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楷之| 学贵根底 道尚贯通

 采真堂 2016-07-12


唐楷之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导师王冬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导师朱青生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精英班成员。承教于刘江、章祖安、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曹景炎、任平诸师。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书法篆刻学科学术带头人,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亭书法社社员、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东盟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西区直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广西书法教育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编著和作品集《生命现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教育创新特色》、《新唐书》、《象外》等多部;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及国际重要展览。


学贵根底 道尚贯通

-----唐楷之书法艺术品读

耀文星

在当代书坛整体创作格局中,学院派书法无疑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重视严谨的师承与训练,注重学术探索,尊尚古法。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陆维钊先生开创的浙江美院书法篆刻科以来,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学院书法教育已然成为完整的体系,全国各省市艺术院校也相继开办了书法专业。近二十年来,从学院系统走出的书法名家更是数不胜数。而在近些年从学院涌现出的青年书家中,唐楷之无疑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


《乐瓦当》69*34.5cm 宣纸纸本 2016年


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又在国美深造多年获得博士学位,师承王冬龄教授。后北上当代书法教育的另一重镇首都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加入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以上履历,不难看出,不把唐楷之称之为学院派书法家,都有些说不过去。当然,作为艺术家个体而言,可能并不喜欢这样那样的标签,但作为评论分析者而言,却自然而然地会从学术系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唐楷之和他的艺术成绩,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参与了当代学院书法教育体系的建构,其名姓,也会在当代学院书法教学史上得到彰显。



《长乐未央》70*34.5cm 宣纸纸本 2016年


唐楷之的书法艺术,其特点就是秉承了学院教学重整体、尚贯通、尊古法、勤探索的特色。他在基本功上所受到的训练,细致而全面,对各个书体中的重要碑帖,做过穷尽式的研究。真、行、楷、隶、篆,每一样对于他来说,都是当行本色。学院书法教育,类似于戏曲界的“科班”,所谓“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则更好比京剧科班中“富连成”(富连成是京剧教育史上公认的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唐楷之在国美书法系浸淫了10多年时间,这种训练和滋养,在一代人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汉代刘安《屏风赋》云:“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乔木” ,一个艺术家艺术的功底是否扎得牢固,扎得深广,决定一生的艺术走向和最后的成就。在当代书法界,有的书法家可能以外在的形式或者偏僻冷门的字体,一下子获得了大奖受到世人瞩目,但如果缺乏全面的基本功训练,其艺术之路一定是无法长远的。而像唐楷之这种基本功全面扎实的书家,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个人的艺术特色不一定突出,但从长久看,其艺术探索的后劲往往会越来越强。另外,唐楷之学习古法也非常注重其整体性与系统性,他在五体兼擅的同时,还有“吾道一以贯之”的贯通,这种贯通是非常重要,对艺术家成长特别是个人风格的最终呈现,具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些年来,我所见到学院出身临摹有一套,自己下笔却写不成字、拎不成个的青年书法家不在少数,有时候甚至会让我对学院教育的体系产生怀疑。这一类人,也就是在贯通上出现了问题。



《甘露二年》60*27cm 宣纸纸本 2016年



局部


唐楷之的贯通又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可以从“道”和“技”两个层面进行读。从“道”的角度,我认为中国书法的作为诞生于中国文化母体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一开始的时候,便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精神。无论是从“书者散其怀抱”还是“字如其人”,中国书法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生态,因此,在这门艺术中,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力量,甚至精神气质品格,都极端重要。对此,唐楷之是有着深入体会的。我与他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他渊博的学识,谦逊的君子之风,都让我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入骨髓的体会。这决定着他在学习古人技法的同时,对古人的精神世界,是有着深入共鸣的。在唐楷之的世界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他以心灵与古人对话,与天地山川对话,以心印心,思接千古,自然而然进入了古代大家圣贤的精神圣域。而从“技”的角度,唐楷之的贯通则体现在他对各种书体技法体系的系统性梳理,梳理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笔法。他临书,无论何种书体,都首先重视用笔的力度,追求力透纸背的线条质感,同时对古人用笔的奇正变化中的种种手段,特别的加以留意,故而笔笔能活,笔笔见精神,这是其尚贯通的第二个方面。



《易经乾卦》60*27.5cm 宣纸纸本 2016年



局部


当然,在唐楷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能反映其艺术风格和高度的还是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当中,草书是当仁不让的一颗“骊珠”,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书法家艺术才情、艺术功力的。当代学者(如韩玉涛)甚至把草书认为是中国写意精神的灵魂之所在。唐楷之的草书,深受乃师王冬龄教授的影响,喜以羊毫长峰为之,笔势迅急豪荡。王冬龄教授早年书风,由当代草圣林散之而出,唐楷之追源溯流,对林散之也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我曾观楷之兄写草书数次,每次都给我很多启发,观其下笔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而这其中,线条质量的绵密,点划的扎实,更是非深具功底者不能为。散之老人论草书有“笔笔留”之语,唐楷之草书的妙处也正在这里,其用笔速度虽然迅速,但却很少狂躁浮薄之笔,“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痛快之余,还有“锥画沙、屋漏痕”式的沉厚气象,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以说,唐楷之草书很好的把握了艺术中的矛盾辩证规律,同时在其中贯注了个体生命的精神气象,其书生意气和青年人的活力迸发,都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故而,唐楷之的草书是心灵的艺术,是他生命的外化,有草字、草法的同时,更有草情、草意。



《侯王并兴乐寿命长》60*27.5cm 宣纸纸本 2016年


此外,多年来,唐楷之还在致力于现代书法的探索。在注重视觉空间及形式的探索同时,他的现代书法还可见一种“以身证道”式的生命情怀。在发端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书法运动逐渐落幕,书法以逐渐变成一门精细手艺活的时代整体风气中,唐楷之注定是孤独的。但是“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外在的风气如何转移,尊重自己的内心去面对艺术的问题,永远是最好的选择。我也看出,这些年来唐楷之的艺术,无论古法今法,无论传统现代,其贯穿中间的,是他最真挚的艺术灵魂。他的艺术,永远是“心学”和“手业”的高度集成。这是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未来学术前景的保证。

近代书画大师黄宾虹在考量古今书画家的时候提出“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舍短,器属大成,深阐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参赞造化,推陈出新,学古而不泥古。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一代之中,曾不数人”(节录于黄宾虹《画法要旨》)。无论是从学术背景还是艺术才华乃至精神气质,唐楷之都具有这样的潜力。作为好友,我想以黄宾虹这段话送给楷之,同时,先天后天多方面不足的笔者自己,也希望用这段话与楷之共勉之。

                          2014年冬  草于京东慎敬居


《永康元年》7.*34.5cm 宣纸纸本 2016年



局部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页面



欢迎点击图片进入拍场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