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中国最具群众基础的世情小说,《红楼梦》讲的是人情世态、悲欢离合,但其中的神话元素一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第一回就以女娲补天弃之不用的顽石,来做为整个故事的缘起。(想说《红楼梦》是最著名的世情小说,但《金瓶梅》不遑多让,可是就读者数量来讲,还是《红楼梦》胜出,因此,姑且算最具群众基础的吧。)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一讲到女娲,那肯定要联想到最早记载女娲的古籍《山海经》了。《大荒西经》中提到女娲之肠化为十个神人,东晋郭璞在《山海经注》里则详细描述了女娲的形貌:“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至于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的故事是在两汉时期增补进去的。
《红楼梦》开篇的“山海经元素”并不仅仅限于女娲补天。顽石所在的大荒山,也有来头。《大荒西经》中提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这个来源于《山海经》又出现在《红楼梦》中的大荒山,现实中到底存不存在,假如存在,又指的是哪一座山呢?有人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一句提示“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得出大荒山指的是长白山这一结论。肃慎被认为是自夏商以来到先秦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里雅苏江流域的狩猎部落,两汉、魏晋时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又改称靺鞨,是女真族的前身。持这个观点的人觉得,《红楼梦》成书于清代,而清朝是由女真人建立的,这大荒山一定和女真有关,所以是长白山无疑。
但是这种说法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山海经》里提到的存在于大荒之中的山脉,实在是太多了,《大荒北经》中记载的和肃慎之国有关的不咸山,只是其中的一座。光《大荒北经》提到的存在于大荒之中的山名,除了不咸山,还有衡天、先槛大逢、北极天柜、成都载天、不句、融父、衡石、九阴;《大荒西经》中还有方山、丰沮玉门、龙山、日月山、鏖鏊钜、常阳之山、大荒之山等等。论起来,《大荒西经》中的大荒之山,从字面上来看,比不咸山更符合描述。当然了,这种弯弯绕绕的细节,自有红学家们去钻研,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姑且听之就好。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87版《红楼梦》是多少人心中的经典,而这首主题曲也是脍炙人口,堪称“凡有自来水处,即能歌枉凝眉”。歌词里唱的是宝黛的爱情,宝玉就是那块女娲补天剩下来的顽石,而黛玉则是“还他一生所有眼泪”的绛珠仙草。
关于植物的灵异幻化,其最早的书面记载,是出现在《山海经》中。有人认为,绛珠仙草的概念也是受了《山海经》里瑶草的启发。《中山经》讲了一个故事,天帝之女名曰女尸,她死后化作姑媱山上的瑶草。这种草,花朵是黄色的,人吃了它的果实,就能受别人喜爱。“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大多受到过《山海经》神话的启发,除了前几篇介绍过的《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之外,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也算一个。在查找图文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镜花缘》居然被香港人拍成过影视剧。这个现成的玄幻题材,却被很多内陆编剧忽视了。 此书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唐敖、唐小山父女的一段神奇游历故事。他们在海外所见识的国家、怪物和异人,很多就直接取材于《山海经》。
唐敖道:“小弟闻得海外东口山有君子国,其人衣冠带剑,好让不争。又闻大人国在其北,只能乘云而不能走。不知此话可确?”林之洋道:“当日俺到大人国,曾见他们国人都有云雾把脚托住,走路并不费力,那君子国无论甚人都是一派文气。这两国过去,就是黑齿国,浑身上下,无处不黑。其余如劳民、聂耳、无肠、犬封、无股、毛民、毗骞、无?、深目等国,莫不奇形怪状。都在前面,将来到彼,妹夫去看看就晓得了。”
只见远远山峰上走出一个怪兽,其巧如猪,身长六尺,高四尺,浑身青色,两只大耳,口中伸出四个长牙,如象牙一般,拖在外面……多九公道:“此兽名叫‘当康’。其鸣自叫。每逢盛世,始露其形。今忽出现,必主天下太平。”话未说完,此兽果然口呼“当康”,鸣了几声,跳舞而去。
君子国、大人国、黑齿国、怪兽当康这些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奇人异兽,都典出《山海经》。
《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里说,大人国的人都身材特别高大;君子国人衣冠带剑,谦让不争;黑齿国人则长得黑、牙齿也黑,食稻啖蛇。
《海外东经》又说 ,玄股国人穿鱼皮做的衣服,吃鸟蛋,还能役使鸟类;毛民国人,身体长满了毛;劳民国人是黑人,还有种说法是只有面目手足是黑的。
《海外北经》里的无?国人,呃,这个,貌似没有臀;深目国人,总喜欢举一只手;无肠国在深目国东边,人长得高大却没有肠子;聂耳国又在无肠国东边,人长着两只大耳朵,需要用手托着,那里的人还能驱使花斑大虎。
《海内北经》还提到了状如犬的犬封国人。
至于怪兽当康,是个吉祥物。《山海经.东山经》有云:“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除了当康之外,《镜花缘》提到的人鱼 “鱼鸣如儿啼,腹下四只长足,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显然参照了《山海经》及其注解中的众多人鱼形象(详见本系列第十六篇)。还有,《镜花缘》中唐敖看到的一种鸟,“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纹” ,与《北山经》中的精卫鸟一个样:“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其它和《山海经》有关的玄幻剧,我目前能列出来的,曾经热播过的《花千骨》、《古剑奇谭》、徐克的两版《蜀山传》、以及正在制作中的《青云志》即《诛仙》。
《花千骨》中的长留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直接拿来的概念,“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少昊是三皇五帝之一,也是黄帝的儿子。至于说什么流光琴、栓天链之类的“十方神器”是参照了《山海经》里的上古十大神器,那就是扯淡,《山海经》里根本就没有上古十大神器。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被徐克老爷拍了两版。网上一直有人说蜀山这个概念是直接来自《山海经》,我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史记》里头倒是说过,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要说这种一个山头住了一群仙人的概念,是受《山海经》里的昆仑山所启发,倒也说的通。《蜀山剑侠传》里还真有直接从《山海经》里拿来用的名字,比如赤尸神君,出自《大荒西经》“赤尸,虞也。有女子方浴月。”
林青霞版的瑶池仙堡堡主和张柏芝版的孤月大师,造型参照了敦煌壁画
与此类似,其它直接从《山海经》里拿来用的人名、地名或动物,举例如下:
《古剑奇谭》里的太子长琴,在《大荒西经》中是祝融之子
《诛仙》中的空桑山和寐鱼,是出自《东山经》中的地名和动物
《诛仙》中的烛龙,在《大荒北经》中是人面蛇身的神;夔牛则是《大荒东经》中伴随风雨出入、无角、一足、状如牛的怪兽;九尾狐,正如上一篇所说,也是直接源自《山海经》中的青丘之狐。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谨以此文,做为“影视剧中的小历史”系列关于《山海经》分支的结尾,来纪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神仙和妖怪。 作者今天不想说话并朝你扔了《诛仙》三美 上一期:《山海经》里跑出来的九尾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