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

 昵称34901461 2016-07-07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很多人认为西红柿就番茄,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卵形或矩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花萼辐状,裂片披针形,果时宿存;花冠辐状,黄色。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桔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番茄是喜温、喜光性蔬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原产南美洲,中国南北广泛栽培。番茄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具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番茄
  • 中文别名:臭柿、西番柿、西红柿、柑仔蜜、洋柿子、番李子、火柿子、狼桃
  • 二名法:Solanum lycopersicum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 目:茄目(Solanales)
  • 科:茄科(Solanaceae)
  • 族:茄族(Solaneae Reichb.)、茄亚族(Solaninae Dunal)
  • 属:番茄属(Lycopersicon Mill.)
  • 种:番茄(S. lycopersicum)
  • 分布:原产秘鲁,大约16世纪初传入欧洲。

简介

带露珠的番茄正在加载带露珠的番茄

原产秘鲁,大约16世纪初传入欧洲,开始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初才开始作蔬菜,17~18世纪由欧洲传入亚洲。中国栽培历史较晚,约在20世纪初。50年代以后大量栽培,成为一种重要的蔬菜和水果。

高1~2米,茎易倒伏,结果时需人工支架,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花淡黄色,3~7朵生于花序上,花萼和花冠辐状,5~7数,雄蕊靠合成圆锥状,浆果多汁液,橘黄色或鲜红色,形状因品种而异。经长期人工杂交培育,品种不下数十个,可分为若干变种。

常见的有番茄(原变种),下又分长果型:果长椭圆形,果皮厚而致密,果肉少,中轴占果肉的大部分;棱果型:果扁圆,中等大,稍有棱角,蒂部多皱襞;苹果形:栽培中最重要的品种均属此类,果扁球形,花痕部有轮状黑斑纹或瘤状突起。樱桃番茄一个花序可生果10个,果甚小,球形,叶小而疏生。梨形番茄叶大皱襞少,一个花序也可生果10个,果小,长卵形。大叶番茄叶形大,每个复叶上小叶通常仅2对,果形似普通番茄。矮生番茄茎粗矮,不需支架亦能直立生长,叶小而叶肉厚、有显著皱襞。番茄的果实柔软多汁,甘酸适度,可作水果生食,也可炒食、煮汤,并可制成番茄酱。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尤为丰富,营养价值很高。1922年,美国格里克教授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成功种植出一株番茄,高达7.5m,单株结果14kg,这一实验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形态特征

番茄果肉正在加载番茄果肉

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cm的耕层内,最深可达1.5m;根群横向分布直很能可达1.3-1.7米。根系再生能力强。茎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基部木质化。分枝性强,为合轴分枝。叶互生,不规则羽状复叶。


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齿形,浅绿或深绿。茎、叶上密被短腺毛,分泌汁液,散发特殊气味。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顶芽为花芽,第一花序位于第6-9节间,其后花序都着生各节侧枝附近,每隔1-3叶生一花序。完全花,花冠黄色,基部相连,先端5裂,花药连成筒状,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子房上位。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
按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6-8片真叶后形成第一花序,此后每隔1-2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着生2-4个花序后,顶芽分化为花芽,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此类型植株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无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7-9片真叶后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由叶腋抽生的侧枝也能同样着生花序,此类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偏晚熟丰产。果实为多汗浆果。有圆球、扁圆、椭圆及洋梨形等。成熟果实呈红、粉红或黄色。由果皮、腔隔、胎座及种子组成。受精后胎座增生的胶状物充满果室。小果型品种2-4室,大果型品种4-6室或更多。种子扁平、肾形,表面生银灰色茸毛,有胚乳,千粒重3g左右。使用年限3-4年。

生长特性

樱桃番茄正在加载樱桃番茄

番茄喜温暖,不耐炎热。其生育周期可分为: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显露。发芽的最低温度11℃,适温20-30℃,最高35℃。

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第一花序现蕾。此期茎叶生长与花序分化同时进行。适宜昼温20-25℃,夜温13-17℃。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完全等条件下,可培育出适龄壮苗。开花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现蕾到果实采收完毕。又可分为:始花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现蕾到座果,是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过渡阶段,须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第一花序座果。开花结果盛期——从第一花序座果到果实采收完毕。茎叶生长与开花座果同时进行,开始转向以开花座果为主,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2-26℃,30℃时光合强度明显降低,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幼苗2-3片真叶时顶芽生长点肥厚隆起,停止分化叶子,随之分化出第一花序的第一花芽,并相继分化其他的花芽。在第一花序原始体
基部的新生长点 分化1-3片叶子后,进行第二花序的分化。如此循序分化出以后的叶子和花序 。若茎端在花芽分化时不再分化叶子,即呈有限生长类型。花芽分化适宜昼温24℃左右,夜温17℃左右。低夜温和强光照,第一花序节位较低,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芽良好。高夜温和弱光照,第一花序节位升高,花器官分化和发育不良,花数减少。8℃以下低温易形成多心皮子房,成为畸形花 、果。番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除受环境条件影响外,与植株体内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碳水化合物积累占优势,C/N比率升高,营养生长适当,则开花结实良好。 
特征

番茄正在加载番茄

番茄为茄科草本植物,包括有限生长型、半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条件适宜时可多年生长。植株高0.7番茄制作(18张)~2m。全株被粘质腺毛。茎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茎的分枝能力强,茎节上易生不定根,茎易倒伏,触地则生根,所以番茄扦插繁殖较易成活。奇数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互生;叶长5~40cm;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长圆形,长5~7cm,前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局部歪斜,有小柄。花为两性花,黄色,自花授粉,复总状花序。花3-9朵,成侧生的案伞花序;花萼5~7裂,裂片披针形至线形,果时宿存;花冠黄色,辐射状,5~7裂,直径约2cm;雄蕊5~7根,着生于筒部,花丝短,花药半聚合状,或呈一锥体绕于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头头状。果实为浆果,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橘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扁平、肾形,灰黄色,千粒重3.0~3.3g,寿命3~4年。花、果期夏、秋季。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但大多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层中。

生育周期

西红柿正在加载西红柿

发芽期: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天;

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着果到采收结束(拉秧)。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要务。
环境要求

(1)温度: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高。

(2)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为70000lx,番茄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并不严格,有些品种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现蕾开花,多数品种则在11~13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

(3)水分:番茄既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经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空气湿度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

(4)土壤及营养: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番茄在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据艾捷里斯坦报道,每生产5000kg果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氧化钾33kg,氮10kg,磷酸5k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