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教育繁星 2016-07-14

对“教育教学讲座九之一(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分为五个版块:一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四项定位;二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三条途径;三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三点认识;四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三个环节;五是对中小学科研课题的四点看法.

要办好中小学,实现科研兴校,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搞好。这就要求各中小学要明确教育科研的四项定位、三条途径、三点认识、三个环节、四点看法,把握科研方向、培养科研队伍、搞好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上档次、出成果、见成效,把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科研求效落到实处。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四项定位

科研促教、科研兴校,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大量的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对教育科研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其结果没有达到促教兴校的目的。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疑问,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关键要解决四项定位问题。

1.1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中小学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功能在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促进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主要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实践者角色决定了他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以构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为自己的研究目的。

3)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性质看。中小学实际工作者开展科研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开展的科研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说后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系统的教育科研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2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

1)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中小学教育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诸多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常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许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这里产生。

2)从中小学课堂的作用看。课堂是萌生、孕育、发现先进教育理论和教改实验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理所当然在课堂。

1.3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1)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地位看。由于中小学教育实践在教育科研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育人角色定位,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

2)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情境看。教育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或低级动物),相对比较简单、固定,比较容易控制,而教育科学研究的是人,教育的情境不可重复,教育实践者必须不断地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理论无法预测的教育中的问题,也就是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1.4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行动研究为主.

1)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适用方式看。较之理论研究者“书斋式”、“实验式”的研究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行动研究”,或者称为“做中学式”的研究。

2)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看。行动研究与一般研究方法比较起来,有以下诸多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的特点:①行动研究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②教育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合作。③教育行动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2、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三条途径

从长期的教育实践看,高校教师一直保持着教学、科研双肩挑的传统,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而在中小学没有教师必须承担双重任务的传统习惯,致使部分基础教育师资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不强。具有教育科研的愿望但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三条有效途径。

2.1 高师院校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应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1)从高师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看。要求高师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更要有强烈的教育研究意识,善于将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其中。

2)从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看。改革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开设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评价、测量与统计学知识等。全面而合理的教育科学知识是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并能取得成效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3)从高师院校学生的研究意识看。增设教育情景和专题研究类选修课程,并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中小学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信息资料,归纳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题目,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形成教育研究的意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善于捕捉教育信息、敏锐感受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获得从事教育研究的体验,为从事基础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2.2 加强对在职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已经在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的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他们培训的重点应为:

1)教育科研理论的培训。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教育研究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其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提供智力前提。

2)科研意识的培训。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唤醒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的研究意识和心态,为其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

2.3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结成研究伙伴.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方式主要依托课题研究,双方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研究团体,能催生基础教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高师院校指导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师范院校应派遗教师到中小学指导科研工作,为中小学提供教育理论指导,促进中小学教师增强研究意识,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

2)中小学是大学教育科研的实验场。大学把中小学看作是教育研究的实验室,看成是检验教育理论合理性的理想场所。

3)中小学为高师院校提供教育科研的源泉。中小学为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提供鲜活的教育实践,成为教育理论的源泉。

3、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三点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备受重视,那么中小学教师该如何进行教育科研,中小学教育科研又有什么特点,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三点认识。

3.1 问题即课题.

1)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②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③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

2)好教师是善于发现问题并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①提出好的课题是智慧,更是经验。②当教师觉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或是现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或是在实践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冲突和困惑中就产生了研究探索的需求和冲动。③在经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深思熟虑之后,便可作为课题正式提出。

3.2 教学即研究.

1)教育科研最大的本质特征。就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或控制),以使其获得所期望的变化(效果),并以此来检验这种影响(或控制)的有效性。①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在课堂中进行,就是少数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②我们说的问题即是科研的课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育科研具体的研究活动,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

2)教育科研与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活动应该是二位一体、紧密结合的。①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科研活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②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③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教育科研,必须是真正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还必须符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规范。④研究的课题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但研究者的智慧和探索创新度最终决定着研究的品质,小课题也可作出大文章。

3)教学活动不等同于教育科研。不要混淆教学和科研的界限,也不能降低科研的标准和要求。近年来流行的行动研究法,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运用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3.3 成果即成长.

1)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成长性。①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发布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主动学习和吸纳最新教育研究新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②其成果既有显性可编码的文字材料,也有隐性不能编码的技能经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论文等不过是其能力素质外在的物化表现形式。

2)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具有境域性、特殊性、个案性。①对于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能搞简单的模仿和移植或盲目照搬照抄,更不能硬性规定,要学习推广。能给人以启迪借鉴并能够促进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②中小学教育科研另一个附带作用就是边际扩散效应,即一个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对周围其他的人产生影响,从而带动周围一大批教师积极地投身于教育科研。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三个环节

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途径是参与教育科研,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抓好三个环节。

4.1 学习积极,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要开展教育科研,就必须苦练教育研究的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广泛阅读中学教育教学杂志,及时吸收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归纳总结积累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编写阅读索引。在自己阅读的杂志中,将个人认为有利用价值的论文按类别登记。索引的类别可分为教育理论、教改实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等,并分别编好号码。

2)卡片摘录。把自己阅读的一些有用文章的主要内容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3)复印并装订成册。对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有用的重要论文复印下来,分类装订成册以便反复钻研、不断加深认识。

4)坚持写教学笔记。教师每上完一节课、改完试卷或改完作业后,常常颇有感触,有些感想需要好好去进一步思考与总结,这就要通过写教学笔记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当作第一手资料。教学笔记可以按以下内容写:①学生在什么地方最不容易懂,怎样讲才能帮助学生理解;②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有没有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③学生中倾向性错误在哪里;④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怎样补。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长年累月地坚持写作教学笔记,那么它将成为教师教学生涯中一笔巨大财富,也为教研提供极其丰富的素材。

5)建立个人题库。包括单元习题库、专题习题库、解题方法库、好的试卷等。

4.2 建立课题,积极探索.

