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越古老,它越亲近动物题材,以地域为区分的人群,都会用神化了的动物认同信仰。 神化了的动物们,给早期文明时代的人类带来了许多精神慰藉,也促使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品。 青铜艺术便是最好的见证!尤其青铜器上的纹饰更是美不胜收。那么,各类青铜器有何区别?饕餮纹是否等同于兽面纹呢?夔纹和凤鸟纹有哪些区别? 文博小编整理了一系列关于青铜纹饰方面的小知识,认真看一下,别忘记下次逛博物院时对照着找一找哦~~ 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 ◆ ◆ 饕餮纹
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上面图中,大家看出兽面纹与饕餮纹的区别了吗? 其实,饕餮纹是兽面纹的旧称,《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北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 兽面纹一般装饰于器物的主要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如下图:
夔龙纹 夔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说文:“夔,神也,如龙一足。”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龙纹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作为青铜器纹饰,龙的形象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蛇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凤鸟纹也是商周两代共有的青铜器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 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 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其它纹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