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院的火热相比,国产电视剧大都难以挑动观众的神经,遭遇收视滑铁卢似乎已成今年以来的常态。我们从商业的角度告诉你原因所在。 紧挨着北京北三环的太阳宫宾馆,历来是剧组汇集之地。在这栋暗红色的9层建筑里,最辉煌时,几乎每间客房都被各个剧组占据。前台穿着老派的服务员介绍业务时很是熟练:标间散客价240元,如果带着电视剧或电影拍摄证明来,价格减半。 走在幽暗的宾馆走廊里,可以看到,一层20间房的每扇门上,都有纸张粘过又撕掉的痕迹,那里曾贴着“××剧组筹备处”的打印纸,权当门牌。但如今,通常走完一整层最多也只能看到两三个筹备处。大多数房间的门缝里,漏出的都是播放新闻节目的声音。在一间虚掩着门且晒满衣物的客房里,一对穿着睡衣的中年男女正一边熟练地煮着面条,一边分心看着电视。他们也许不知道,自己正在看的重播谍战剧,很有可能就是在楼上某个房间里筹备出来的。 与此同时,一楼卖香烟的老板正摆弄着电脑,播放器里的《甄嬛传》正演到甄嬛被逐出宫。对于这部2011年首播的清宫戏里面的情节,他早熟记于心。 “今年没有什么好剧可看了,所以只好翻看之前的。”他感叹说。 这不是作为普通电视观众的他独有的主观感受。正如在这家老旧宾馆里可以轻易嗅出的破败 气息,今年以来,国产电视剧产业可谓一片萧条,习惯于每天端坐于电视机前看几集电视剧的中国观众,正陷入无剧可看的窘境。 如果只从生产数量上看,电视剧产业依然繁荣。截至今年7月,在广电总局通过拍摄备案的电视剧集有2.2万集,超过2012年1.7万集的生产总量,各家电视台的黄金档每两周就会换一部新剧。表面看上去,这个产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繁荣,但观众却用自己的选择给出截然不同的反馈。 根据腾讯娱乐的报告,截至7月中旬,2013年上半年播出的126部电视剧中,平均收视率破1的只有20部。2012年的同样档期里,破1的电视剧有31部,再往前的2011年,光是破2的电视剧就有15部。 哪怕离开这些数据,观众也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落差。之前两年,《宫》、《甄嬛传》等剧目均取得不错的收视率,一遍遍被反复播放和观看。但今年,似乎没有一部剧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宁财神。作为《龙门镖局》的编剧,这部戏自7月底开播以来,无止无休的争论就一直围绕着脸型瘦长、说话总带脏字的他,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为什么如今单集成本在百万左右的《龙门镖局》,难续当年成本不过25万每集《武林外传》的辉煌?这部总花费在4000万左右的古装喜剧在东方卫视、天津卫视等四家卫视联播,平均收视率一直在0.4、0.5左右徘徊,与《武林外传》一度破9的收视率形成鲜明反差。 其实,不止《龙门镖局》,电视剧遭遇收视滑铁卢已经成为今年以来的常态。与电影院里的热闹形成对比,电视机像是落满了灰尘。 架在脖子上的刀 第一步,将近几年的高收视率剧和一般的剧目混在一起,列成一张问卷。 第二步,选择一批电视观众,让他们从中勾选出觉得好看的剧目。 第三步,那些总能准确勾选出高收视率剧目的观众,会被留下来,成为固定的“智囊团”。 这不是测试观众口味的社会学实验,而是在某些地面电视频道购剧联盟中备受推崇的选剧方式。 参与问卷调查的观众,身份并不统一,可能是空巢老人、家庭主妇,也可能是在读大学生。他们定期被召集起来,享受一些额外待遇,比如看到还没播出的电视剧,做几次问卷就能得到一定的报酬。电视台对这些人的选剧眼光寄予厚望,这一小撮人的口味,决定了接下去电视台将要播什么。 长期以来,收视率已经成为架在电视台脖子上的尖刀,购买电视剧越来越像博彩一般:选择、放弃、等待结果,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以往,购片部门是所有人眼里的肥缺,它跟权力、回扣联系在一起。但自从带上收视率的紧箍咒,它就成为夺命刀,某位购片主任因为买错一部低收视率电视剧而被调岗或辞职的案例屡见不鲜。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电视台变得更加市场化的体现。 在收视率的压迫下,电视台的购片部门变得越来越谨慎,照搬成功经验看上去是最保险的做法。比如,湖南卫视[微博]“雷剧”的收视率上去了,其他卫视也开始照着这种类型选购,于是观众必将被同类型的剧种包围住,手里的遥控器只剩下仅有的几种选择。 “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电视了。”