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徐庶 徐庶,字元直,河南禹州人,本名徐福,为了朋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诸葛亮之前的刘备主要谋士,曾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徐庶最大的贡献,是回马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从而奠定了蜀汉的三分天下。如果不是后来曹操用计骗他到许昌,其人生将会更加耀眼,排名第十,聊作安慰。 NO.9 贾诩 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世人称其为“毒士”。贾诩原为张绣谋士,后归曹操。曹操征张绣,贾诩出计,击杀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曹操在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曹操未立继承人时,长子曹丕为五官将,幼子曹植才名更盛。曹丕求计于贾诩,贾诩建议曹丕藏拙示孝,感动曹操。这个妙招,后来咸丰帝也用过。黄初元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是三国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谋士。只是其后期为保全性命而太过低调,严重影响其排名。 NO.8 鲁肃 鲁肃,字子敬,是继周瑜后,孙吴集团的主将。因为《三国演义》将其描写得太过老实,在民间成了一个好好先生形象。其实鲁肃胸怀坦荡、情商极高,军政素质绝不逊于之前几位。赤壁大战,鲁肃坚决主战,一句话就解了孙权的困扰:“臣投降,可保全性命;而主公你呢?恐难保全身!”。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被誉为鲁肃版的《隆中对》。鲁肃大智若愚,是三国中最被低估的角色。 NO.7 庞统 庞统,字士元,湖北襄阳人,道号凤雏, 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赤壁之战骗曹操铁索连船;当县令日审百余案;说服刘备夺取益州作为争夺天下的根据地。可惜天妒英才,落凤坡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庞统与诸葛齐名,世称“卧龙、凤雏,得一人天下可定”。但他生性爱出风头,也有急功近利之嫌,中道枉死,没有再创功名的机会。庞统的才华没来得及施展,人生就匆匆落幕,只得屈居第七。 NO.6 荀彧 荀彧,字文若,河南许昌人,曹操首席谋士,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战略上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图,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保兖州三城不失,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是魏国的参谋总长,故排名第六。 NO.5 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人,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夷陵之战时,陆逊则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巧用火攻大获全胜。刘备一代枭雄,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最后含恨死于白帝城。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陆逊可看做是周瑜的翻版,唯文采风流,稍有不及,故排名第五。 NO.4 周瑜 周瑜,字公瑾,安徽庐江人,二十四岁就当上了东吴的大都督,风流倜傥,精通音律,所以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赤壁大战,计斩蔡瑁,张允;群英会智赚蒋干;谈笑间,曹操灰飞烟灭,为东吴奠下鼎足之基,居功至伟。周瑜是统帅级人物,文武兼备,才华横溢,360度无死角,范成大称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同样因为英年早逝而排名第四。 NO.3 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河南焦作人。曾任曹魏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魏国托孤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尤其善于守城,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在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等人才。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实际奠基人,说他是谋士不如说他是一代开国之君,作为最后的赢家,大谋兼能大忍,连诸葛亮也奈何不得,其智慧和手段可见一斑,排名第三,实至名归。 NO.2 郭嘉郭嘉,字奉孝,河南禹州人,善出妙计,敢出险招。曹操讨伐乌恒,他献计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曹操不战而胜。官渡大战,曹操担心自己实力不足,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曹操攻打吕布,郭嘉献计,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最终擒杀吕布。郭嘉在世时,每逢军国大事,出谋划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郭嘉寄予厚望,称他是自己的“奇佐”,打算死后以后事相托。网上郭嘉的死忠粉极多,认为他是三国第一谋士,但无奈英年早逝,论功绩和影响不如诸葛,屈居第二。 NO.1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人,后迁居襄阳,常自比管仲、乐毅,二十七岁受刘备三顾之邀,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在《隆中对》中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进取荆、益二州以图中原的战略。后人有对联概括诸葛亮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号称”智圣“,神机妙算,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