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汉军山水画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7-13

徐之腾为孙汉军先生造像

孙汉军,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举办的大型画展并获奖。代表作有《红军医院》、《生死救援》、《巴山积翠图》等。 200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孙汉军画集》;2010年3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了“和谐山水·经典呈现”个人画展;2012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汉韵国风·山水精神”个人画展。

孙汉军先生正在创作(徐之腾摄)

《巴山红叶》纸质墨笔68x68

《巴山积翠图 》 纸质墨笔 182×125

《光辉岁月》纸质墨笔 120x98

《回响 》 纸质墨笔68x45

《金佛晨晓》纸质墨笔 68x43

孙汉军先生正在欣赏《华夏大家》书画杂志上的徐之腾钢笔画作品

永远的山水的宿命与依恋

——读孙汉军先生的山水画

林 木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四川大学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当我的一位在名牌美术学院任教的教授和我一道观看孙汉军先生的山水画时,那位教授说,画得不错啊!谁画的?我告诉他说,这不是专业画家画的,作画的人是位医学专家。这个情况把我们这位教授着实楞了好一阵:难得,太难得了!我看这位医生比我们不少搞专业的人画得还有味。这位画家就是眼科专家,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孙汉军先生。

汉军先生与美术界许多知名画家都是朋友。他与画家马振声、朱理存、李宝林、周顺凯、唐允明、陈道学、姚思敏、张春新、王世明、熊显林都有多年的交谊,与我认识也有十余年。长期的交往中我只知道他医术不错,在医学方面有一大堆学术头衔,甚至还有不少医学专利成果,在国内眼科学界也是有名气的专家。也知道他业余时喜欢画,画山水,但画得怎么样,倒真不太清楚。认识多年后第一次看到他的这批画,也真让我有些意外,凭他在医学上相当的造诣,他的山水画似乎不应该这么专业。

但转念又一想,业余画家把画画得专业乃至很专业,这岂不就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么?这个传统就是文人画的传统。王维、苏东坡、赵孟頫、郑板桥,都是当官的,赵孟甚至当到了集贤大学士,与今天中央组织部长一级大致相当,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赵孟頫居然在绘画上有崇高地位,直接引领元代画风。当然,日理万机的皇帝们也画画,宋徽宗就是杰出代表,且为整个画史中院体画系统的领军人物。其他皇帝作画的也不少,如宋高宗,明宣宗、明宪宗、明孝宗皆善画,清康熙帝也作画。我就亲见康熙的山水画,有王原祁的风格,水平也还不错。而古代当医生的是著名画家者,则有明代的王履和傅山。在古代的中国,文人而兼艺术家可以说是极普遍,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人几乎全可算作艺术家,因为他们无例外的都能写诗,都能书法。这与古代社会倡导“六艺”有关。《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亦即中国文人被要求必须同时具备政治、艺术、驾驶、数理方面的知识。乐与书都有了,后来又有“琴棋书画”的要求,这样,差不多每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就都应该有这种艺术方面的修养或实践。如此一来,文人艺术又焉得不兴?文人艺术大兴,则业余艺术在古代中国的发达就可想而知了。当县官州官有几笔好笔墨不算希奇。就是毛泽东一辈诗书皆长,也尚有古风。但在今天,由于引入西方文化太多,科学则分门别类,隔行如隔山已成天经地义,加之文理分科,不要说科学家们不懂艺术,就是学文的懂艺术的也有限。时风之不古可概也夫!

其实,艺术之作业余,本当自然之事。何以然?“诗者,言其志也”。艺术为言情之方式。人各有情志,就有表达的愿望。与朋友聊聊,在茶馆中发泄,也是表达;通过艺术的方式,物化一番,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情与体验,就是日后自己要再回味今日之感受,也有可再感受的途径。艺术这种情感表达之本质,使艺术的非功利性成为艺术的一种必然的特质。所以艺术当为每人应有之行为,而决非职业艺术家之专利。职业艺术家因为专门从事某项艺术之故,其技艺当然更精。但因其要靠艺术为生,所以也因此而容易背离艺术之非功利情感表达的初衷。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界,例如美术界,在创作中的舍己徇人,拍卖中的弄虚作假,炒作中的不择手段,种种不齿之行,则大多在职业画家群中,而大多不在业余画家那里。因为业余画家有“业”可靠,“余”下的倒容易是一番真情!