27岁的黄莺与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客厅、厨房、卧室分别摆放着三台37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作为教师的她在大专课堂上颇受学生欢迎,但她从来不与十七八岁的学生谈论国产剧。 黄莺觉得,电视已经被弱智的偶像剧和粗糙的抗战剧占领。更何况,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美剧字幕组翻译成员,下班后她更愿意趴在床上捧着iPad看美剧。朋友们看国产剧比她相对更多些,但载体也大都是网络,而不是电视机。 在黄莺们的影响下,一些电视上反响平平的剧集,在互联网上发挥了威力。“今年的一大特征是,卫视对互联网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粗暴。以前,只要有卫视覆盖,剧目在互联网上的反响就会好。”搜狐视频版权部高级总监马可表示,现在两拨逐渐分流开来了,培养起网络观剧习惯的观众正在努力摆脱电视台那一小撮人的口味,寻找自己的趣味,《龙门镖局》、《新恋爱时代》都是在电视收视率表现一般、网络流量创下新高的典型。 黄莺看美剧选择的频道是搜狐视频,在微博上有很多活跃的美剧迷,让她觉得美剧才是年轻人收看电视剧的主流。但从视频网站的流量数据来看,事实正好相反,美剧为搜狐、爱奇艺[微博]、乐视带去的流量还不到整体的五分之一。 所以,尽管很享受购买美剧的成就感,但做整体购剧决策时,马可仍旧以电视台的选择为导向,没有任何一家视频网站会购买没有在电视上播出的剧目。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范围,为了争夺精品资源,有时他们不得不抢破头。 狂热的视频网站 两年前,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就是用抢的方式,力排众议,拍板买下电视剧《甄嬛传》,当时的竞争对手正是搜狐视频。 2010年10月,这部日后成为收视神剧的古装清宫戏根本还没开机,剧中最有名的孙俪只是准一线演员。高飞看了几页剧本,就冲着导演郑晓龙开出了30万每集的价格。这在当时算是别人不敢想象的天价,那时,就算是品质优良的电视剧,网络版权的均价也只在每集10万左右。 等到《甄嬛传》播出,已是2011年底。乐视网拥有这部剧的全网独播权,要看《甄嬛传》,唯一入口是乐视网。说这部剧撑起乐视最初的知名度并不夸张,在首轮播放期间,《甄嬛传》为乐视网带去超过10亿流量。 《甄嬛传》仅仅是个开始。到2011年,哪怕开出三倍于《甄嬛传》的价格,也再难买到类似品质的戏。但这并没有打消视频网站的狂热,那时候,只要是稍微有点卖相的剧目,早在开机前就会被视频网站群起争抢。 “大家都觉得这个钱太容易赚了,那个时候互联网买片是打包买。你甚至都会很奇怪,怎么不算太好的片子也能卖到每集几十万?”这个问题曾经短暂困扰过制片人杨利,自1999年入行以来,她几乎做过所有类型的电视剧--感情戏《女人的颜色》、古装剧《夜光杯》、偶像剧《谁都会说我爱你》、谍战剧《独刺》等等,但没有任何一个时候的市场,像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那样不寻常。以往电视剧的出口有限,主要卖给省级以上电视台,就算加上二轮播出,买家也只能有五六家,而优酷、搜狐、爱奇艺等主要视频网站带来的购片款,几乎要追平电视台。 导致视频网站如此狂热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推动。 2010年8月,乐视网在A股上市,同年12月,优酷网在纽交所上市,2011年8月,土豆网登陆纳斯达克。不管是已经上市的这些网站,还是紧随其后的搜狐视频、爱奇艺,进入资本市场意味着竞争规则已经改变,单靠原来的盗版和用户自己上传的内容已不足以支撑起一个视频网站,于是争夺电视剧的版权成为各家视频网站的首要任务。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杨利这样的资深制片方眼里,原本无足轻重的视频网站就已经等同于“第五家卫视”(电视剧在卫视平台上通常是四家卫视联播)。关于视频网站出价的困惑没有持续太久,在版权费的刺激下,所有制片公司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制作中。 最先被改变的是演员的价格。视频网站购片的首要依据是演员阵容,有一线明星出演的电视剧就有抬高版权价格的资格。在一年之内,同一个演员的片酬从每集十几万飞涨到每集近百万并不稀奇。即便如此,由于有视频网站的出价做保证,制片公司还是愿意承担这部分成本。 视频网站引发的狂热效应,打破了20年来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形成的生态平衡。制作成本迅速被抬高,并且短期内无下降的可能。很少有人对此忧心忡忡,因为版权的收购价格也在上涨,就连电视台也都在追加购剧预算。