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文物精粹

 益运居 2016-07-06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位于铜山县茅村镇洞山村内,开凿在村东南的一座小山的南坡,依山为陵,积土增山。陵墓地宫由露天墓道、甬道、主体墓室和附属墓室等部分组成,其中主墓室穿山作室,附属墓室凿坑累石而成。墓道全长56米,宽3-4米,中段有一对土坯镶贴的门阀。墓道两侧有7个壁龛。

北洞山楚王墓在历史上屡次遭盗,但仍有大量文物出土。数量最多的是钱币,共400余斤,5万余枚。钱文大都为“半两”,包括秦半两、吕后八株半两、文帝四株半两等,以后者居多。在墓道两侧7个壁龛中出土有224件完整彩俑,色彩艳丽如新。其眉、须根根可数,衣纹服饰花纹描绘纤细入微。金带钩、玉熊镇、琉璃杯、铜印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文物。墓内钱币最晚的是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以后所铸的四株半两,对照史书记载的西汉楚王世系,推定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墓主为西汉楚国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刘道嗣位于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薨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韘形玉佩 公元前2世纪 长7.1、宽4.3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熊镇 公元前2世纪 长20.3、宽8.3、高6.6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凸字形玉衣片 公元前2世纪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鎏金璧形铜饰 公元前2世纪 直径18.4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从鎏金璧形铜饰的形制看,它们应该的镶玉漆棺上的玉璧与柳钉的结合体,作为玉璧的替代品成为镶玉漆棺上的饰物。

铜铺首 公元前2世纪 长(含环)27、宽16.4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玻璃杯(2件) 公元前2世纪 直径8.3、8.5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金带钩 公元前2世纪 长3.1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佩 公元前2世纪 长5、宽3.9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剑珌 公元前2世纪 长6、宽4.6-5.9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剑珌以闪透石雕成,玉质晶莹滑润。通体透雕盘绕虬曲、姿态各异的5个螭虎和1只凤鸟,形制比较特别,螭虎被雕琢得强健有力,造型十分生动,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精湛的琢玉工艺。


“楚邸”铜印  公元前2世纪 通高1.2、印面长2.2、宽1.3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楚邸”应为楚国在京师长安的宅邸所使用之印。

“楚武库印”铜印  公元前2世纪 通高1.3、印面边长2.2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楚武库印”应为管理楚国武库官员用印,也表明楚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专库储备。

“缯丞”铜印  公元前2世纪 通高1.3、印面长2.1、宽1.2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缯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藩前的楚国属县,为东海郡管辖,故城在今山东省仓山县西北。该印是缯县之丞用的官印。

“山桑丞印”铜印  公元前2世纪 通高1.3、印面边长2.2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山桑原是楚国属县,汉初属沛郡,故城在今安徽蒙城县北。该印是山桑县县丞用的官印。

铜钱(10枚) 公元前2世纪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彩绘持笏陶俑(2件)公元前2世纪 高54、55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彩绘持刀陶俑(2件)公元前2世纪 高48-51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彩绘持兵陶俑(3件)公元前2世纪 高48-51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彩绘背箭箙陶俑(4件)公元前2世纪 高49.5-50.5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女侍立陶俑 公元前2世纪 高52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女跽坐陶俑 公元前2世纪 高31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女跽坐陶俑 公元前2世纪 高31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带盖陶釜 公元前2世纪 高37、腹径48.3厘米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