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盆景

 昵称35027315 2016-07-12



山水盆景的起源和发展
盆景源于中国,中国的盆景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盆景历史发展的不同年代过程中,逐步受到盆栽技术、工艺技术、绘画艺术、文学艺术、造园艺术的影响和浸润,走过了发端、成熟、艺术升华的漫长道路,终成一种独具风格、雅俗共赏的综合性艺术。


山水盆景起源的历史背景
据记载,中国的雕刻艺术起源于秦汉之前。山水盆景也是一种雕刻造型艺术,我国原始时代产生的雕刻技艺对以后山水盆景的问世打下了工艺基础。并由此后的年代里,不断有大量的石刻作品涌现和传世,也逐渐发展并完善了水石盆景雕刻制作的技艺。而同时,古人在劳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田园山水的情感,并由此产生再现美丽自然山水景象的欲望。孔子《论语 雍也篇》中就记载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语。


山水盆景的萌芽时期-- 秦汉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已具备了山石造景的需求和能力。这从汉代的壁画中可见:栽有六枝红花的陶制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上,表明中国盆景已具有景、盆、架的完整结构。在汉代的陶制砚上,也可观赏到刻有峰峦叠嶂、山水相依、造型美观的创意画面,这些都可表明汉代的盆景艺术和绘画艺术已具有一定的水准。


山水盆景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山水诗、山水画、自然山水园的时尚和蓬兴,山水盆景乘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史书》记载当时“住 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甚至超越了花木树桩盆景,形成别具一格的盆景门类。


山水盆景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唐代,山水盆景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盛唐时期的三彩砚比汉代的山水砚更为精致,砚池处理为浅盆水面,砚面刻制群山环立、鸟树相依的画面,犹如江南秀丽的山水风光再现,好似另一种形式别致的山水盆景。


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在《职贡图》中,就描绘了一排进贡的人中有一个手托着玲珑有致的山石盆景的人物形象。这至少表明当时的山石盆景已可当做珍贵的贡品,有了很高的“身价”。


唐朝的一些文人墨客也十分喜爱山水盆景,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全唐书》中记有诗圣杜甫诗“一匮功盈尺,山峰竞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大诗人白居易在“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纹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始终都对山水盆景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
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后来成了山水盆景创作意境构思的“诗眼”和“箴言”。


唐朝的山水盆景与花木盆景已有比较明显的分类,在布局构思上已大为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重意境,推崇似与不似的艺术手法。山加工也形成约定俗成的选石、洗刷、截割、雕削等操作过程,并能在山石上植养苔藓。根据布局、造型和视觉观赏,山水盆景有了大、中、小型之分,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化。


山水盆景的成熟期
宋朝的盆景艺术更胜于唐朝,山水盆景的发展基本上达到成熟阶段,并由此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盆景理论。据《云林石谱》记载,“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光观赏石就有160多种,而能制作山水盆景的山石也达到百余种。“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馆,小可置于几案”。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获得不少绝妙石头,渍以盆水,置于几案间,并常观赏。赋诗云:“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于盆盘中,日与山海时”。。。。。。极力赞赏山水盆景,表露了特别喜爱山水盆景的痴迷之情。
南宋大学士范成大归休苏州,退隐太湖边的石湖时,以把玩和观赏太湖石、英石、灵璧石为趣,也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他还喜欢并擅长对一些水石盆景和观赏石题上诸如“烟江叠翠”等景名,使盆景艺术与文学相结合,拓展了更为丰富而形象的表现意境,初步形成了与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整性。
宋朝的山水盆景已不再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专赏品,它盛行于街市,成为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的商品,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和供赏,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些子景”的出现
元朝的盆景趋于小型化,即小型盆景,时称“些子景”,艺术手法以师法自然、颇有画意为主。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在宋代郭熙提出的“高远、深远、平远”和朝拙提出的“阔远、迷远、幽远”这“六远”山水画论的基础上,又标举“清远”的特色,以后也成为山水盆景布局组景的主要手法之一。


山水盆景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朝,盆景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明朝的山水盆景无论是从构思立意,还是布局造景;无论是诗情画意,还是艺术加工,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盆景艺术的理论专著,出现了对盆景作品赏析、评价的不同观点和审美标准、艺术派别的争论。
明朝《吴风录》中写道,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奇峰阴洞、叠山理水植树栽花造景,足不出户能欣赏山林田园野趣。而社会底层的“下户”无优裕条件,则采用盆景艺术的手法“一勺代水”、“一卷代山”,取得“丘壑望中存”的观赏效果和乐趣。


明朝的《群芳谱》中就载有“盆景”、“素园石谱”等诗篇,详述了盆景制作技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朝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书中所提出的我国古代一些造园理论,如“片山多姿,寸石生情”,叠山要“有峰有峦”,理水要“有分有合”,“精在体宜”,“虽有人做,宛如天成”等对山水盆景的创作均有借鉴和相似之处。造园中常采用的“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直中求曲”,“疏密相间,藏中有露”等艺术手法,和山水盆景制作的艺术手法完全相同、相通。


山水盆景的盛行时期
清朝的山水盆景已经比较盛行,画意气韵都较前代有所发展,结构布局已和现代相近,曹雪芹《红楼梦》五十三回中有一段描述:“几上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缀着山石的小盆景。”


在陈子淏所著的《花镜》一书中还记有“种盆取景法”。具体写道:“或用昆山的白石,或用广东的英石,随意叠成山林佳景,置数盆于高轩书室之内,诚雅人清供也。”
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也写道:“堆置山石作盆景,小中见大,身入卧游”、“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


清朝的山水盆景,其景、盆、架结构更完整,也更讲究清秀雅致。已不采用一般陶盆,而精选宜兴紫砂盆、白石盆、瓷盆等。既有三尺大盆,也有多种小盆;既有方形、长方形盆;也有圆盆、椭圆盆;既有淡雅素面盆,也有图案花色盆。就连盆架也出现了造型多样、高雅别致的红木底架。也更讲究盆面及山石的装饰点缀,在山石上养植苔藓植物,在盆面铺植绿苔。


到了近代,盆景艺术更日趋普及通过继承、发扬和创新,山水盆景有了更大的发展,多种流派纷呈,制作水平更为提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还多次跨出国门,争获荣誉,受到世界的瞩目和青睐。

云南盆景:微信号——yunnanpenj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