新的制作公司不断成立,老牌制作公司接连投拍新戏。 可是,没等这批数量庞大的剧集完成后期制作,视频网站突然来了一招釜底抽薪--2012年上半年,它们停止了疯狂购剧的步伐。 “市场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当买得太狠的时候,就会调整。2012年年初,正好视频网站都在重新拟定新一年的预算,大家不约而同地压低了购剧的价格。”高飞预料到,有一批小制作公司或电视剧项目会因此而被淘汰,对这样的后果,他充分表现出资本市场玩家的冷血与残酷。“被淘汰的这一批基本是依靠热钱和短平快项目活下去的,它们的存在本来就不正常。” 当初,视频网站抬高版权价格是为了压过对手,但当它们意识到自己快成为购剧“冤大头”的时候,几家曾为争剧斗得你死我活的视频网站结成了心照不宣的联盟,一致把“枪口对外”。由于每年购片款有限,它们把脚步放慢,一方面以综艺节目、美剧、日韩剧扩充内容库,另一方面将国产剧一部一部打量,没有看到成片,绝不轻易放出预算。 除此之外,视频网站还积极地在行业内进行资源置换。它们用买到的重点剧集与对手交换,通过这种手段来增加各自的版权库存。视频网站竞争的重点不知不觉从外购版权转移到自制内容上,原本打着如意算盘的电视剧制作方无形中被撂到一边。 风向变得如此之快,以致身处漩涡之中的制作方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它们前期为了追逐利润加大投入,注定了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此付出代价。 后遗症 进入2013年,多数电视剧制片方发现,他们开始四处碰壁,哪怕他们拿出曾经的王牌,在观众那里换来的也只是冰冷的回应。豪华明星阵容不再有效,陈道明主演的《楚汉传奇》收视照样惨淡。贴近白领的题材让观众提不起兴趣,《小儿难养》、《杜拉拉之似水年华》在网 络上激不起半点讨论。哪怕是拍出《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再推出《新编辑的故事》时,也难以挑动观众的神经。 这些电视剧失败的表面原因被归咎于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归咎于网络分流了收视人群,但真正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出在制作环节。被视频网站搅热的市场留下了后遗症,就算是实力再雄厚的制作方,也必须面对一项事实:在这个行业里,想要平衡制作的收支成本,在某些时候不得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导演高希希在拍《楚汉传奇》时,就被这个问题迎头痛击。这部电视剧由陈道明、何润东主演,投资2.4亿,号称“史上最贵电视剧”。其中有一大半投资,用以支付演员的片酬。可是,在视频网站和资本的退出导致电视剧价格被大大压低之时,为了平衡收支,高希希不得不将电视剧的篇幅扩大一倍左右,原定40集的电视剧最终剪成80集。这部明显注水的电视剧,为大戏遭遇滑铁卢拉开了序幕。 更为致命的打击在于资源的分散。由于演员片酬、导演、编剧报酬的提高,要把优质资源集中到一起做一部好作品的成本变得愈发高昂。中等以上成本的制作只能顾此失彼,在演员、导演、编剧之间选择侧重一两项。就算有预算,也需要眼明手快地“抢”。 以前是视频网站的“抢剧”驱使着制片方马不停蹄地抢拍制作,但现在,随着电视剧制作的节奏在变得越来越快,就算视频网站已经挽起袖子做观望状,已经被搅动得有些急功近利的制片方也已经陷入“抢资源”的循环中。不止演员的档期,就算是编剧的档期,也需要提前预定。 在抢资源的情况下,制作行业的乱象频生。在混乱的局面里,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哪怕是片酬成倍增长的演员,也难免成为剧荒时代的牺牲品。 “以前只有好的戏才有机会得到投资,但现在因为资本的介入,一般的本子甚至很差的本子都能开拍。如果演员经不住这种诱惑的话,的确很容易受影响。”演员涂松岩因家庭剧《双面胶》、《双城记》成名,近两年来,找上他的电视剧项目有很多,他的经纪公司筛选剧本的工作量也开始骤然增多。 除了有节制地接拍新戏之外,涂松岩心里念念不忘6年前拍过的一部知青戏。“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好本子。”每次回想起那个剧本,涂松岩都会啧啧叹息。为了拍那部戏,涂松岩在内蒙遭遇人生最大的一次沙尘暴。遗憾的是,这部剧错过了最佳的播出时机。一边是好剧难得的荒年,一边是新剧快速更迭,老剧一旦过了一两年,基本就只能在制片公司的库存里积灰。 比演员更典型的是挂名编剧,以《武林外传》成名的编剧宁财神是“受害者”之一。“很多朋友开策划会的时候都叫我过去聊一聊,聊完之后就挂上我的名。”宁财神的名下,挂着很多普通观众难以把剧名和他联想在一起的电视剧--比如大型历史剧《新水浒传》。 “好的编剧一年顶多能写两部剧,精力分散了自然难出好作品。”杨利说,同样道理,在全国各地不停转场的演员也很难为观众奉上好看的作品。 反击战 但是,在“要么生存,要么死”困境下挣扎的电视剧制作方,并没有打算坐以待毙,最起码在可能的范围内,他们可以尽量揣度、挽回观众的心。最先做出反应的,是手握资本的大型制作公司。 “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35.200, -0.72, -2.00%)以16.52亿元天价收购以数据分析见长的上海克顿传媒,被视为今年国内影视业最大一笔并购项目。可以说,华策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克顿通过数据分析生产电视剧的潜力,因为数据的背后是难以揣测的观众喜好。 “我们需要开创内容和我们的受众有联动的新商业模式,而不是现在的区隔开来。”华策影视董秘刘洋说,并购完成之后,华策的电视剧生产规模将达到1000集,约30部左右。如果这些剧集都在卫视成功发行,那么意味着一年到头,在每个电视台上,你都有可能看到华策的剧。 不过,被收视率追得更紧的电视台没打算就此被华策“包养”,在更早之前,它们就已经开始抓住观众的尝试。海润影视副总裁赵浚凯是这轮实验中的先行者,这位曾经制作过《亮剑》、《重案六组》的导演、制片人,同时也是上一轮电视剧制作风潮中的胜利者。 “2008年之前,让电视台看得上的导演,一年能增加两位或消失两位就属于比较频繁了。在这之后,收视率让更新换代的频率和速度变得极快,有人‘哗’就火了,两年没作品, ‘哗’就没了。”赵浚凯眼看着一批成就卓越的前辈和同辈被大浪埋没,2010年之后,当他不可避免地遭受行业动荡的波及,他开始重新思索收视率和电视剧制作之间的关系。 所以,当江苏卫视带着《断刺》项目找到赵浚凯时,他没有摆出多余姿态,痛快地接下了这个定制剧项目。这部谍战剧的剧本由江苏卫视准备好,花了一年的时间筹备,里面塞满了江苏卫视总结出的高收视桥段。 接戏的前提是对平台的认可。“江苏卫视毕竟是大台,做出的剧还是有文化品位的,大的方向没有什么出入。”但不是剧本里的每一个桥段,赵浚凯都能认同。在细节上,他试图与江苏卫视做一些争取,“最后依他们的比较多。”这部剧最终成为江苏卫视2011年的收视冠军。 这部剧之后,赵浚凯促成海润影视与克顿传媒合作另一部抗战剧《武工队传奇》。这部电视剧也是数据分析的产物,目前仅在地面频道播出,收视率成绩尚属不错。不过,赵浚凯并不因目前的成绩而感到满意,对于这位身上带有浓厚知识分子情结的导演来说,《亮剑》那种兼具情怀和可看性的电视剧才是更完美的产品。至于收视率,是他仍旧在探索但仍未想明白的问题。 如果说赵浚凯对收视率的思索结果是暂时的妥协,以高收视桥段来迎合电视观众的话,那么宁财神的应对方法则是完全置之不理。 “我一点都不相信收视率,看电视的都是我们家的小时工、邻居家的阿姨,她们爱看的电视剧逼死我也写不出来。再说,有些剧种的收视率本来就不高,《武林外传》当年在央视的收视率差到差点停播。” 大概是被收视率的问题纠缠得太久,回答这个问题时,宁财神下意识地吐出一口烟,愤怒地撇过头去。他对收视率的抵触还表现在他的家里压根没有电视机,去年一整年,他只看过一部国产电视剧--《甄嬛传》。 即便对收视率摆出高姿态,《龙门镖局》也有许多令宁财神烦恼的地方。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身兼监制和编剧的宁财神放弃横店,在丽江花2000万搭建了拍摄场景,而制作方小马奔腾本来给出的预算只有700万。在用大量植入广告追加一些预算后,烦恼并未就此结束。刚开始拍摄时,镖局的主要场景还在搭建当中,只有后院的几间房屋可供拍摄。“必须就这几个房间,写出几场戏来。”宁财神说,拍摄如此仓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演员的档期,所有人都在赶场,就算场景没有准备好,也必须将戏拍完。当初在拍《武林外传》时,所有演员在山上封闭拍摄6个多月,那样的场景在今天的演员片酬制度下,再无复制的可能。 所幸对宁财神来说,制作条件并不会一味地坏下去。他决心自己来选择目标观众--写剧本时干脆撇开电视受众,一心想着的是微博网友。微博上有人在他的主页上吐槽这部剧,他会追着点开对方的ID,收集对方的意见。他甚至打算在弹幕网上(一种有实时评论功能的网站)建立一组数据模型,收集前一万个网友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来重新剪辑《龙门镖局》,用作6个月之后的第二轮播出。 拍给谁看? 本质上来说,宁财神对数据分析的重视和华策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地方在于,华策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贴近收视率群体,以期产品有更好的售卖价格,而以宁财神为代表的制作者则希望通过收集反馈来逃避收视率,让电视剧变得更有网络传播价值。 