每个人的科研能力都不同,这是与自己的水平、能力、性格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审时度势,把客观条件和自身条件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自身的优势。

1)选题的主要原则。①新颖性。就是选题要有新意,有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尚无人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二是对自己研究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有新的突破。②可行性。即对所确定的研究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每一步研究中有所突破,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③长短结合。即对某一领域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切实的总体设想,又能科学地分解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小专题加以落实。专题研究可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力兵力打歼灭战,较快地形成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选择课题的途径。中学教学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①从各类教学研讨会、年会获得课题;②从文献资料中获得课题。阅读报纸、杂志等文献时,发现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空白区或者对前人或他人的理论、观点发生怀疑,或产生不同的见解等而形成课题;③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获得课题。比如在与同行交流、探讨、争论问题时,触发灵感而产生课题,在参观观摩课、公开课时,有感于教者的教或学生的学等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课题等。

4.3 提练规律,总结成文。

撰写论文是中学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论文撰写得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教学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充分作好有关准备工作之后,撰写论文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

1)编制提纲。根据所写论文内容确定怎样列题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段,构造出写作框图,并列出小标题。

2)组织材料。按照拟定好的写作提纲,对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围绕主要观点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作为依据。

3)撰写初稿。根据提纲的顺序形成初稿,要求:①有材料、有观点、有论述;②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③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

4)修改定稿。论文初稿完成后,要系统地对其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逻辑性、文字的准确性等进行必要的修改,放一段时间后,再认真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5、对中小学科研课题的四点看法

近几年科研课题的研究在中小学逐步火起来,面对这一派繁忙景象,怎样让科研健康发展,如何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收到实效,笔者就能想到的问题发表四点看法。

5.1 从“我”选题.

1)选题不要一味追“风”。不要什么话题时尚就跟着研究什么,这样“赶趟儿”,心想超前却往往滞后。学术界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一个热点,我们可以参与讨论和研究,但未必都要拿来作为我们的课题。中小学科研的侧重点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应用和开发研究,即研究如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小学选题一般还是应从“我”校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贴船下篙为佳。

2)选题不要盲目贪“大”。选题的大小要根据本校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所了解的知识背景而定。为避免力不能胜,有时可以给题目添加一些限制词,让切口变得小一些,这样容易驾驭也容易出成果。

5.2 重视过程.

1)要重视过程的“做”。既然称为科学研究,它就要求你的结论和获得结论的方法是科学的,你不能完成依赖别人现成的结论,也不能自己拍脑袋“想当然”,它需要研究者亲自到教育实践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该观察的观察、该调查的调查、该实验的实验,这就是一个“做”的过程。现在中小学的情况时常是轻过程的“做”,重结果的“写”­——论文的汇编、发表和获奖,其实成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做”,而不取决于“写”。

2)要尊重“做”的客观资料。科学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当发现来源于实践的资料与原先的假设不吻合时,正确的态度是坚持资料而不是维护假说。不能为了迁就假说而变更资料,作所谓的技术处理,更不能杜撰资料。其实验证成功——资料所反映的结论与假说一致时,研究有意义;验证失败——两者不一致时,研究仍有意义,因为它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3)研究报告要反映“做”的经历。不能把结题报告写成广告,只说产品如何好,而不说这产品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结题时的报告要把这个实验过程和得失体验写出来,以免别人在借鉴你的成果时重走弯路。

5.3 规范实验.

现在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喜欢采用实验法进行课题研究,以为实验法的科研层次最高,其实这纯属误解,方法本身并无价值大小之分,适宜的方法便是好方法。本对而言在众多科研方法中实验法的规范操作要难一些,目前有些中小学在设计教育实验时往往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实验班与对照班起点不一。既是实验,就应让实验班与对照班起点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比出二者“跑得谁快谁慢”。

2)对干扰因素——无关变量控制不好。在进行某项教改课题实验时,不仅要考虑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大致相同,还要考虑实验期间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大体一致,尽可能做到让两种班只存在一个方面的不同,即教师使用的方法不同,这样才能表明:这阶段两种班的教学质量或学习质量的差异完全是由不同的教法或学法所致。

3)忽略“损失”。学校的教育实验往往会对部分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和一些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设计时要努力把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而有些中小学在实验时却忽略了这一点。

5.4 正确看待.

1)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包装”功能。不仅有益于学校打造名牌,而且有益于研究者自身,目前在评聘职称、评选先进、评选名师名校长等活动中,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要领先占优,这是现实存在的,也是合理的。

2)不应把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定位在学校与个人的名利上。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改善教育品质、提高育人效益——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3)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一个课题研究的论文发表了,研究报告通过了结题鉴定,并不等于完成了任务。结题之后还应重视成果在本校的应用和到同类学校推广,应当把纸上的东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这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