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渭五题

 老刘tdrhg 2016-07-08

徐渭五题

 

娄国忠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徐渭是历史上最早也最有名的绍兴师爷之一,曾入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幕,为其出谋划策,对明代浙东沿海的抗倭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幽默智慧,一生充满传奇。他也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歌、散文、戏曲、书法、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好友梅国桢评价他:“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则在《徐渭传》中为他盖棺定论:“无之而不奇”。

 

读书怪联励子弟

 

    据说,徐渭居住在绍兴城里青藤书屋的时候,有一位富裕人家的子弟曾向他请教求学之道。徐渭不假思索,写了一副怪联送给他:“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下联的词儿完全一样,这叫什么对联呀?那位富家子弟莫名其妙。

    其实,稍加思考,你便会发现,这是一副同字异读联,上下联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联中那四个“好”字有不同的读音,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ǎo,上联第二、下联第一个“好”读作hào,这副对联应该读成:“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有两层:一是说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纪了,懂得了读书的好处了,想用心读书了,但已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另一层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可以好好读书,但富家子弟却多不喜欢读书;而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

    古人有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又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徐渭这副怪联的意思与这些名言是一样的,都是在劝勉人们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抓紧学习,多多读书,千万不要辜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自号“天池”寄心怀

 

    徐渭一生用过许多别号,“天池山人”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徐渭何以号“天池”呢?通常的说法是,“天池”是指徐氏故宅里的一口水池,徐渭爱之而取之为号。这种说法在明代已经形成,而且几乎没有人怀疑过。显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能从徐渭的诗文中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只能算作一种合理的猜测。

    其实,徐渭所以号“天池”,原因并不这样简单。他自己曾在送给一位赵姓朋友的诗中对此有过解释。在这篇题为《天池号篇为赵君赋》的诗中,他这样写道:

 

予耽庄叟言真诞,子爱江郎石更奇。

讵意取为双别号,遂令人唤两天池。

 

    “庄叟”是指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庄周,他主张“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诗中可以看出,徐渭以“天池”为号,乃是与庄周思想有关。在庄周所著的《庄子·逍遥游》中,有“南冥者,天池也”一句,寓含大鹏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意思。这与徐渭追求自由,狂放不羁的个性是相符的。徐渭一生困顿不遇,他常常用老庄思想作为寄托,故借用庄子中的语句为自己取号,表达自己的心曲,这是很自然的。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一些,如嘉靖年间,他在绍兴城东租屋教书糊口时,也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意,题所租茅屋为“一枝堂”,并书有楹联:“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鸟一枝。”

    可见,徐渭号”天池”是有深意的,这里既寄寓了他追求自由、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理想,也反映着他怀才不遇、不甘淡泊的痛苦心情。

 

 

冠姓木兰第一人

 

    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征战疆场12年而凯旋而归的故事,一千多年以来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特别是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和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曾经风靡,花木兰的事迹和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远播海外。

    但很少有人知道,花木兰最初并没有姓。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北方民歌的传唱,是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形象。但在《木兰辞》中,木兰无姓氏。

    木兰为什么姓“花”呢?最近拜读阮润学先生的文章《古木兰县考》(载《炎黄》杂志2002年第三期)一文,才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明代绍兴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1521——1593)最早为木兰冠上了“花”姓。徐渭曾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编创了杂剧《雌木兰》(亦名《木兰女》或《代父从军》),塑造了一位名叫花木兰的舞台形象。该剧第一出一开场,木兰便登台自报家门:

 

〔旦扮木兰女上〕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娶过俺母亲贾氏,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虽有一个妹子木难,和小兄弟咬儿,可都不曾成人长大。……

 

    在这里,木兰第一次有了姓氏,而且连身世也都说得一清二楚。从此之后,木兰代父从军这样具有传奇性的故事经常被改变成戏曲表演,昆曲、京剧和许多地方戏都加以移植。因为清代戏曲的流行广泛,传播民间,因此木兰姓“花”的说法才渐被大多数人所认知。清代儒学大师、戏曲理论家焦循在《曲海·雌木兰》中有言:“亦徐渭作。木兰事情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郞事,皆系渭撰出。”

    徐渭生活的时代比《木兰辞》诞生的北朝(386——581)要晚一千多年,这期间并没有木兰姓“花”的记载。因此,徐渭说木兰姓“花”很可能是虚构的,应该并无历史依据。

    那么,徐渭为何“赐予”木兰“花”姓呢?绍兴一带称美丽动人的姑娘为“花姑娘”,徐渭所以要为木兰冠姓“花”,只是要突出她的女性身份,他所以把杂剧名定为《雌木兰》,其用意当亦在此。但也有人认为,“花”字有迷惑人、不真实等意,给木兰安上“花”姓,等于含蓄地告诉人们,木兰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无其人,前面从《雌木兰》引述的一段文字中,还提到了木兰的母亲贾氏,“贾”与“假”谐音,也可以印证这种推测是完全有可能的。

 

 

借谜抒怀情趣雅

 

    徐渭才华横溢,是历史上有名的制谜行家,所制谜语,含蓄又形象,谜味浓又香!

