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90%的人用它装吃的!却不知它有毒,你的亲人可能就在用!

 过客bn2akq269w 2016-07-14

医生说

塑料袋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很多人每天早餐都用它装吃的。每天上街买菜要用它,吃个包子也要它,年轻人、您的子女们可能这样吃过“塑料碗饭”。

你知道吗?塑料的成分除了主要的树脂外,还需要加入其他物质,比如增塑剂。

塑料袋打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包卷饼、套在碗上方便不洗碗、提蔬菜、包油条等早餐。

看完本文后,一定告诉自己的子女们!
以后千万不要直接用塑料袋打包食物!

2016年3月4日到3月7日,有武汉的记者将从菜市场、蛋糕房、包子铺、单位食堂、路边摊点,以及塑料袋批发市场,收集到的50多个样品送到集中送到武汉质检所。


按照国家标准,对塑料袋采取分类管理,食品类塑料袋不得检出增塑剂、氯乙烯单体,重金属铅含量每千克不应超过1毫克。


但实际检测中,30个样品中有11个样品检出增塑剂,其中有6个样品检出两种增塑剂,5个样品检出1种增塑剂。

▲ 视频中专家谈论到染色塑料袋说到:一般来说还是有毒害的。

增塑剂有什么危害?

专家解释:增塑剂会从塑料袋表面析出,人体通过接触袋中食材将其摄入体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最恐怖的是有可能造成男童的生殖系统畸形!


▲ 视频揭秘市场上部分塑料袋的危害。如果流量不够,可以直接看下面的文字版本

1
苯并吡:致癌

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属于再生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芘,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使人慢性中毒。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阮光锋介绍,苯并芘是多环芳烃的一种。多环芳烃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苯并芘归在致癌物的第一组(已经明确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2
邻苯二甲酸二酯:孩子性早熟


国家内分泌、生殖专家均指出:邻苯二甲酸二酯(一种塑化剂)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激素,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男童出现“女性化”的特征。儿童身体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增塑剂的危害。


而我们早晨购买热油条、热包子时,如果商家用了不合格塑料袋,其中的增塑剂会因温度升高而析出更多,危害更大!

3
邻苯二甲酸盐: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林德教授一项研究发现,在塑料制品中常见的一种名为邻苯二甲酸盐的化学物质,会破坏胰岛素的产生,可增加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一定告诉自己的子女们!
以后千万不要这样吃包子油条↓↓


这种塑料袋不少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不能直接装食品。


熟食,用低劣的塑料包装以后,常常容易变质,吃了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千万不要这样打包饭菜↓↓


不要为了省事这样吃饭↓↓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说,塑化剂跟塑料的结合并不牢固,很容易在塑料里面迁移层,对食品造成污染。


这种迁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在油性的环境,就是包装的这个食物里面含有比较高的油性,另一个就是加热,加热以后它会迁移到食物里面去。


所以,用塑料袋来包装各种汤啊水啊,会存在塑化剂迁移析出的现象。

如何选用安全塑料袋?

1.首先要看塑料袋的外观是否有“食品用”的标志通常这个标志应该在包装袋正面,比较醒目的位置。


2.其次是看颜色一般而言,有颜色的塑料袋大都使用了废旧塑料的回收料,是不能用来装食品的。


比如,一些菜市场用来装鱼、虾等水产品或肉类的黑色塑料袋,原本是用来装垃圾的,消费者应避免使用。


3.要看塑料袋有无杂质。将塑料袋放在阳光或灯光下,看是否有黑点,有没有口子。有杂质的塑料袋,肯定是使用了废塑料做原料。


4.闻一闻塑料袋有无异味,是否让人觉得恶心。合格的塑料袋应该是无异味的,而不合格的塑料袋由于使用了添加剂,会带有各种味道。


5.合格的塑料袋具有一定强度不会一撕就破;而不合格的塑料袋由于添加了杂质,往往强度很差,容易破裂。


6.燃烧:将塑料袋剪下一角,放在火上一烧,无毒的烧之即燃将它离开火后仍继续燃烧,并出现黄色火焰,而且熔塑像蜡烛一样一滴一滴往下掉,发出石蜡气味。


有毒的,不易燃烧,燃烧后呈绿色火苗,并有一股呛鼻的异味。


提醒

目前塑料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水果摊、包子店等场所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都没有标识,颜色各异,食品用和非食品用都不清楚,存在混用。所以,最好能不用塑料袋就不用!

是不是被吓到了?别等了,赶紧转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看看吧!再遇到用塑料袋套着装食物的商家,一定要拒绝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