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谦慎、介子平,深度解析3幅傅山书法(附高清大图)

 独孤式 2016-07-12



导言 | 傅山是兼具晚明和清初艺术风格的书法家。一方面,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狂草大师;另一方面,他是碑学思想最早的雄辩鼓吹者。他生前就以学术成就和书画造诣闻名。

狮子座的标签特质在他身上完全显现。他自信高傲,喜爱交际、重视朋友。他临摹了诸多王羲之帖,同时也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颜真卿的影子。

他是性情中人,书法面貌十分多元,不同事件及情绪而引发的书法抒怀也在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展现。他写连绵狂草、作草篆、刻印、玩异体字,他访碑、收藏碑拓、研究金石文字、攻隶书、留心章草,并留下不少颇能反映当时文化趣味的杂书卷册。傅山的书法作品同时呈现出两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成为我们观察中国书法在17世纪嬗变的最佳窗口。 |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白谦慎与介子平两位老师,来对傅山的3幅作品进行深度解析。随着傅山的书法,走近他的精彩世界吧!


01 傅山「寿王锡予四十二韵」

- 左右滑动看图 -

05

04

03

02

01


释文 *按条幅顺序

1.王季子用予将冲寒破浪,寿贤仲六十于海陵,属友兄令器征字老夫。瞠乎村侨,钞誊无策,感天伦之盛事,叹友谊之无穷,即事漫书,得四十韵。

2.蜗结丹崖老,鹪栖翠柏傍。柴门灯火闭,村巷足音忙。远道来千里,文翁第四郎。老人明耳目,夜色满衣裳。喜笑

3.林云动,殷勤水月光。盈盘白粥进,下箸绿薤凉。淡薄知能恕,鲑蔬总不防。贫家难好饭,公子会须尝。旋致王生意,

4.将称仲子杨。柴荆天市树,鸿雁海陵行。奇行无岩处,遨游不故乡。陶朱占地户,端木许门墙。德以任时好,名

5.因得势彰。安能钓溪刻,作意射糟糠。烟雾随捃载,星河出橐装。神农既久远,虞夏已通商。斗僻离山国,


10

09

08

07

06


6.朝宗狎海王。龙蛇纷变化,天地见圆方。都会趋三俗,牢盆试一匡。高才赋积雪,投笔鬻蜚霜。千丈连船白,差强

7.用谷量。智仁良不易,劳苦念非常。兄弟思同被,江山负半囊。言闻古者赠,谬责老夫当。佳句还能记,飞书莫谓忘。题诗衲罫满,

8.可缝墨华香。只是心肝别,全殊漫兴长。深藏佯守黑,谍辂到侨黄。即此真酥酪,而焉介酒浆。怡怡荣覆盛,止止鄂承祥。药可休玄雪,

9.瓜容却黛瓤。许芝同采摘,茅鹤并翱翔。不似人间乐,何如兄弟强?天亲全混沌,伧父丑篇章。或发东公笑,原非李绪狂。

10.穆雝推礼法,吊诡敢荒唐。好在宫髯问,于今道体康。往时严议论,称谓析微茫。湖静仍春雨,花浓定


12

11


11.草堂。风云通兴会,吟咏更飞扬。老臂作痛,焚研久矣。喜好友子弟见过,数道高谊如云,感叹无喻,遂不觉欲枯之臂顿

12.轻。篇中用事,皆用予为龙门文子之雅,不能忘之,遂三致意焉。是足为锡予词丈发噱满引者耶。松侨老人真山书。


作品解读 *据白谦慎口述整理

傅山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杂,他的作品时常在同一时期有各种风格。但是像这类的风格,大致只出现在1650年代和1660年代初,之后就变了。

