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小结

 昵称15221501 2016-07-09

近一年来,我参加了省级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谈谈我最深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最近发展区,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态。本学期我上了《认识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引入课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质疑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才能逐渐独立地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认识平面图形》这节课中,老师为了是学生感知“面在体上”这个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摸物体,找出平面图形,然后质疑,要学生把他摸到的图形搬到纸上来,应该怎样做?这时同学们就积极动脑,大胆设想,想出了一些好办法。

  (三)、加强实践活动,是学习生活化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结合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认识立体图形》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回家找出学过的这些图形。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留意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总之,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概念教学的课堂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有激趣的数学语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创造性地使用驾驭数学教材;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