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圆满召开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7-14


导读  iINTRODUCTION 

为尽快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特别是学习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体系、设计要点,提高对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设计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水平,促进传统规划设计单位向装配式建筑设计领域转型升级,6月28—3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联盟共同承办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市圆满召开。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武振处长、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领导,以及相关企事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这一主题,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人才短缺、设计能力不够,设计院不会做、不愿做、以及二次拆分存在的系列问题等,特邀请了装配式建筑知名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就当前的宏观政策、标准编制、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内装产业化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10位专家,通过讲座和项目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为参会代表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交流盛宴。为增加会议互动性,在每位专家演讲后设置了微信交流环节,参会代表通过添加“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微信公众号,直接提问,专家现场解答。通过这种新的交流方式,不仅丰富了学习交流形式,营造热烈的会议氛围,节省提问时间,更能找到焦点问题,集中解答。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30日下午组织全体代表赴深圳万科云城项目参观。该项目主要应用了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铝合金模板、自升式外爬架、预制内隔墙、预制工地高精地坪等工业化技术。活动结束后,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交流学习受益匪浅,对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模数化、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直观的感触,会议的环节设置便于交流,也希望后续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更新专家演讲内容和其他交流会信息。


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

“五业融合,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建造水平”


凡是不以提高质量、效率、性能、品质为标准的产业化都不是真正的产业化!面对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有所偏离的问题,文主任提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在于提高建筑质量、效率、性能、品质,是契合这些要求,必须做到五业融合: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业的融合:是新的跨越和发展,是整个建筑业的转型升级,绝不仅是预制构件+粗放的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现场工作转移到工厂中,工业化制造的各个环节对装配式建筑质量至关重要,要逐步达到工业4.0的制造标准,达到21世纪国际领先的现代制造水平。

▲装配式建筑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相对薄弱和滞后,而传统现浇方式很难实现与信息化的融合。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是天然的绝配,从设计、生产,到物流、安装、维护、拆除等,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模型和质量信息追溯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插上信息化的隐形翅膀。

▲装配式建筑与建材业的融合:发展装配式建筑迫切需要建材业的同步升级、换代,提高绿色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现代服务业涵盖金融、物流、技术咨询服务、科研、设计等多个行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全面的融合。


针对目前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建筑水平存在的制度设计、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集成能力等十个方面的难题,文主任逐个提出解决策略,并提出要实现装配式建筑“高质量、高性能、高能效、长寿命”的发展目标。


深圳市住建局副局长邝龙桂: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总结”


首先,邝局长代表深圳市住建局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深圳市作为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在过去10年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目前深圳市已建成装配式建筑104万m2,在建178万m2,计划开工建设的超过400万m2。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深圳万科、中建科技、华阳国际等一批推动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龙头企业。为配合产业化的发展,市住建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近期将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大力推广,力争在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深圳市虽然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政策落地时间周期长、技术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认知程度和实施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原因,装配式建筑推进的速度比较缓慢。


   会议前期,深圳市住建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和《EPC工程总承包指标工作指导规则》。文件对装配式建筑实施中招投标、施工许可、资料安全监督、验收、造价等环节提出了相应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为配合全国装配式建筑制度改革做了有益探索。


中建科技总建筑师樊则森:

“预制梦想,装配未来”


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不够、设计理念不清晰等问题,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提出了现代建筑系统的设计思维和工作模式,即认为建筑是一个复杂系统,建筑设计需要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需要整合和集成若干子系统。因此建筑工业化应始终坚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体现三个一体化,即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


华阳国际副总裁龙玉峰:

“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和国内外案例分享”


作为首家设计类“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华阳国际很早就开始了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累计完成50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对设计环节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有深刻的理解和绝对的发言权。他提出设计师需要全盘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用户需求以及成本投入、建设规模、施工技术等,并需要不断提高对项目的把控力,确定项目的技术原则,明确项目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需求所在。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工马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与方法”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从事多年装配式建筑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马涛总工提出装配实际上是一种手段,本身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现浇与装配之间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并提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结合。针对当前设计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他提出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通过补(知识)短板、调(能力)结构、去(习惯)库存,才能胜任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求。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李晓明: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与国家标准编制详解”


作为国家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主编之一,李晓明总工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其他标准体系以及装配式建筑对建筑设计环节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提出建筑工业化的目标是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发展是以标准化为基层,标准化又以模数协调为中心,建筑模数协调是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必备的规则。


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工甘生宇:

装配式建筑协同设计方法”


万科房地产作为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中首家房地产开发型企业,是国内最早投身住宅产业化的先驱之一,在产品定型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业内外普遍好评。据甘生宇总工介绍,万科从对研发目标与项目定位、客户需求、气候、日照、楼型选择、户型优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到分析建筑工业化要求、装修材料、部品选择等,最终定型万科户型,每一个过程都力求保证建筑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图纸同步的模板房、精细化施工图等研究的落地,以及定期开展产品定型落地会议,统筹推进各专业落地,实现了各专业在统一平台上并行工作。


清华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

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模块化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宋兵院长从内装产业化的角度,提出住宅产业化是住宅生产方式的产品转型,是为产品生产、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构建系统,并提出内装产业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即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内装部品通用率和互换率,目标在于实现全产业链上建立通用标准体系。其重点在于模数化的应用,统一各模块的边界条件、接口技术和几何尺寸,最终实现品质和效率最优化。


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副总经理谢斌:

互联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设计运营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建筑工业化市场快速扩容带来的问题,包括建筑工业标准化能力不足,人才不足、人才能力不足、监督和管理能力不足,谢斌总经理集合互联网+的内涵和上海城建所做的探索经验,提出传统产业需要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通过设计运营一体化创新实践,从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最终实现价值流的快速流动。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北新建材集团张士元总工,从与装配式建筑配套的围护产品角度,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FK轻型预制外围护系统,其良好的抗震、抗风压等性能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围护体系最优解决方案之一;哈尔滨宏盛集团林国海董事长从建筑保温、结构、防火一体化角度,探讨预制外墙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势;广州鸿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陶运喜总经理,从内装产业化角度提出装配式整体厨卫在提高建筑整体性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据了解,除本次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交流会外,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9月初将在天津市举办“钢结构建筑技术交流会”,后续还将在在济南市举办“装配式建筑施工与质量监管交流会”、在合肥市举办“装配式建筑施工与构配件生产交流会”,10月北京住博会期间还将举办“全国装配式建筑交流会”,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