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力

 朴真拳斯斯文文 2016-07-06

本文节选自彭振镝 所著《意念健身功》。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王芗斋先生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试力的过程仍然是意念活动的过程。    

试力在意拳的练习中的使用如下:

1、站桩是在静态中对矛盾力加以体认。而试力则是从动态中对矛盾力加以体认。初练意念健身功,虽在站桩中能体认到浑圆力,但肢体一到运动中就丧失了浑圆力,试力就是使练习者将静态体认到的力量,运用到动态当中,“动似山飞,静如海溢,神犹雾豹,气若灵犀”。

2、因为试力是在意念假借指导下,在缓急柔刚中进行的运动,因此它对于锻练练习者的柔韧程度,平衡协调性以及耐力、反应、速度等都是很重要的。

3、试力是在意念活动为主导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要以神意为主帅,“灵有使散,意无使断,浑噩一体,动微触牵”。    

在开发圆融的人体潜能方面,试力的训练阶段可帮助练习者通过感觉的训练,达到以手、目、意与客体呼应,与宇宙和大气感应,并达到假借宇宙无穷力成为切实的能力,把它运用在生活道场并进而提高体认协调、互补、圆融、和谐的大道之学。    

但我们先要从试力练习为它打个基础,王芗斋先生说:“欲与宇宙力起应合,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与大气感觉需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为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在六根中意念是统帅,它统领其他5种器官,先是客观的感受大气和身外之物的运动,用意念帮助感觉器官加以生动的描述,慢慢体认,锻炼自身意念力的能量。这个潜能依赖于清静无为的状态,自身有如明镜,反映外界,有了基础以后,六根可以互用,体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境界,帮助达到人我关系、公私利益、东西方文化、主客体的大圆融。

与大气发生感觉,主要依靠的是身,感应的是大气之触,但不可轻视六根互用的作用,可以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加以协助。功夫一到,就可反客为主,王芗斋先生讲:“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度其无”,就是讲的这个训练方法,意念力的产生渐能与大气呼应,并可以与其周围的生物质和许多非生物质呼应,这种呼应是在无形无象中完成的。

试力时动作越小越慢越好,将意气专注在细微的动作中,欲行又止,欲止而又行,体认全身是否均整得力,其意与力是否能随时随地应感而发,全身是否能与宇宙力起应合,假借之力是否能够成为事实。王芗斋先生说:“能认识此种力良能渐发,操之有恒,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神龟出海

在浑圆桩的基础上,前脚向前跨出一脚之距。两手前后平抚于前方,手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张,沉肩坠肘,前手与前脚在一垂直线上,两手前后相距约两拳,左右相距约二到三拳,意想两手抚在一个漂在水中的圆木上,身体下垂,手臂似保持在意想中的水面圆木上(水平面上,高于头顶),身体、头颈从后手臂内侧下沉,然后手臂下按,头颈逐渐浮出意想中的水面,回到原状,再作下沉,周而复始。下沉时,由腿及腰而手有蓄收之力,上浮时由腿及腰而手有推按之力,在上下、左右、前后以头项领着上体的圆周运动中,体会蓄而后发之力。然后与前相反,从前手臂内侧,身体、头颈下沉,斜向后手内侧上浮,手臂始终保持在意想的水面上。以头领着作与上式相反的圆周运动,仍体会蓄而后发之力,作下沉时由腿及腰而手有蓄收之力,上浮时由腿及腰而手有推按之力,要平衡均整

这个试力的目的,是培养推手以及闪打和钻打中的收放之力。

左右两式交换练习。并要求结合到进步和退步中练习。

神龟出海起伏鼓荡试力,这个试力称“神龟出海”,全身起伏,气宜鼓荡,体会波澜澎湃,海天苍茫之壮景。    

运力要柔缓,有了基础之后,要逐渐加快;曲中求直,并运用到收放的技击中去。

揉球

在浑圆桩基础上站立,意想前手手掌与后手手腕外侧关节之间夹一球,以腰带动双手,从腰胯际伸向后方,两手腕带动小臂自里向外旋转,意想之球在前手和后手滚卷时依然夹着不要坠落,然后腰带双手,从腰胯际伸向后方,这时两手腕带动小臂自里向外旋转,前手与后手照应意想之球,在两臂滚卷时依然夹着,不要坠落。两臂滚卷动作要始终以腰带动,由身体中线,经身体左右两外侧,作弧形运动,左臂顺时针,右臂逆时针旋绕,前后左右相互照应。

这个试力比较复杂,细细揣摩,在螺旋力的滚卷兜撑中,将揉球之意作得切实。

先练定步,左右式交换练习。以后则配合摩擦步,进退练习。

这个试力在以后的推手和实作中都要广泛应用,要以“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原则,从慢到快,加以体认。要求“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不管动作快慢,都要有浑圆力,八面支撑,如风中旗、浪中鱼。”

神光旋绕

试力在高级阶段是试神光旋绕之力,即假借来的宇宙之力。至这一层次的试力,王芗斋先生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因为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对于神光旋绕的试力,先体认意气中神光在身体内运行时,有如穿堂风往来不已的感觉。外气和内气交融,骨骼毛发都随着神光旋绕中的矛盾和圆融,支撑遒放,争敛互为。试力时先从缓慢中去体认,“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神光旋绕的六面争力,意力是否圆满,意力是否能随时随地应感而发,其意力是否可以与宇宙呼应,假借宇宙无穷力是否可以成为事实。要与宇宙呼应,先要能感觉大气,感觉大气要以意念为领导,在虚无中而揣摸其实有,在实有中而揣摸其虚

  

正如前面所讲过的烈酒和饮料上尝试,用意念呼应其是否变化。变化了说明具备了这种能力。人的感觉器官是眼、耳、鼻、舌、身,意。而感知能力是色、声、香、味、触、法,这里主要是触。但也不要片面,六根是可以互用的,尤其在与外界呼应上,能够呼应了,再试光波松紧之锋棱与地心争力的作用。初试以手去体会空气阻力,用与阻力相等的量同其应合,然后用身体去试。久而习之,假借力将可成为事实,逐渐达到“意无所断,灵有使散,浑噩一体,动微触牵”,“纵横汪洋,充满太苍,舒适得力,奇趣横生”,“有形有象皆为假,无形无象方是真”。各项力量都是从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中来的,而又必须从神光旋绕“六面争力起螺旋”之细微棱角渐渐体会,无一不是矛盾,无一不是圆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