    徐渭很喜欢出字谜,他的灯谜作品中也数字谜最多。他给自己取过一个别号曰“田水月”,其实就是个“渭”字,用的是制字谜时最常见的拆字法。他用各种方法制作的字谜还有不少,如以“二画大,二画小”打“秦”字,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打“佯”字,以“月字去了一直”打“脚”字,以“上又无画,下又无画”打“卜”字,以“两下里作人难”打“入”字,以“问管仲”打“他”字,以“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打“孕”字,以“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打“呆”字,以“四山纵横,两日绸缪”打“田”字,等等。这些字谜,机巧玲珑,形象鲜明,显示了徐渭高超的文字学功底,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徐渭世称“诗歌奇姿,文亦纵肆”,但一生又命运多舛,怀才不遇。他常以歌诀或词曲的形式制作谜面,借谜抒怀,文采好,格调高,情趣雅,是其才子风采的见证,更是其坎坷一生的写照。如以“不用刀,只用篾,勒碎风,劈破月”打“竹帘”,以“少年白头,老年发青,有事科头,无事戴巾”打“毛笔”,以“摸摸无节,看看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打“日历”等。这些谜语,均雅俗共赏又耐人寻味。徐渭制作的“黄蜂”一谜,谜面就是一首《如梦令》词:“舞处腰肢纤瘦,绣处金针斜透。归到洞房中,羞见蝶双莺偶。知否,知否,命里生来独守。”又如他的谜底为“伞”的谜面,也是一首很有诗意的词:“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月中荷盖影亭亭,雨里芭蕉声肃肃。晴天则阴,阴天则晴。二天之说诚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覆东西南北之人行。”这些谜面中,有自比,有自叹,有自傲,有自嘲,一个有志难伸而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

 

诗赞蒙汉互市好

 

    徐渭虽为艺术家,但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旺,他参加过抗倭的战斗,并进入抗倭将领胡宗宪的幕府。他也关注着北方边境的战事。当他知道朝廷和蒙古俺答部谈判成功、实现互市后,十分兴奋,立即给他少年时的同学和朋友、当时任宣府巡抚的吴兑寄去诗作,表达他对和平的渴望:

 

近来宣府息烽埃,台吉求生款镇台。

笑引双椎胡女拜,传呼万帐令公来。

艾年佩鹊宁非早,薇省垂鱼不待推。

报与江南春信道。题诗寄处陇梅开。

 

    吴兑收到诗后,邀请徐渭北上,和他共商边事,徐渭也不顾年老体衰,立即束装启程,万历四年(1576),56岁的徐渭来到了边关重镇宣府镇。

    徐渭自风景秀丽、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突然置身于北国雄浑壮丽的山川和粗犷淳朴的风土民情之中,处处觉得新鲜好奇、目不暇接。他一面在吴兑的幕府中担负起文字工作,一面在宣府管辖的区域里采风问俗,写下了大量的诗作。徐渭在宣府还见到了蒙古族奇女子、互市的关键人物三娘子,他目睹了健美聪慧、飒爽干练的三娘子的英姿后,心潮澎湃,一下子写了许多诗词,细致生动地描绘了这位少数民族的女中豪杰的风采。后世人们对三娘子的了解,多半得益于徐渭的诗作。如著名的《边词》十首:

 

四壁龙门铁削围,枉教邓艾褁毡衣。

莫言虏马愁难度,即仗胡鹰软不飞。

 

牙兵个个是熊罴,别选奇才养作儿。

试看阵云穿急处,一团蜂子拥人飞。

 

立马单盘俯大荒,提鞭一一问戎羗。

徤儿只晓黄台吉,大雪山中指帐房。

 

黄酋堕马已成禽,汉卒争功被脱身。

魂魄至今留黑石,兜鍪连岁落鱼鳞。

 

八里庄儿一堡中,银环小杏坠腮红。

妆成自不撩人看,起莝黄刍鍡铁骢。

 

葛那颈险断胡刀,蓦手攀颏按得牢。

归向镜中嫌未正,特搓过左一丝毫。

 

女郎那复取枭英?此是胡王女外甥。

帐底琵琶推第一,更谁红颊倚芦笙?

 

老胡宠向一人多,窄袖银貂茜叵罗。

逓与辽东黄鹞子,侧将云鬓打天鹅。

 

汗血生驹撒手驰,况能妆态学南闺。

帓将早帕穿风去,爱缀银花绰雪飞。

 

姑姑花帽细银披,两靥腮梨洒练椎。

个个菱花不离手,时时站马上胭脂。

 

    吴兑还带着徐渭参观了马市,这里正呈现出一派和平的景象。徐渭很高兴,他对于民族之间的平等一直持赞同的态度,看到它的实现,更是兴奋不已。回来后,他作了一首小诗《胡市》:

 

千金赤兔匿宛城,一只黄羊奉老营。

自古学棋嫌尽杀,大家和棋免输赢。

 

    宣府的生活给了徐渭创作的灵感,但是他的身体却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第二年春天,他就辞去吴兑幕府的事情,准备南归,临行前,他以《答谢上谷诸公》,表达他依依惜别的心情:

 

一客宣城镇,真多地主良。

停车松树下,投辖井中央。

红烛筹枚满,苍毛尘话长。

别来知几日,柳色满红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