此十二屏是傅山为祝友人王锡予六十寿辰时所书,墨迹绫本,毎幅皆高两米,通宽在六米开外,堪称傅山草书中巅峰之作。作品曾为李宗仁所藏,后转赠周恩来,今存于山西博物院。

“王季子用予将冲寒破浪”,王季子他叫王用予。

“寿贤仲六十于海陵”,海陵就是今天江苏泰州这一代,靠近扬州的地方,这是运河旁很重要的一个周转盐的地方。

“属友兄令器征字老夫”,就是他的朋友兄令器向我来求字带到海陵去给他的哥哥祝寿。

“瞠乎村侨,钞誊无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

“感天伦之盛事”,可是我想起这件事情,去为你哥哥祝寿,所以“叹友谊之无穷”。这里面涉及到友兄令器,来求字。“即事漫书,得四十韵”。

他讲到“蜗结丹崖老,鹪栖翠柏傍”,他已经隐居在森山老林了。他哥哥的儿子去世了,他非常悲痛。可以看到,他那个时候是住在山里不太出来的。那么他的朋友要求他的字,就到山里来找他了。

“柴门灯火闭,村巷足音忙”。我们这儿已经晚上了,灯火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有脚步声来。

“远道来千里,文翁第四郎”,不远千里带着朋友来求字。这个文翁第四郎就是令器。大家都知道山西壶口,就是山西和陕西交界的地方,距离太原差不多是千里,赶到太原去求字。他上来就描述了这个情况。

再看最后一个条屏上,“老臂作痛,焚研久矣”。傅山太会写文章了,他说我的手臂疼痛,我把砚台都烧掉了,很久不写字了。

“喜好友子弟见过”,老友的孩子来,见过,“数道高谊如云”,他反复地跟我讲他兄弟之间的情谊,讲到他和王家兄弟的关系,所以我“感叹无喻,遂不觉欲枯之臂顿轻”,我突然觉得,我的欲枯之臂顿时一下子轻起来了,所以我就写了12条幅。

“篇中用事,皆用予为友门文子之雅”,当中的典故,其实都是王用予为龙门文子之雅, “不能忘之”,最后我写这个东西是我“随遂并三致意焉。”

“是足为锡予词丈发噱满引者耶”,可以看到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人,他老朋友的儿子,他老朋友,他老朋友的朋友,他老朋友朋友的哥哥王溪予。王溪予和傅山都是山西太原人,在明清之际,山西是出晋商的。王溪予就是一个没有继续追求功名、到江苏海陵这个地方做盐的生意的有钱人。一下子碰到这么多人,他都是说说好话,我已经很久不写字了,为你破例,你的面子大不大。

这件作品我大致可以根据他的风格定他的时间。该作品的底子是颜真卿,但同时又有一点变形。傅山在1650年代有这么一段时间,有这样的作品。而到了1670年代,他的字变长了,既有王字的,还有米字的东西在里面。受王铎的影响,从他这段时间写的“橘”字,可以看出,他写得非常厚重,同时字的变形多,比如“静”字,他会把它穿插下来。

傅山写大字的时候如果不经心,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他儿子给他代笔,因为太忙,求字的人太多;其二是他侄子给他代笔。傅仁去世了以后,一般都由他儿子代笔。

傅山晚年的作品,既受到了晚明王铎及二王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带入了隶书的意味,并有更多的颜真卿的东西在里边,比如“唐”,最后一个横,他横式的走向,还有微芒的“芒”,这些都带有章草的痕迹。“过”字,笔翻过来,但是非常有力。前面的称为小序,后面称为小跋。他的文字能力强,如果还有的空他再给编一段,落个款。可以看到他也有漏字的地方,漏了就当场写,补一下。从章法的设计来看,这是一件非常精道的作品。



02 傅山「哭子诗」



- 左右滑动看图 -







作品解读 *据白谦慎口述整理

山西省博物院文物精萃之傅山《哭子诗》册,共计21开,每开长27.5厘米,宽24.3厘米,前有题跋,后钤朱印,保存完好,墨色灿然。全诗共分14首,分别为:《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经济》《哭胆识》《哭干力》《哭文》《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及《无题》。

整件作品书体变化不一,或真,或行,或草,用笔狂放洒脱,几乎难以控制,作品中,常有大段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作者涂黑,可见傅山当时的心境悲痛至极,几近癫狂。

傅眉是傅山唯一的儿子,他在1684年去世,去世不久傅山也去世了。













丧子之痛令傅山难以承受。他在悲痛中沉吟,作了一组《哭子诗》来哀悼傅眉。据《傅山全书》所录,《哭子诗》有两个版本,一是山西省博物馆藏手稿,一是《霜红龛集》本。其实还有两个版本,一是傅莲苏抄本,一是台湾石头书屋所藏卷子。这4个版本略有出入,但大体一致,可互相校勘、补充。

