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教你如何仅用5天检验一个idea

 昵称32268640 2016-07-12


 

文 |  杰克·纳普(Jake Knapp)

本文选编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



当初创公司有了一个产品开发的新想法或者新方案时,是该用大量的时间反复讨论其可行性还是迅速拿到市场上试错?这两种方法都有可能让初创公司付出昂贵代价。谷歌里有一种叫“设计冲刺”的方案,只需要5天,就能了解产品及用户反馈。


2007年我得到了在谷歌工作的机会。在那里,我发现了最适合流程狂人的公司文化。谷歌鼓励员工进行试验,不仅在产品研发方面,在个人工作方法以及团队做事方式上也是如此。我开始关注如何改进团队流程。



头脑风暴并没有那么有效


我首先尝试的是如何与工程师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专题讨论会。团队头脑风暴乐趣多多,每个人都会踊跃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会议室待上几个小时后,我们会写满一大摞便利贴,而且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情绪激昂。


但是事实令人尴尬:我调查过参与者是否喜欢这种讨论形式,却从来没有评估过实际的效果。接下来我审查了我组织过的每一场头脑风暴的成果,发现真正付诸实践并且获得成功的想法并不是来自大喊大叫的头脑风暴。




那些更棒的点子来自个体依然用过去习惯的方式思考创意时——坐在办公桌前时、在咖啡店等咖啡时、洗澡时。这些由人们独自想出的点子更胜一筹。


我将头脑风暴与我在谷歌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对比。我工作最有效率的时刻是在面对难度大且时间紧的双重挑战时。在以往这样的两个项目中,我的工作效率都远远超过了日常工作和所有的头脑风暴讨论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个体有时间单独思考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头脑风暴中那样在群体中大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单独思考的时间并不长。近在咫尺的最后期限逼着我集中精力。我不能思考太多细节,也不能做其他重要性更低的工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那么做。


另外一个重要元素是人。工程师、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都在同一个房间,每个人都在解决问题中自己负责的环节,同时又准备好随时解答其他人的疑问。


我重新思考了团队讨论会的形式。如果我把这些神奇的元素——专注于个人工作,制作原型的时间,无法避免的最后期限——加进来,会怎么样呢?我决定把这叫做“设计冲刺”(Design Sprint),并在不断验证这一方法的过程中逐渐组建了四人团队。


“设计冲刺”是谷歌风投独特的五天式流程,可以通过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来解决关键问题。它是商业战略、发明创新、行为科学、设计等领域的“超级精选专辑”,而且还被改造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团队都可以参照实施。



“设计冲刺”


好的想法来之不易。即使是最妙的想法要在现实中取得成功,也面对着种种不确定因素。无论你是在管理初创公司、教授一门课程还是在一家大企业任职,都是一样的。


执行工作困难重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应该在哪个最重要的方面拼尽全力?


如何开始?


你的点子落到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你应该选一个最聪明的人来找出解决方案,还是应该带着整个团队进行头脑风暴?


你又怎么知道你们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对的?


需要进行多少次会议和讨论,你才能有十足把握?


还有,等到真的实现了,会有人在乎吗?


作为谷歌风投的合伙人,我们四人团队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投资的初创公司回答这些重大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迅速解决问题,自给自足,我们优化了“设计冲刺”的流程。这个流程避免了无休止的争论,并将几个月的任务压缩进了短短一周内。我们不需要等到做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才能确定我们的点子是否够好,初创公司只需要用一个看起来真实的原型就能得到清晰的答案。


它给我们的初创公司带来了一种超能力:可以在付出昂贵的代价之前,就穿越到未来,了解他们的产品以及用户反馈。如果一个冒险的想法能够在“设计冲刺”中获得成功,那么真正实践的回报更会好到不可思议。当然那些痛苦的惨败经历也会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仅用五天时间就能找到关键性的不足之处,这是非常高效的,又不需要承受真的栽个大跟头的痛苦。


我们已经与多家公司合作实践过“设计冲刺”,试验各种流程,并检验结果,寻找改进的方法,在谷歌风投投资的各类型初创公司进行了100多场实践,提供了解决大难题、尝试新创意、增加新成果、获得高效率的捷径。



实施前的准备


开始“设计冲刺”之前,你需要确定正确的挑战,组建合适的团队。你还需要订好进行的时间和地点。


挑战越大,效果越好。“设计冲刺”能够解决三种挑战和困难:


一是风险高的。你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而解决方案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或资金。此刻你就是船长,“设计冲刺”能够帮助你在马力全开之前看清航海图。


二是时间紧的,你面临着严格的最后期限,需要好而且快的解决方案。“设计冲刺”正是为速度而生。


三是起步难的,有些重要的项目很难启动,有些则在中途失去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冲刺”就像一个火箭加速器,带来新方法和新视角,帮助你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顺利找到解决方案。


“设计冲刺”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大劫案。你和你的团队成员将你们的才能、时间和精力发挥到极致。首先你需要一个有权威、能够做决定的人,这个人是决策者。在我们合作过的很多初创公司,这个人是创始人或首席执行官。在大一点儿的公司,可能会是副总裁、产品经理或者其他团队领导。这些决策者通常对问题理解得很深刻,而且通常具有很强的观点和原则,这样他们才能协助团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团队最理想的人数是七人或更少,人更多进程就会减缓,而且要维持所有人的专注和高效也需要更多的努力。你肯定需要那些设计产品或者运营服务的家伙——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等等。毕竟他们更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运行,知道如何找到解决方案,而且他们很有可能对问题已经有一些想法。


“团队”这个词已经泛滥,但是在“设计冲刺”中,团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连续五天,你们将会并肩战斗。到了星期五,你们会凝聚成一台解决问题的机器,并且在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上达成深刻的共识。“设计冲刺”的合作氛围非常适合把平时经常与你意见不合的人拉进来。


还要选一个引导者,负责控制时间、组织谈话以及整个过程。他应该对组织会议有信心,既能总结讨论要点,又能在恰当的时机结束争论,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者需要对各种决定保持中立。一般来说,让一个之前没有和团队成员合作过的人担任引导者,效果不错。


为什么定成五天?我们试过更短的时间,但是那样搞得大家都精疲力竭,而且没有时间来制作原型、进行测试。我们也试过六周冲刺、一个月冲刺,还有十天冲刺,最终都没有超出一周冲刺的成果。五天时间带来的紧迫性让人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打断不必要的争论,同时又有喘息的空间来制作原型、进行测试,不至于忙到吐血。而且由于大部分公司都实行五天工作制,把“设计冲刺”安排到现有的日程规划中切实可行。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不容许冲刺室内有任何干扰。所以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原则:不允许使用电脑、手机或iPad。也不允许使用智能手表。



如何实施五日计划


Day 1  描述问题,选出集中解决的着力点 

 

结构化讨论为整个星期确定方向。上午从结果出发,并在长远目标上达成一致,接下来描绘挑战的全貌。下午邀请公司的专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选择着手点:要解决问题的那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既富有抱负又可管理,并且能在一周内解决。


Day 2  想出解决方案  


这一天从启发灵感开始:回顾已经存在的点子,并进行重组和改进。到了下午,每个人都要拟定方案,按照四步流程,重思考轻技巧。星期二一开始要先找找已有的点子是不是可以用于下午的方案策划,这有点儿像玩乐高积木:先收集有用的部件,然后把它们改造成原创又新鲜的东西。下午画方案,把抽象概念变成具体方案。


Day 3  做出艰难的抉择,并将选中的方案转化为可测试的猜想  

上午评估每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决定哪一些最有可能助你实现长期目标。下午在草图中选出优胜者,编进原型分镜脚本中:形成一个步步为营的原型制作计划。


Day 4  制作真实的原型

  

要采用“装模作样”的战术,把脚本变成现实原型。这一天的任务就是营造假象。你有出色的方案和想法。不要耗费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去建立这个方案,只要虚拟一个就好。只要一天,你就可以建立一个能以假乱真的原型。


Day 5  进行真人测试 

 

更进一步地去采访用户,了解他们对原型产品的态度。测试是整个“设计冲刺”的价值所在:今天结束,你将知悉你还有多远要走,以及下一步做什么。首先团队中的一人扮演“采访者”,分别采访5位目标用户,让每一个客户用原型完成一项任务,之后问一些问题,了解他们做任务时在想什么。同时,在另一个房间,其他队员会观看采访视频并记录用户反应。星期五的经历如同一道长篇谜题。一整天下来,你收集线索。其中一些线索帮你解谜,另一些却会让你误入歧途。只有在终点时分——大概下午5点——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答案才浮出水面。



智客君福利


还有什么比一本好书更适合妙语如珠的你?留下你的精彩评论即有机会获得智客君每周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图书。感谢中信出版集团为智客君提供5本下图佳作,以及10本知名经管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