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怪的市场:避险风险资产齐涨高景气是幻象?

 北书房2014 2016-07-14


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丨谭松珩 富滇银行理财银行部投资经理




最近的金融市场比较奇怪。


我说的最近,是从5月30日股票和大宗商品反弹以来——此前监管层提出可以阶段性的加杠杆,直接引爆了这一次的行情。


不过,我说的奇怪,可不是股票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同4月以来大宗涨、债券跌,两者完全呈现负相关性不同,本次债券跟着股票和大宗商品一起涨,避险资产与风险资产一起涨,从任何一个逻辑上都没法说通,也无怪有机构认为,三个大类资产一起涨,总有一个市场里的投资者是错的。


错不错,我倒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种齐涨的景气总是无法持续的。


不是所有风险资产都在涨


首先,虽然一眼扫过所有资产都在上涨,但其实有一类资产走得并不尽如人意——中国的汇率和中国的产业债,特别是过剩产能行业发行的债券走势远落后于真正的避险资产: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城投债等。


中国的汇率与产业债,从大类资产的角度,其风险性介于股票、大宗商品与利率债之间,但这一次在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齐涨的浪潮里却被遗忘了,难道这次推动金融市场的资金特别极端,非左即右?


显然不是的,从大类资产的角度出发,中国汇率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回报率的看法,而中国的产业债则是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用风险的看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市场抛弃了中国汇率及产业债的原因也是非常充分及理性的——说穿了,还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回报率和中国信用风险的态度悲观。


那么,如斯悲观下,其他风险资产是怎么暴涨的呢?


暴涨的基础是流动性泛滥


“资产荒”这个词,从2015年一直谈到今年,已经成为了行业谈资的“标配”,银行理财谈、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也谈,就连投行、信托、卖方研究所也都在大谈“资产荒”。按说经历一年多的研究后,“资产荒”也早应该被人们研究透、认识到了,不过,“资产荒”也是在一直处于变化和进化中的——换句话说,除了“钱多”这个要素,“资产荒”的其他要素可是一刻不停都在进化。


最为明显的,便是资金对流动性良好资产的偏好了,这一点在债市上尤为明显。由于债券投资者们的策略相差无几,极易形成踩踏,某些债券只要出现潜在风险,流动性就会迅速被冻结,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中铁物资公告违约后产业债出现的流动性冻结了。


也正是因为此,投资者在面对流动性压力时,会更愿意买入有信用保证且交投活跃的利率债、城投债,而非票息更高,(不违约的话)收益率更高的产业债,甚至选择了风险明显更高的股票、大宗商品等资产,也规避了产业债——一言以蔽之,流动性的差异造成了资金的严重偏好。


就连房市也是如此——交易成本低的一线城市如深圳同样领涨整个市场。


不可持续的景气幻象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对4月、6月的对比,我们基本可以发现全市场上涨的基础来源于“供给收缩+需求上升+流动性偏好”,只要这个基础不变,现在的景气就能延续。


不过,价格是把双刃剑,它会推动资金从量变到质变,并让这个基础组合无法持续——那么,究竟是哪个基础会变化?


目前来看,财政在需求端继续发力的概率应该较大,需求上升这个要素变动的可能性较小。


剩下的这两个因素会怎么变化呢?参考今年4月,如果财政刺激的力度加大,面对暴涨的商品价格,生产企业还能有多大的毅力抵制住诱惑选择继续减产呢(更何况,增产减产这可是囚徒困境,除非所有参与者一起减产,否则在这个情况下,减产的概率将会显著降低)?如果不再减产选择复产,那么贷款量势必增加,开始侵占避险资产的流动性。


另一个问题则是,随着产业的逐步复苏,企业的现金流逐渐修复,信用风险降低后产业债的投资价值就会逐渐(短期内)显现,也会让不少投资者选择冒着流动性风险去选择投资产业债,进一步侵占避险资产的流动性——而从近期的市场走势来看,这已经开始出现了。


综上,全市场上涨的趋势已接近尾声,若刺激政策继续发力,利率债则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刻,从这个角度上说,投资者应该保有其股票、商品的头寸,并谨慎对待国债、国债期货等资产。


【抢红包】10万现金红包等你来抢!扫码关注:腾讯证券(qqzixuang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