目前所知最长的一组《哭子诗》包括16首诗和傅眉的小传,有的版本则少了几首诗,并在部分字句上有些许出入。估计傅山曾经多次抄写《哭子诗》来抒发内心的悲痛。

傅眉的才华非常高,从小他爸爸就培养他。他妈妈很早过世,傅山也没有再娶,所以父子相依为命。所以傅眉去世之后,他极为悲痛,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哭子诗》。








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这件作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傅山生命最后那一年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这是他最精彩的书法。似《祭姪稿》等都带有稿子的感觉,没有那么庄重,那是随意的流露。

他哭他的诗,哭他的字,哭他的人,哭他的书,哭他怎么样养自己。他上来就说,你生在崇祯年间,这50多年来,你跟爸爸一样不到清朝去考试、去做官。清代的时候,老一辈一般都做遗民,年轻一辈照样到清政府去考试,但是傅眉就一直没有参加考试,跟他爸爸一样。所以有一首诗叫《哭忠》,就是苦你忠诚。可以想像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这么一个心境,而且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自己都78岁的时候,儿子突然去世,还留下两个孙子。



03 傅山「药方书法」



作品解读 *文 | 介子平

悬壶施诊,救死扶伤,是天底下一等善事,故有董奉杏林、苏仙橘井的美谈。望闻问切、针灸刮痧以外,开方配剂,下药投石,或丸散膏丹,或丹浆栓片,自然少不了药方凭据。

明亡后,毁家纾难、嫠不恤纬的傅山,曾于甲申、乙酉年间,典当家产筹资反清复明秘事。之后,颠沛流离、望门投止的他,为维持生计,谋得寝食,曾以行医为业。他尤精于妇科,著有《傅氏妇科》,还曾在太原城开过一爿药铺。

除去医术高明,着手成春外,他的医德更是为时人所津津乐道,戴梦熊《傅征君传》中说他“辟居远村,惟以医术治人,登门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民间“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的评价,未免有取舍失确之嫌,却从中足见其医道与人格影响之深远。

现存的书法册页中,留有其开过的一些处方。同时,山西省文物局还珍藏有傅山当年行医时的“招贴”底稿一纸:

世传儒医西村傅氏,善治男女杂症,兼理外感内伤;专长眼疾头风,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坚固之沉积,破日久闭结之滞瘀。不妊者亦胎,难生者易产。顿起沉疴,永消烦苦;滋补元气,益寿延年。诸疮内脱,尤愚所长。不发空言,见诸实效,令人三十年安稳无恙,所谓无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诊脉调治者,向省南门铁匠巷元通观阁东问之。


言之金玉,却又通欲浅显,老妪可解,读之屡屡怀慕,心折殊深。之间的诩其能、张其辞成份,又让人们怀疑它真出自谦逊虚己、持重朴实的一代宗师、万众楷模的傅青主之手。生活所迫,无奈之举也。但广告就是广告,标榜中含美饰,自荐里有自夸,古今皆成。

行医既是他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串联各地的掩护,《霜红龛全集·无聊杂诗》中描述了这种生活的艰辛:“西邻分米白,东舍馈梨黄。食乞眼前足,医无肘后方。”

因开方者为民间郎中、世传良医,方子需实用便识、立等可取,所以药方多随意成形,不知不觉。字体行云流水,不施脂粉,呈草昧姿式、本来面目,却最大限度保留了字迹发生时代的普遍状态。如傅山这样的书法大家,只字片言、一鳞半爪也会成为人们的竞相收藏。

治病又医人者,是为良医,良医必有良方。书法意义上的良方,予人的何尝不是痊愈康复、霍然身心。


今天,我们透过斑驳的绢素墨宝,展示傅山无与伦比的魅力,领略他的思想风骨,以为纪念。虽然400年白驹过隙,沧海已变桑田,但我们从那铮铮铁骨、凛凛气节上,理应读到更多,读懂更多,思考更多。




 ? 


文 | 白谦慎 介子平

微信编辑 | 沛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美术报官方微信
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