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联拾零
古时读书人尊儒重道,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撰拟的读书联语,往往睿智隽永富含哲理,读起来颇多启迪。作联者或谈志向,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谈读书之益,或谈学习的态度,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很值得当代中学生借鉴。 北宋黄山谷有对联:“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重德轻财,说的是诗书传世的齐家之规。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曾在自己书房里自题诗联一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暗送流年。” 陆游尽管满愎经纶,但屡遭投降派打击,英雄无用武之地,该联就是他受压抑心情的精辟概括。寥寥几字,使读者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这是宋朝理学家朱熹为白鹿洞书院题写的读书联,也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很崇尚读书,且高看文化人,经常与臣僚学子联诗对句。有一天,他见陶安把书安装在枕套里,枕着睡觉,便戏出上联:“枕怀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陶安怎么也想不出下句来,慌忙中瞥了朱元璋一眼,见他正得意洋洋地手摇画扇,随之计上心头,即口答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真是对得天衣无缝,朱皇帝只得称妙!这是读书联语中的趣闻。 明代“吴中四子”之一的祝枝山,酷爱读书,博学机敏,曾撰一联:“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说的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抄书反映了苦读精神,才华来源于刻苦学习。 明代李乐论书联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指的是立志修身的做人途径。 明人吴从先联语谈书,“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祝酒以消愤。”邪正褒贬分明,讲的是治国与读书之道。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自题书斋联,它呈现出苦读与修身的崇高人格。“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这则是郑板桥的读书心得。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联“爱书不厌如平壑;戒酒新严似筑堤。”指出人不仅要喜欢读书,而且要博览群书,勤奋钻研,只要认真学习,当学有收获,自然能够填平前进道路中的沟沟坎坎,才能顺利前进达到目标。这是他自律自勉的读书箴言。 清代学者程祖洛,为激发自己立志苦学,以形象的手法,题一联悬于书斋:“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曾题联自勉自己:“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该联阐明了读书和创业的各自意义。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是清学者包世臣赠友劝学,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名言至理。 清代大臣王之春题写的一副读书联为:“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作者指出所谓“低天分”是因为“少读书”。论的是懿德仁爱的正己操行。 清爱国将领邓廷桢也有副读书联,“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于水养鱼。”学习之目的在于去功利重道德,清水也罢,藏玉也罢,皆比喻的是正直做人。 功过参半的清末湘军首领左宗棠,虽统兵江南、新疆东西转战,也曾拟一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上联揭示出为官之道,应以廉政恤民为准则,下联表明读书的决心,大量阅读研习不但悟出处世要领,而且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给青年工人王汉秋题写了一副读书联为:“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此联后来成为许多青年人的人生座右铭。 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曾写下“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其不凡的报负、情操和治学态度。
|
|
来自: 老刘tdrhg > 《三十五、对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