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充满智慧的长镜头

 浮生偷闲 2016-07-17

电影百年,很多拍摄模式和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但也有一些凭借着技术进步和脑洞扩大被发扬光大,长镜头就应该属于后者。这本是一项对于摄影、调度、演员都有较高要求的拍摄手法,现今却因为被屡屡滥用,似乎马上变成了“炫技”和“冗乏”的代名词。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强调它在某些电影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电影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所在。所以今天,我们聊一聊那些不冗长,很聪明,也很重要的长镜头。

1. 历劫佳人 Touch of Evil (1958)

这部电影的开篇长镜头到底有多强大?眼看着炸弹被放进车里,但镜头里没一个人知道,事先张扬的悬疑感全部落在看电影的我们身上;当长镜头让人觉察不出存在,那才是最高明的运用——在这场3:19的长镜头中,有特写,有近景,有大远景,有俯拍,有跟拍,拍摄对象从炸弹变成车,再变成走着的人,还有一段多人对话,内容之丰富几乎让人忘掉了它是一镜到底的;希区柯克曾说过,炸弹爆炸并不可怕,等待爆炸才可怕,这里炸弹的预设时间是3分钟,而这个镜头给的就是3分钟,观众的等待过程与真实的爆炸倒计时是吻合的,这等于让置身事外的观众站在上帝视角体验一比一的恐惧。奥森·威尔斯在将近60年前,就给出了长镜头最应该有的样子的范本。

开场安放炸弹的长镜头 3:17:

2. 四百击 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

很难说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造就了欧洲的电影大师们,还是欧洲的电影大师将长镜头揭开炫目的表皮直击电影的灵魂。“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特吕弗用结尾的三个长镜头让安托万从少管所一路奔向了大海。阿甘的跑,罗拉的跑,导演用多角度的剪辑展现了他们跑步极强的目的性,但安托万的跑,自由却迷茫,只有在安静的长镜头中,观众才能也随之静下心来,体会这个男孩跑步时的心情,继而体会自己的。在跑步中让观众和人物在精神上对话,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叙述,是展现,则为大师区别于其他人之处。

安托万奔跑的长镜头 4:12:

3. 老男孩 ???? (2003)

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国产电影特别爱用的一个手法就是横移长镜头展现打斗,比如《疯狂的赛车》、《心花路放》、《火锅英雄》。而无论是宁浩还是杨庆,他们致敬的都是同一部电影、同一部导演——《老男孩》和朴赞郁。必须要说,即使是致敬,平移长镜头在这三部国产电影中的效果都是好的,一如《老男孩》中的3分钟。把残酷的打斗拍出悲壮的诗意,尽管镜头平稳但场面调度却是此起彼伏充满变数,配合反差感极强的背景音乐,观众的心情也随之紧张与难过并存。这种外在“单纯”而内在“波涛汹涌”的方法加强了镜头的力度,也使其成为了这一幕的高潮所在。

打斗横移长镜头 2:39:

4. 好家伙 Goodfellas (1990)

而美国电影的长镜头又怎能没有美式风格?正如美国大部分名不见经传的餐厅或酒吧一样,越好就越难进,越难进但进去了还没排队就越能代表一个人的“路子广”。亨利就是这么一个“路子广”的人,而这一点当然要表现给自己心仪的女人。3分钟的长镜头一路从大街上跟拍进酒吧的地下侧门,然后是逼仄的走廊、乱哄哄的后厨,最后是柳暗花明的奢华大厅,一气呵成毫不费力,镜头即人物,我们看着亨利靠着自己的“人脉”和熟门熟路搞定门卫服务生等等关卡,他身边的凯伦更是将一切看在眼里,爱在心头。无需多言,角色已跃然银幕上。

夜店长镜头 3:01

5. 超时空接触 Contact (1997)

