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稀女诗人独居日记:哭泣是女人的事

 汉青的马甲 2016-07-14


理智之于热情正如同衣服之于我们的肉体;没有衣服我们不可能过上很文明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只有衣服而没有肉体,我们将非常贫困。我们的时代令我悲哀的是,人们对于感情的自然流露所采取的不自然的轻蔑……那就是为什么我不耻于承认,每当我看到自我控制的榜样时,我总忍不住为他们哭泣。


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 “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她就是作为诗人和小说家梅·萨藤(May Sarton,1912-1996)。她的一生创作了50多部作品,拥有17个荣誉博士学位,曾在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大学教授过诗歌,1958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她在前半生的教学与写作生涯结出累累硕果之时,选择了独自隐居,从喧嚣中抽身而退,面海而居,写作、沉思、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体悟孤独与人性的关联。



独居日记·1月11日,星期四


今晨零度。很久以前我们就在盼望这个周末能够下雪。我还从未经历过到了一月中旬雪还这么少的冬天。我盼望雪的寂静雪的闪光和蔚蓝的大海,盼望满眼白鼬似的白取代沉闷的灰棕色田野。


没有了胡达尔和那两条柯利大牧羊犬,屋子里显得冷清。自去年秋天被卡车撞伤后,司各特已经在垫子上躺了三个月了,胡尔达每天把它从车上搬上搬下。它还能走路吗?看见胡尔达表现出的如需信任和爱,真让人感动,无休无止的折腾、清理,永不落空的温柔。感人的是一个病弱的动物竟然如此隐忍,没有一丝的自恋,当然这全赖人的照顾。


美国人的气质允许人向动物表露感情,却常常阻止向同类的表露。是害怕失落吗?还是以为表露感情,尤其是流泪,是软弱的表现?


今天我提出这些问题,我以前也常常这样,我想起有一天在《时报》上看到过本雅明。布勒奇的一段话,他是纽约州的一个拉比(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日的《纽约时报》)。他说:


“为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念认为为一桩罪行而哭泣以及感情的表露是最羞耻的失败?


“我确定不了其中的原因。但我知道克尔凯戈尔是对的:我们的时代缺乏的不是深沉而是激情--我们为不可计数的痛苦和灾难付出了代价。”也许,我们都以一种哲学观念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指的是判断我们的天性。我是个非常开放的人,易感并能够表达感情,经常会哭(顺便说一句,布勒奇文章的题目是《哭,请哭吧》),并对这种天性毫不怀疑。我们都浸淫其中的美国清教徒气质,强调自我控制是最高的美德。感情是无政府的,能够冲毁栅栏,那可能带来危险。哭泣是女人的事,意味着软弱,缺乏自尊;因为自尊意味着控制甚至是自足。流泪几乎总是为寻求帮助。


布勒奇接着说:


“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剧,我们认为我们对待软弱的方式是自然的,我们甚至继续将热情与不成熟混淆起来……在热情的承诺能最好表达爱与关心的时候,为什么理性的反应一定要‘酷’?”布勒奇后来引用了怀特海的话:


“理智之于热情正如同衣服之于我们的肉体;没有衣服我们不可能过上很文明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只有衣服而没有肉体,我们将非常贫困。”布勒奇又继续道:


我们的时代令我悲哀的是,人们对于感情的自然流露所采取的不自然的轻蔑……那就是为什么我不耻于承认,每当我看到自我控制的榜样时,我总忍不住为他们哭泣。”也许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有两种人对我的作品极感兴趣——首先是生活孤独的人……而第二种,是还没有对生活做出承诺的年轻人,既在工作也在爱情方面。”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 the Stroke)。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作者: [美] 梅·萨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