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人的摄影“新常态”

 杯中的月亮 2016-07-06
 
 摄影“新常态”要分五步走     
 
“新常态”这个词在经济政策的解说中已屡见不鲜,置换到摄影语境中解释新常态,就是指新形势下摄影有新规律。作为摄影人应主动调整战略部署,不断总结和适时反思,从发展的角度认识摄影。对于“新常态”,不仅要接受和适应,更要引领。这是未来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时代的脉搏和脚步。
去产能   外出摄影除了少用连拍功能外,还应该减少拍摄张数,这是多与少的辩证法。多多益善不是强调图片数量,而是强调质量。如果不能突破前人的经典作品,而是一味在模仿和尝试中以多取胜,过多的图片产能则是一种累赘。产能是一项负资产,减少产能是解放思想和提升思考能力的基础,把有限的灵感发挥在高效精准的创作中,是以少胜多的智慧体现。
去库存  很多人拍照片是为了入选和参展,除去一两张精彩作品外,其余的都在硬盘中沉睡。图片的意义在于传播,参展是去库存的一个途径。给媒体投稿、上传到网络论坛甚至是朋友圈都是去掉库存照片的方法。当然,图片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让作品走入社区,举办摄影展览,才能传递艺术之美,感染更多的人。
去杠杆  人体汲取营养要全面不可偏食,摄影选题亦是如此。所谓的摄影去杠杆,就是放开眼界,拍风光也拍纪实,拍人像也拍小品。涉及题材越是广泛,就越有利于“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参展作品的题材越丰富,入选几率就会增加。思想上的错误定位,久而久之会影响到积极性。去摄影杠杆,实际上是拓展题材领域,广泛涉猎,在融会贯通中稳中求胜。
降成本  迷恋器材是摄影圈的通病,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更易误入歧途。平心而论,作品好坏与器材档次的高低基本无关。勤劳俭朴是一种美德,利用好手中的器材,使之效益最大化才是根本。摄影还是要靠思想说话,而不是器材的多寡,减少器材的购买,把多余的钱用于知识储备上,方能成熟起来。
补短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初学者虽缺乏经验但头脑活跃敢想敢干,摄影经验丰富者虽阅历丰厚但思维容易僵化,创作容易模式化,双方应互相学习,互取彼此长处。放下相机拿起书本增加知识和修养就是补短板,知识的层次最终体现在作品上。名人名作书画音乐,见多识广后就是给作品起个名字,也能起到画龙点睛般的作用

 
原作者  何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