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是我的一个小兄弟,7月3日,他随单位去安徽抗洪了。昨天早上,他给我打来电话,原以为是喜报的我,正准备恭喜他们又“拿下一个山头”,没想到话筒里却传来一阵抽泣: “木桩断了,洪水漫堤,我们被命令无条件撤离,战士们都哭了……我们收到了下一个任务,正在往那边赶,想给你投稿,但我没有时间。” 惊愕过后,我说,你把所见所闻直接发微信语音吧,我们来整理。 然后,我手机中就密集的收到了几十条留言和十几张照片。那些长长短短,条理不清的言语和没有构图,模糊不清的画面却让我震惊:原以为他们最希望的是能坐下来,换身干净衣服,饱饱美餐一顿,好好睡上一觉,但他展示给我们的,完全是另外一种需求: 只想再多挤出来一点时间! 以下内容,由陈曦口述整理: 7月6日,安徽省宣城市沈村镇胜利村双桥联圩段水位猛涨。晚上九点半,当地民兵负责加固的堤坝段突然出现垮塌。附近村民尚未完全撤离,形势危急。负责现场指挥的教导员徐磊断定堤坝还有封堵的可能,要为群众转移争取时间,第一个跳下了水中紧固木桩。 然后,指导员徐帅、副指导员马水杰、副连长宋剑、排长高飞、下士何壮、上等兵叶秋凯也陆续跳入齐腰的河水,固桩,填沙袋,压实,不断向外拓宽子堤。这支距上次休整已经近20个小时、只有百余人的部队开始与洪水抢夺时间。 “有险情!”现场的防汛抗洪专家发出警告,战士们立马丢下沙包,跑向岸边,片刻后未发现异常,又折回原地,继续工作。这场拉锯战,一直在堤坝上持续。 凌晨3点时,堤坝基本稳固,但由于洪水不断侵袭,原本的堤坝几乎全部溃烂,官兵们用沙袋垒起的5米宽的子堤初具规模。 现场发生了这样的场景:在挖土的战士挖着挖着不动了,经人拍打后才发现他已经睡着了。有的战士扛着50斤的沙袋往上走,走着走着就偏离了道路,绊倒在了路边的水沟里,原来他也几乎要睡着了…… 连续奋战8小时后,累计运送沙袋3万余袋,后方报告群众已经全部转移。官兵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突然“咔嚓”一声脆响,水中的木桩由于无法承受巨大压力,开始陆续断裂,岸上的4根电线杆不断晃动,现场的防汛抗洪专家立即强制要求官兵们撤离。 官兵撤到岸上半小时后,大坝彻底被水淹没。很多战士看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感觉对不起老百姓,眼睛里都噙着泪水。 为确保圩内人员生命安全,宣城市防指6:00紧急命令,立即全力组织圩内群众转移,确保一个不漏,所有参加防汛抢险人员立即无条件撤离到安全地带。 “当时水那么深,谁知道下面是什么情况?我自己年龄最大,有处理问题的经验,怎么能让别人先上?”在问到为什么第一个跳下水时,教导员徐磊这样说,“现在很内疚,感觉对不起官兵,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人在坝在’的承诺。如果能再多一些时间,再苦再累,我们都要守住堤坝!” 那群在坝上哭泣的战士,那些3天只休息了5小时的军人,现在又奔赴郎溪县第一联合圩继续战斗。 陈曦说,他想多写写他的兄弟,那些最辛苦的人,但他没时间也没条件写出太多的文字,感觉很失职。 我说,那些名字,那些故事,那些照片,我们都会让大家看到。 以下图文来自陈曦的手机: 郎溪县诸侯村一处围梗坍塌,出现大规模管涌,在险情未知的情况下,“群众工作模范连”连长王猛第一个跳下水勘察水位,并带领党员突击队人工打桩,两度排除附近险情。
这名列兵叫陈辰,大学生士兵,原东方航空的帅气“空少”,上海的“高富帅”哦。在抗洪抢险中,他“高”在冲锋在前的思想觉悟,“富”在保卫百姓的情怀,“帅”在水流湍急时的逆行。
瞧他微微突出的舌头,虽然仍装作一副轻松模样,貌似还是在卖萌,但应该也很累了吧。朱磊,这名第8年兵龄的士官,他虽然有些累了,但还在坚持,因为他的字典里面没有“止步”二字。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邵政通,他是连队的第二代兵。25年前,父亲和他在同一个连队当兵,25年后他接过父亲的钢枪,实现了父亲保家卫国的期待,这次抗洪张爸爸也赶来部队支援一线,父子俩的佳话广为流传。
不知道您看到这幅画面是否心疼。他是连队身材最矮小的兵,他叫张小伟。但他又是连队形象最高大的兵,因为他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扛起了许多成年人扛不起的重担!请记住这名17岁的小男孩,他24小时扛了600个沙袋!
