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与时人争座位

 杨关桥 2016-07-03


作者简介:
林启奖,1977年5月出生于福建福鼎。2002年创办博通书法教育至今。有邻书社发起人、心画书社社员。
师从罗一鸣、牛子、张爱国诸先生。
作品散见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




不与时人争座位

                        ——观启奖书法有感

认识福鼎的启奖兄,缘于七八年前的中国书法江湖论坛的交流帖子。未见其人,先识其字。

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论坛上展示的散氏盘临作,巜散氏盘》可以说是金文中的神品,亦可称早期尚意之风的启源萌芽,当年才逾而立之年的他,居然能临得奇姿百出,妙趣横生。尤其是那线条豪放粗犷而又凝重含蓄,恣肆与稳健把控。真想给他与年龄极不相称的两个字"老辣"。从年龄角度分析,足可认定启奖当属早慧。启奖好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或许是太姥山的钟灵异石的恩赐,开启奖励了他。
    

真正与启奖相识与相知是在20106月的一天,在“宁德市海天杯青少年书法展”的展厅内。我们都有作品参展,第一次见面的感觉是字如其人,一见如故,从那以后我们的交流日益频繁,但那心依然是最初的平淡,交流无他唯有真实。启奖笃诚,淡泊朴实。而对不同问题的见解,他会直言指陈,毫无隐讳。


近日启奖微信发来一些近作,作品形式多样,所涉书体甚广。最让人为之一振的是他多年恪守的取法乎上,植耕于唐以前。从甲骨金文汉隶北碑到中唐颜鲁公。学书取法唐以前,是清代一些书家所推崇的。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态肆令人断不可及者,则在画之中截。…….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唐高祖年号,618626)以后,遂难言之。"包氏敏锐地道出唐以后书法"中怯"之说。启奖的近作印证了这个学说,线条的中实而生动是他的最大优势,从他的隶书最能体现,尤以礼器用功最深,这点不得不说受其师牛子影响很大,用笔圆劲,骨力中含。再如他的大字,借鉴摩崖石刻的古朴厚重,表现出一种沉郁顿挫、朴拙峻厚的气息。作品中的甲骨与金文如浑金铸就,璞玉凿成,泠泠然掷地作金石声。


启奖年轻,尚在他的书道上前行,但从他的墨迹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学书法有"笨"与"巧"之说,笨者深入传统,不染时风,取法乎上广釆博收,打牢基础,然后在某一点上突破,此法所费时间较长,非有超乎常人的耐力不可,巧者,审时度势,临阵磨刀,找准一点,猛下急功。近年来用巧法出名者不乏其人。很显然,启奖属于前者,他似乎不大喜欢参加时下的展览,甘愿下苦功夫。他的书法之路是大道,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中,较之前加入了新的古典元素,在厚与拙的格调中溶合了一些温雅之风,增加了作品的内涵,愚以为是近阶段启奖的一大亮点。


刘熙载曾言,观书莫过于行草,行草书率真见本性。启奖的行草取法《十七帖》、鲁公《争座位》,形神两备,且临创自如。大凡已是信手沾来,熟而不俗。习颜易俗,启奖避之。窃以为,启奖的行草有意增加些方笔与折笔,就能让笔势变化进一步的丰富,同时也会加强章法上的视觉冲击力。个人拙见,直言而己。
持续关注启奖                                                                                                                                           

李平辉

2016.5.18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