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蜱虫叮咬用火烧?错!又到夏季,身上冒出“小黑点”别大意!

 树悲风 2016-07-14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蜱虫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虫子咬了,有个黄豆大小的血泡,仔细瞧瞧这个血泡长着八条腿。非常不幸,你被蜱叮了。

蜱的八条腿告诉我们其实它不是昆虫。蜱其实是蜘蛛的亲戚,它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的动物。而它的名气还远远不及自己的小兄弟——螨。其实跟让很多美女谈之色变的螨虫一样,已知的800多种蜱也大都是小不点,最大的也不过一厘米左右的体长。加上它并不会飞,也不会主动往人家里凑,所以尽管蜱的分布极广,却一直鲜为人知。


前方不完全高能预警

请虫恐人士迅速撤离

(可酌情考虑下拉点完赞再撤离

友情提示:好奇但密集恐惧症人士切勿在搜索引擎搜索“蜱虫”及相似关键字






其实不恐怖,你自己看 = =


蜱虫各生长时期和雌雄成虫的形态

其实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绝对是个重要的狠角色,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甚至只有蚊子可以赢它一头。虽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图片来源:goodmorningcenter.com

另外,被蜱叮咬后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皮肤感染,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另外一种被媒体渲染,但其实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一朝被蜱咬,此生与“肉”别


身体状态一向良好的摩尔,在32岁的时候突然被一种奇怪的病症所困扰。发病时,摩尔的全身都会出现类似荨麻疹的红斑,随后他会感到呼吸困难并因此被送入医院急救。

摩尔恰巧遇到了过敏专家努南医生。二十年来,努南医生共收治过近50名红肉过敏症患者。这些人都曾经毫无问题地食用红肉,直到某一天过敏症状突然出现在他们身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红肉过敏?努南医生一直试图找到答案。


图片来源:www.aoyier.com

经过一系列研究,努南将怀疑对象锁定在了一种小虫子身上,它就是蜱研究红肉过敏的米尔斯医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终搞明白了致病机理。原来,在蜱的唾液中存在α-半乳糖。当蜱叮咬人类的时候,α-半乳糖会随着唾液进入血液并随即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将α-半乳糖视为入侵者的免疫系统通过产生特殊抗体的方法将它“记录在案” 。之后的某一天,被蜱咬过的人吃下的红肉中所含的α-半乳糖被他体内的特殊抗体“认”了出来,免疫系统误以为之前的那个入侵者又来了,于是一系列剧烈的免疫反应被启动,人体也就出现了红肉过敏的症状。

蜱咬可能造成从此与美味的红肉绝缘。对于肉食爱好者来说,是不是宅在家中远离野外才是保住美食的唯一办法呢?其实大可不必。与被蜱咬伤的人数相比,红肉过敏症患者的数量要小很多,并非每个被蜱咬伤的人都会变得对红肉过敏。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只有非常严重的蜱咬伤才有导致过敏的风险另外,掌握相关的知识,被蜱咬后作出准确及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严重咬伤的发生,也就避免了红肉过敏。


蜱虫叮咬 可能致死?

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接触蜱以及蜱传病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很神秘。事实上任何一本大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教科书都会提到蜱和几种常见的蜱传病,而且这些蜱传病如果诊断准确及时,大都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2010年河南、湖北、安徽和山东曾发生数起致人死亡的蜱叮咬事件,经过一番很艰难的研究,罪魁祸首最终锁定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而由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被暂时定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卫生部随即在2010年的9月29日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根据这个指南的介绍,这种疾病的典型特征是38摄氏度以上,甚至高达40摄氏度的高热,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和腹泻虽然目前还没有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是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完全康复。目前尚未发现这种病有人传人的病例。


被叮了?别乱拽!

当身边出现了蜱的踪迹,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果你是农业工作者或者野外工作者,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可能的话,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你可以在任何一家大超市买到这种驱蚊水。如果不是必须,建议你穿着浅色的衣物。并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的发现。


含DEET的驱蚊水

图片来源:insectcop.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