孙汉军先生就是这么一位性情中的业余画家,家里总是摆着现成的画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他的业余时间通常都是在水墨丹青中度过。有时一场大型复杂的手术完成之后,似已筋疲力尽,但当他摸住自己的画笔时,精神就一下从复杂艰辛的手术顿而转入了山水烟靄、物我两忘之间。每次外出出差,他也是一本速写本在手,凡是有感兴趣的场景:几处山脉叠合的线条,一泓清潭的轮廓,几株杂树相交的形态,瀑布叠挂的走势,袅袅炊烟的农舍,曲折通幽的石径,当然还有三峡之雄险,嘉陵之清秀,巴山之积翠,青城之深幽……总是信手拈来,收入囊中。让人最为感慨的是,这位全军“5.12”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曾冒着强震不断的余震,率领解放军救援队进入深山救援。在狭窄的山谷中,突然面临规模巨大而可怕的四面环山同时大滑坡,在烟尘冲天震声轰鸣,几无路可逃的重大灾难面前,孙汉军作为现场最高首长,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六百多军民安全撤退,赢得军委和总后领导对他的高度称誉。但有意思的是,孙汉军胜利完成任务归来后,却画了一幅以当地山川为题材的山水画。那些已满目疮痍曾经撼天动地的可怕大山,却仍然以那么幽深美丽的形态呈现在孙汉军的山水画中!当“5.12”以后,无数城市里的画家靠着新闻照片画着大同小异的地震题材作品时,这位亲临现场巨大危险的画家,这位救灾英雄,却仍然愿意画他心目中优美的山川,即使对象是震区的大山!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汉军的绘画与他的现实生活似乎毫无关系。他的医学科学与其绘画没有关系,他的军人生活与他的绘画也无关系,他的城市生活环境与其深山幽谷也没关系。但其绘画却与他的幼年生活有关,与他的感情倾向有关,与他的人生理想有关,与他对美的向往有关。记得林语堂说过一段“高地人生观”的话:“人若在高山里长大,山会改变他的观点,进入他的血液中。”“曾经是山里的孩子,便永远是山的孩子。” 汉军先生,这位从秦岭巴山和汉水河畔中走出的大山大江的儿子,似乎已一辈子与大山与大江结缘。我们在他的画中看到的总是大山大江的意境,一种伴随一生永远挥之不去的大山的记忆与大山的依恋,而不论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进行什么研究、担任什么职务。这或许就是汉军先生永远的宿命――与大山大川有着永远的依恋。

这似乎又应了上述关于艺术的超功利的特性。汉军先生徜徉于自己心中的山水,山水画成了他大山情怀的寄托。这些似乎与自己生活、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山水,却成为联系自己年少时期的记忆和理想境界的纽带。难怪汉军对山水画那么的执着,也正因为这种执着的记忆和美好的理想,山水画也成为汉军辛劳的医务工作、繁重的领导工作乃至“5.12”危险救援工作的一种温馨而清新的精神补充。

汉军先生的山水画总是大山大水,如“万壑高秋”,如“云卷千峰”,如“大舸中流”,如“风帆万里”,山水造型也总是顶天立地的全景山水,让人想到五代北宋时雄强大气的山水风气,想到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崇高气势。同时,这种大山大水的山水造型大多伴以强悍劲健的用笔走线,这种主要以线构成的山岩丘壑,把这种大山表现得刚硬峥嵘。他还喜用浓墨重墨的墨块和浓重深黑的积墨法,配合着同样浓黑厚重的墨线,使其山水呈现出阳刚崇高的力量与气度。他的一些焦墨性质的山水,更有一种黑白冲突的强烈效果。显示出这位 “大山的孩子”和军人画家与众不同的作品个性。从这个角度,汉军先生这种强悍的山水画,或许仍让人联想得到汉军的军人气质,联想得起在“5.12”抗震救灾中,在巨大危险面前指挥若定刚毅坚强的英雄本色。

然而,汉军的山水画在雄强大气之中,又不乏温馨静谧的抒情特质。他的大山大水中,总会点缀一二小桥茅舍,几叶风帆扁舟,数挂叠泉幽瀑,缕缕烟云薄雾,还有小溪、丛林、幽岩、石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他的作品中也有一种以墨法为主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水墨絪缊中作淋漓复杂的变化,多以密林丛树为主,平淡天真、清新自然,迷离朦胧,如梦如幻,又是一番轻柔与优美……此类作品其感受之真切,情感之细腻,趣致之生动,境界之幽深,又让人想到汉军先生眼科专业的精致,医务工作者情感的深沉。艺术对人生折射的曲折与幽微,在汉军艺术与其人生关系上不又是如此的和谐与亲近么?

与汉军先生聊天,可以分明感受到他在艺术中那种享受与满足,他那深沉的山水情怀。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艺术家。但我又转念一想,这位在眼科专业上已达到相当专业高度的专家,在他的同行中不也是一个十足的医学家吗?他的医学界的同行能想象他们这位同行在艺术上的情怀吗?一如属于医学之孙汉军先生之对于我,也不无几分朦胧和陌生。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象汉军先生这样,有着大山的情结和宿命的人,就更是如此。

2009.4.14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涓流此山下,谁识去无穷》纸质墨笔136+68

《米亚罗之秋 》 纸质墨笔97×97

《坡上人家 》 纸质墨笔68x45

《山魂》 纸质墨笔 215x145

《山势尽与江流东》纸质墨笔68x45

《生死救援 》 纸质墨笔192×96

《晚秋 》 纸质墨笔68×68

《西江叠嶂》 纸质墨笔196x98

《溪岸人家》 纸质墨笔45x68

《新雨》 纸质墨笔192+96

《养马峡印象》 纸质墨笔68+43

《幽谷 》 纸质墨笔 136cm×68cm

《幽居》 纸质墨笔68+45

《雨过山色清》 纸质墨笔68x68

《云涌山欲动 》 纸质墨笔 136cm×68cm

《霜林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