而拍摄于1997年的美国电影《超时空接触》中所运用到的两处长镜头则已有了满满的好莱坞味道。一处是它的开场,3分钟的时间内,以太阳为中心点依次从太阳系延伸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最终却将宇宙落入到眼眸之中,已经充分暗示了电影的主旨,即对于星空与内心的辩证思考。而第二处则是一段35秒的“不可能完成的镜头”——主人公从地下室一直跑上两层楼到洗手间拿药物,镜头始终对准并跟随她的身影,但最后现出的却是从洗手间玻璃窗上映出的图像——这在实际拍摄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导演用技术给了长镜头不同于以往的可能性。

开场宇宙长镜头 3:16:

神奇摄影——摄像机消失长镜头 0:36:

6. 不羁夜 Boogie Nights (1997)

有时候,电影往往就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致敬中得到进步的。《好家伙》7年之后,托马斯·安德森用更复杂的调度和更多样的环境完成了一组和老马丁极度相似的长镜头,这都要拜斯坦尼康所赐。有些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的长镜头炫技目的大于服务电影,其实这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如果从彼时风光无限生龙活虎的情色行业本身现状入手来看,运用眼花缭乱的长镜头也不过只是将这迷人眼的乱花从画面内延伸到了银幕外。

酒吧长镜头 2:44:

7. 夺魂索 Rope (1948)

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表达观点,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有些人拍电影单纯是为了做实验。希区柯克的这部作品就是他做的一个实验——放映一卷35毫米的电影胶片只有10分钟,也就是说再长的镜头也长不过这10分钟,可他就是想试试到底能不能让80分钟的电影看起来只有一个镜头?确定了这一个中心思想,其它故事啊角色啊逻辑啊就都变成为这个中心点服务的次要属性了。而结果?当然是成功了。

夺魂索正片 80:00:

8. 雨果 Hugo (2011)

时光推进到2011年,老马丁也完成了一个创造经典——被人致敬——致敬先人的轮回。这一年,马丁·西科赛斯年届七旬,他选择了3D这么一个相对年轻的技术,以一个童年的视角,向整个电影历史献上他自己厚重的爱。电影中有几处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小男孩雨果从一轮时钟背后出发,在充满了管道、烟雾、齿轮的钟楼上穿梭,然后停在另一轮时钟背后,悄悄地注视着白发苍苍的梅里爱大叔。而在结尾处,则同样利用长镜头+电脑特技的方法(穿越了玻璃)完成了用一个镜头从高空中的旅馆外围一直推到旅馆内的效果,致敬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记》。

开场恢宏长镜头 00:57:

楼外至楼内致敬希区柯克长镜头 1:50:

长镜头制作花絮 2:11:

9. 鸟人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2014)

既然希区柯克的实验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伪长镜头的可行性,那么当代导演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发挥到极致,并且不再喧宾夺主。伊纳里图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鸟人》至少做到了前者。你可以去数这一百多分钟里哪些有可能是长镜头的“节点”,也可以指出某处的长镜头减弱了本该有剪辑带来的人物冲突和故事节奏,但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电影,向永远也无法切断的只能“一条过”的戏剧,的一次膜拜。

舞台长镜头之一 2:26:

10. 路边野餐 (2016)

每一个长镜头都应该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当它是一场梦的时候。即将在7月15日全国公映的电影《路边野餐》中就有这么一段40多分钟的长镜头。它贯穿了现实与梦境,从水底到陆地自由切换。而导演毕赣自己是这么解释的,“我想模糊真实与虚无的边界。有的观众会觉得是一场陌生的相会,有的会觉得是一次魔幻现实的重逢。”如果一部电影变成诗出现在你面前,或者一部诗集被讲成了故事拍成了电影,你会去电影院接受这份礼物吗?

路边野餐预告 1:10:

路边野餐

8

毕赣 (导演) / 陈永忠 / 谢理循 / 剧情 / 2015

每个影迷心中都有自己最珍爱的那个长镜头,可能炫目,可能深刻,可能诗意,可能暗流涌动。它既然成功地从蒙太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了,就说明它对于电影工业乃至整个电影历史长河中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地扬长避短地利用它,真正展现其美学价值和艺术力量,是未来导演们应该思考的,也是影迷们永远在期待的。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