同志,你为什么要入党?很多人被问过这个问题,也许你我都未曾有过如此认真回答的机会。抗洪抢险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共产党员就是要不怕死,就是困难比山高,危险比火烈,也要直接面对,在所不辞。
仔细看谷彬闻的右眼,肿肿的鼓起。眼睛感染,患上麦粒肿,这并没有打消这名战士的积极性,反而他的激情越来越高!能在为老百姓服务的照片中留下这样的精彩一幕,也必将成为终身留念。
一个人挥锹挥镐多久才能出现水泡,一定有很多次把。黄百灵,这名双手布满老茧的上士,在连续作业1昼夜后,终于在手上挂了彩。他自豪地说道:满以为自己是粗糙的老腊肉,没想到自己还是很嫩的小鲜肉!
50斤的沙袋,一袋接着一袋,一肩接着一肩。在背运途中,由于不慎,脸上挂了彩。如果你要问他每天背着这个往返多少趟,我无法回答,因为只要洪水尚未退去,就永不停歇。踏实干,是每一名军人的本分,他是一名排长,他叫徐达。
人生有两样东西不可活跃,第一是军装,第二是书本。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我想告诉他,书和我的战友们一样,是我最真诚最信赖的兄弟,堤坝上不仅有危险,还有诗和远方。
夜深了,可是雨还是下个不停。连续作战2昼夜,这又算的了什么呢!面前是滔滔的洪水,背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与洪水拼刺刀,与时间赛跑,人体生理学在这次战役中都见鬼去吧!
一次次拒绝,一次次推送。初中生女孩杨蓉用零花钱为连队战士们买上了自己最喜爱吃的零食。战士们不要,她不依不饶,甚至耍起了赖皮,假装哭起了鼻子。兵哥哥也不大,小姑娘你这样真的让人很感动!
将木头插入水中固定,看起来轻松可不是一项容易活。3米长的木头,那么大的浮力,要把它死死地插入河床,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木桩是构筑子堤的基础,官兵们都非常努力,非常细心。
为了防止洪水冲走垒起的沙袋,战士们用在外围用木头构成半月方阵,随后围上彩带。让一张5米长的彩带在水中拉直铺展开来,需要很大的精力。
脱下鞋,带着钢丝绳子,抱着原木缓慢爬行。背下就是洪水,身后就是责任。战士张良是一名有线兵,在打桩任务中,他的爬桩技能得到同志们的点赞。
一村民在帮忙打桩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好力道,大锤砸空,其脚下木桩脱落,人不慎坠入河中。官兵们第一时间跃入水中救人。所幸大爷并无大碍。
堤坝塌方,洪水肆意。党员骨干们带头跳水,填固子堤。带头干部徐磊说到:我不上谁上,我是老党员了,经验丰富些,不能把危险留给年轻的战士。
陈曦说,以前自己也感觉旗帜只是渲染氛围,干好活就行,这次大灾,才发现关键时刻大旗一举,军心大振,民心稳定,还可以在大堤上标示位置。旗帜就是方向,所言极是!
前进,光荣的临汾旅炮兵团!灾难无情,人家有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向洪水冲锋,向危险亮剑,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是光荣的炮兵团人!
他们想要的我们给不了,只愿再多一些支持和鼓励,少一些“让抗洪官兵吃馒头是失职!“的”良心话“、“为何不用神器用肉搏“的质疑。(内容由陈曦、丁向东、何守阳提供) 以下为网友留言。 等你们凯旋!!! 军人最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