除了剪掉一些不受欢迎的情节,宁财神还打算重新召集演员,在修改版中补拍一些镜头。毫无意外,演员档期仍然是最让他头疼的问题。“我最起码要10天时间,所有人再到丽江去,完完整整拍10天。” 面对宁财神的吩咐,工作人员的回答只是为难的神色和短暂的沉默。 宁财神对于电视剧风格以及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的坚持。但在制作成本高企以及收视率惨淡的背景下,很多编剧和制作人开始走上了迎合和跟风的捷径。对他们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收视率和网络流量是眼前利益,必须紧紧抓住。 “以往制片人都会定个标准,比如说朝着《中国式离婚》那个方向做。现在他们还会加一句:再往《天天有喜》那个方向努力努力。”说完这句话,编剧贺然自己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中国式离婚》这种正剧和《天天有喜》这种公认的“雷剧”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根本不可能有所融合。但经过一轮残酷的市场洗礼,哪怕是原本最坚定追求品质的制片人,也必须要考虑到怎么把剧卖出去的问题。 从市场反馈来看,无论是考察收视率还是网络点击量,轻松的剧目相对来说都会更吸引人的眼球。在经济危机的作用下,电视剧的娱乐功能愈发被凸显出来,忙碌的现代人已经看不进沉重的题材,宏大叙事的电视剧被抛进收视率的深渊,《楚汉传奇》、《赵氏孤儿》、《精忠岳飞》的接连失败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在广电总局报批拍摄的电视剧,现代和当代题材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家庭、爱情题材是主流。 “如果《中国式离婚》、《半路夫妻》这种戏放到现在来播,肯定也播不好。”贺然说。他中戏毕业,写戏10年,以偶像剧见长,代表作有《天空之城》、《浪漫满屋》等。《中国式离婚》和《半路夫妻》这两部电视剧曾经是他倍加推崇的现实主义之作,但贺然同时也承认,这些作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喜欢看不用动脑、不用赋予太多意义的电视剧,这让编剧动笔时倍感纠结。 不可否认,剧荒时代里,仍有一大批电视观众在消化电视剧,只是观众已经逐渐分化成好几拨:老年人、低龄孩子,以及审美品位相对较高的年轻人。电视剧到底拍给谁看?几乎每个制片人、编剧都在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电视剧真的只是拍给电视机前的老年人和低龄的孩子看,也是一件蛮可怕的事情。”贺然说。 由杨利担任制片人,演员海清和张译主演的电视剧《抹布女也有春天》定档于9月份在江苏卫视播出。直到8月,杨利还在每天督促后期制作团队做最后的修改。她请来很多朋友来先期观摩这部主打“女汉子”概念的电视剧,收到的最多声音是“节奏太慢了”。 放在前两年的电视环境里,她也许不会听到这样的反馈,但是在现在,观众似乎已经对一切都失去了耐心,电视剧的快节奏不断地催促着制作者“快点、再快点”--就像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只有少部分理想主义者,还在坚定地把电视剧当成价值观输出的武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只有电视剧这个强硬的主流平台,才能够发出完整清晰的声音。”宁财神说。 未来,你看到的电视剧是这样的 尽管在资本的搅动下陷入挣扎,但国产剧的制作者仍试图开拓出一条独特道路。 看过美剧、英剧的观众,习惯于感慨它们的制作精良、节奏感一流,进而对国产剧进行毫不留情地奚落;看过韩剧的人,会嫌弃国产剧的造型土气;哪怕是看台湾偶像剧的人,也会嫌弃国产剧的情节不够梦幻……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观众娱乐方式的变更以及资本市场的搅动下,国产电视剧正在遭遇收视寒冬,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它们已经被观众彻底抛弃。事实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电视剧依然是观众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项,而制作者所需做的,就是要精准地抓住他们的心。