000多人参加冬储大白菜的销售。



21世纪的北京市场蔬菜种类日益繁多;冬季里,崇文门菜市场菜摊上摆满各种新鲜蔬菜。



20世纪70年代,人们曾经这样过中秋。



1982年3月,北京东城区王莹个体水果摊正式营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山服务站的送货车将年货送到居民大院;20世纪60-70年代商品短缺时期,年货也需凭证配给。



2002年春节前夕,南京中央金城仓储超市别出心裁,在店内办起了“年货大街”,市民可以在此将各种传统年货一站购齐,既经济又方便。


2007年,郑州市的一家人在酒店设宴为老人贺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饭店里吃年夜饭、摆酒宴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30年来,改变的是吃饭的场所,不变的是热闹喜庆的气氛。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洋食品开始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门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分店。



1982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在上海市中心的国营南市区第72号粮店门口排队买米。排队的人们把冻僵的双手塞进口袋里或缩到袖子里,队伍很长。



微信订阅号:windscico

网站:www.photo1990.com

我们是一个去商业纯公益的杭州摄影人

最大网上社交平台

无朋友,不江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