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语文主题学习”终于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备课呈现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课堂上体现的“352”教学时间分配,以及大量阅读回归课内,晨午间的经典诵读熏陶,都使学生在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单元整合教学是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它以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教学环节进行再加工,再延伸,再利用,备课融入到几个模块,既环环相扣,又不可分割。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篇线性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
一、有效预习,提升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单元整合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在实施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中高年级采用预习单和导学案形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依托,促进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的养成。进入低年级段后,我把重心放在教给孩子正确的预习方法上,从一课的预习延伸到一单元的预习,全程体现出由“扶”到“放”的过程,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尊重更多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学习需求。有效的预习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满足学生课堂上对文本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阅读、积累和提升,真正体现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此外,预习必须要有检测与反馈,否则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惰性”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模块备课,注重整合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合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模块内主题学习内容的“整合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脑筋想办法”的单元整合备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模块:“导学模块”(单元导学)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内容。“识字模块”(集中识字、归类写字)组内交流预习,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集中认读生字,归类教学书写。“朗读感悟模块”(以读带读)借助画面教学《乌鸦喝水》,完成背诵,并带读《丛书》中《小乌鸦喝水》;动物尚且动脑筋想办法,相信人有更多的办法。随后教学《四个太阳》,感受现代小作者用不同色彩着色太阳的智慧,带读《丛书》中《画家的智慧》;将两位古代的小朋友整合,以读带读先后完成《司马光》和《称象》的教学,将《丛书》中的《鲁班和橹板》融入教学。识字5的教学与口语交际中的“猜谜语游戏”整合在一起。“语文园地模块”(巩固提高)回归单元主题,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升华情感。最后以“群文共读”模块进行其他《丛书》的学习与积累。整个单元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每个模块的教学又设置模块教学目标。从模块的名称也可以揣测每个模块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里的“模块”只是根据课时任务与目标进行大致的区分,并非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围绕这个模式进行整合,当然也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单元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可以整合相同主题资源进行提升,可以整合相反主题资源进行对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调整。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一课,我尝试过不同的整合方式。
整合一:以《菜园里》引领,辅之自编儿歌《果园里》进行整合,贴近生活,丰富学生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
《果园里》
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猕猴桃 西瓜?石榴?柿子?鸭梨?哈密瓜
秋阿姨,吹口哨,水果宝宝来报到。香蕉划着小船来,石榴咧着嘴巴笑。
柿子提着红灯笼,橘子橙子披黄袍。水果宝宝进农家,果农伯伯拍手叫。
整合二:以《一次比一次进步》引领,了解小燕子在妈妈的启迪下,先后三次去菜园里寻找冬瓜和茄子的特点,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快乐。辅之《菜园里》拓展,图文配合进行识字后的儿歌读和诵,不仅完成了识字任务,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些蔬菜名称及特点,也使孩子们在观察与交流中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对我们的启迪: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两种方式侧重点不同,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一目了然。这也正是单元整合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课时调整,逐段分配
针对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在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侧重点的不同,我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课时分配上也进行了调整。
低年级
第1课时:明确主题,读通本单元的4篇课文。
第2—3课时:集中(分散)识字,归类写字,范写指导。
第4—8课时:学习教材中的4篇课文和《丛书》中的4篇文章。
第9—10课时:学习“语文园地”,整合本单元训练重点。
第11—12课时:问题驱动、合作阅读《丛书》中其他文章,丰富视野,提升识字量。
第13课时:完成读写作业。
中高年级
第1课时:明确主题,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
第2课时:识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当堂巩固。
第3—5课时:学习教材中的4篇课文和《丛书》中的6篇文章。
第6—7课时:学习“语文园地”,整合本单元训练重点。
第8—10课时:自主、合作阅读《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做好批注,交流汇报。
第11—12课时:完成阅读笔记的誊抄。
第13—14课时:习作。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训练重点,设计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主题引领下进行学习,生动有趣地进行大量的拓展认字,采取多种方法给学生清晰的印象和规范的布局;中年级段则在主题引领下,以课内一篇引路,进行《丛书》的辐射阅读,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积累;高年级段则实施学案引领,对整本教材、整个单元进行整合处理,整体推进《丛书》的批注阅读。
四、单元整合,也需取舍
实践单元整合教学是否会因为“模式化”而让课堂变得单调乏味?是否会因为容量大而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单元整合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因地制宜地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融入单元整合教学中。比如对一个单元生字词预习的检测,不是将全部的生字词语罗列出来,逐词检测,而是要独具匠心地挑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以点带面地进行反馈,低年级更要指导学生写好每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和速度,为中高年级打好基础。再如进入中高年级后,引领学生探究文中不同的描写,一般都是学生“自主找”“组内谈”“集体说”的活动方式,这些文中的精彩句段我们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交流的形式不要拘泥于读通,尝试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辅助学生读懂,相信学生会更加兴致勃勃地融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描写的作用,并将这些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
单元整合使课堂容量大了,对老师解读教材,发现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要求老师有“取舍”的胆量,有“疏密有致”的艺术智慧。
“语文主题学习”吻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最新要求,单元整合教学是主题学习的突出展示,它使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棵树木,而是一片森林。单元整合教学仅仅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模式,哪个阶段,我的主题教学都坚持“以读代讲、以评促读”,彰显“读”占鳌头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