由于政策限制和观看习惯的因素,国产剧的未来肯定不会走向美剧、英剧那样的精细生产机制;类似韩剧那种边拍边播的制作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在中国落地推广,因为在前些年电视剧热潮中红火起来演员的档期,实在太难敲定。 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国产剧的制作者们,正在挣扎着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1.依观众口味细分类型 由于广电总局的政策原因,国产剧的题材受到很大的限制:涉案剧不能碰,哪怕在都市题材里涉及重大案情也不行;清宫戏、穿越戏由于过于火爆,都曾经被明令调控…… 虽然创作的空间很小,但在一年近两万集的基数上,电视剧创作者还是在想方设法对电视剧的类型做出各种探索。 最普遍的做法是各种类型的混搭、嫁接。以饱受指责的抗日“雷剧”为例,其实是主旋律加上肉搏武打,再掺杂了一些戏说的结果。这一剧种在口碑上显然是不成功的,但是在收视率上,成绩尚属不错,原因就在于它让观众看到一些新鲜感,牢牢抓住了那些喜欢猎奇的观众,而这部分观众其实并不在少数。 在创作者进行类型探索的同时,观众的年龄层也越来越细分。这两方面充分融合之后,结果就是有什么样喜好的人,就看什么样的电视剧。或者说,有什么观众口味的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电视剧配合生产。 这和美剧其实有部分类似之处。在美剧的世界里,分为低龄剧如《绯闻女孩》,轻熟剧如《欲望都市》,以及瞄准精英人群的《豪斯医生》、《傲骨贤妻》等。哪怕是重口味观众,也可以找到《行尸走肉》、《恐怖大师》这样的片子。 国产剧虽然不可能像美剧一样在题材上无所不包,但在古装剧、家庭剧、情景剧、偶像剧这几大主要类型之上,新的剧种正在不断细分。经过一段时间大浪淘沙之后,某些类型将被固定下来,并且不断做到更加精致,就像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的、以20岁到30岁年轻人为目标的都市家庭剧。 2.到视频网站上去看 视频网站正在成为电视剧制作的潜力股。 它们的用户都是逐内容而动,这让视频网站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仅靠内容同质化的电视剧外购版权显然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做自己独家的电视剧,已经是各大视频网站列在日程表里的重头项目。 视频网站自制剧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小成本段子类的情景剧,如搜狐视频的《屌丝男士》,一般由网站自己制作;另一种是投入成本百万以上、剧情更加完整的定制剧,由视频网站外包给影视制作公司。收购克顿后的华策影视年产量达1000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希望以视频网站为出口。 在国外,最成功的网站自制剧莫过于美国Netflix的《纸牌屋》和《铁杉树丛》。Netflix在自制剧上的投入不逊色于任何一家电视台,《纸牌屋》的单集成本达到400万美元,对剧集的质量控制是它成功的最大原因。 全行业都在烧钱的国内视频网站,虽然无法像Netflix一样在自制剧上表现得如此大方,但是视频网站自制剧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由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广电总局对视频网站的内容管控不像电视台那样严格。 3.画面精致化 热钱消退,国产剧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捧某位女明星,煤老板带着热钱涌入”不仅是个段子,还是影视制作行业一直存在的现象。 2011年,视频网站的资本介入,抬高了影视制作的整体成本。以往一两千万就可以完成一部电视剧,现如今,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动辄四五千万,门槛的抬高,拦住了很大一部分不专业的玩家。 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公司,将走上高成本制作的道路。演员的价格已经基本固定,制作公司下一轮的竞争热点将转移到画面、道具、制景等技术方面。相对于题材和尺度,美剧、韩剧里精致的道具和场景反而是国产剧最容易追赶的部分。比如,华策影视打算在接下来的作品中重点改进画面观感,小马奔腾投拍的《龙门镖局》本来想采用电影拍摄技术,最后由于预算超支才取消计划,但不排除在下一季将计划变为现实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