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口的酄里庙

 文安老董 2016-07-17

       王口的酄里庙    梁文田

   在王口镇的西边有一个不足百人的袖珍小村——里,您别看它村小,可名气颇大,只因这儿有一座闻名全国的古庙——里药王庙。所以才使里村名声鹊起而名扬全国。

   至于里庙建于何时?至今尚无确切的考证。不过在里附近的古墓中出土的一些陶罐以及庙内所供奉的神像可以推断,里药王庙的建庙时间不可能迟于宋朝。因为出土古墓的棺材外是由“砖旋”保护的,这样的殡葬方法与流传于中原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

   王口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工商业发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辽、金等国经常入侵掳掠,民不堪其扰,家家都在自家的院内或野外隐蔽之处挖洞穴把金银细软藏匿于洞穴内。为了使洞穴坚固,人们就在洞穴中用砖发成“砖旋”。因此才演绎出六十花甲子的传说。

   传说在北宋年间,宋王认为人老了就不能再为社会创造财富了,就把老人当成了社会的累赘,让人们活一个花甲就得了,如果再活下去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规定凡是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活埋。

   当时的人们都遵循儒家“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教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乃为儒家的“三纲”,岂有把自己的父母活埋的道理?有何妙计能保全老人们的生命呢?人们首先想到了藏匿金银的砖旋,于是人们就在砖旋里面放上足够的水和食物,把自己家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都“请”到了自家挖的洞穴内,以避官府的搜查。

   可巧,恰恰在此时。一外国使团携带一条驴驹子般大小的老鼠到大宋国“访问”,他们态度蛮横,肆无忌惮地把这只大老鼠牵到金銮殿上,口出狂言,要大宋国的人在三日内用本国的动物降伏这只大老鼠,如果大宋国朝没有能降伏大老鼠的动物,那么宋国就要向该国称臣,并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说罢,就在大殿上把大老鼠装进了笼内。

   这事可难坏了宋天子。就问朝堂的文武群臣:“哪位爱卿有良策降伏此兽?”朝堂之上群臣面面相觑,默默无言。其中有一位大臣回家后在给藏于洞中的老父送饭时,因心事沉重而面带愁容。被老父亲看在眼里,就问儿子“有什么心事,为父可以为你排解”。于是儿子就把今天在金殿上所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罢对儿子说:“儿呀!你须知猫是鼠的天敌,牛大的老鼠也怕狸猫!若要降伏此鼠,必须如此如此。”于是,第二天儿子就遵照父亲教的方法,在袖筒内偷偷地藏了一只狸猫上了金殿。金殿上那只大老鼠正耀武扬威地在笼中向人们示威。这位大臣来到金阙之上参王见驾礼毕,对宋王说:“启禀万岁,臣有降伏怪鼠之策。”

   宋王闻听,心中大喜,忙说:“爱卿如有良策能降伏此鼠。那就快快替朕把它降伏!”

于是这位大臣就来到了鼠笼的跟前,从袖筒内把狸猫放出。这狸猫一见到这只大老鼠,全身的毫毛就立刻奓了起来,呜呜地叫着直奔鼠笼而来。此时那只大老鼠正摇头摆尾地在笼中撒欢,突然它见到了这只狸猫,它的心里马上咯噔一下,心脏停跳了有三十秒。这狸猫乃是老鼠的天敌,有道是“是猫就避鼠”,当它见到这只狸猫后,心想,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我的性命休矣!想到此,那凶光四射的双眼立刻就黯淡了下来,知道自己大难就要临头了,不由自主地就体似筛糠,浑身颤抖。那狸猫体轻似箭,迅疾钻进鼠笼,抖擞精神,轻轻一跃就到了老鼠的身上,此时老鼠发出了声声哀号,狸猫一口咬住了老鼠的喉咙,老鼠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宋王见此情景,龙心大悦。转过脸来,对着那来访的外国使臣面带怒色,向他们厉声喝道:“贵使还有何话可讲?”

   此时这外国使臣见此情景,知道大势已去,就像他们带来的那只大老鼠一样,浑身哆嗦,慌忙跪倒,磕头如鸡鵮碎米,口中连称有罪,并且愿意向大宋国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宋王叫殿前武士将这帮外国使臣轰下殿去。外国使臣下殿后,那位大臣来向宋王缴旨。宋王欠身伸手示意平身,开口问道:“爱卿,你是如何想起用此法降伏怪兽?”大臣回答:“万岁,微臣有欺君之罪。”“今日之功不但可以抵罪,朕当另有封赏!卿有何罪?慢慢奏来。”

   于是这位大臣就把如何抗旨擅自把老父私藏于砖旋之内,老父又怎样教他用狸猫降鼠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向宋王奏明。宋王闻奏,心中思忖,由此看来,老人们还是有用的,于是重赏了这位大臣及其父亲。并且宣旨,从即日起废止六十花甲子令。

   这个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可在里村附近却发现有多座当时的砖旋古墓。

   虽然六十花甲子只是传说,但宋朝北方的殡葬习俗确实如此,外族骚扰也是事实,人们为了避难或藏匿贵重物品建砖旋也就顺理成章了,可以推断在北宋或北宋以前就已经建有此庙。

   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那就是一般的药王庙都供有药王李时珍,可王口的药王庙内却没有李时珍的塑像。因为李时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而王口的药王庙建于宋朝以前,那时李时珍尚未出世,所以他未列其位。

   王口镇在北宋年间虽然商贾云集,交通发达,成为华北重要商埠。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所以受苦的穷人还是大多数,王口北临大清河,东靠贾口洼和黑龙港河,西接文安洼,子牙河从镇中穿过,水系如网,犹如欧洲的威尼斯。由于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王口的气候潮湿,一到五黄六月,天气炎热,蚊蝇肆虐,再加上当时的卫生、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瘟疫传染病流行,人们防不胜防,因此,修建药王庙就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可是这药王庙在哪里建?又如何建?这又成了一大难题。

   此时有一个云游的道士经过王口,他看到了王口的穷苦老百姓被流行病所折磨,正挣扎在死亡线上,顿生怜悯之意,他决心自己化缘为此地的老百姓修建一座药王庙。他看见在迸庄村西边有一口浇田用的水井,井内有红光显现,附近还有两三户远离喧嚣村镇的人家,这几家人都体魄健壮,异于常人。这个云游道士认为这儿是块风水宝地。这两三户人家就是当时的里村,于是选定了这儿为最佳的庙址。

   这位云游道人经过数年的募化。除了木料之外都已齐备,可这木料到哪里去弄呢?这老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在离王口百里之外的海下(原先称海河的下游为海下),有一家姓高的大财主,以打鱼为生,高家家趁人值,家丁仆妇有几百人。有九十九条能出海捕鱼的大渔船。后院的木料堆积如山。

   有这么多的木料为什么不再打造一条船凑上一百条船呢?高老太爷又何尝不想!只是只要凑成一百或一百多条船,一出海捕鱼就会发生海难,能顺利回来的准是九十九条船。为此事高老太爷伤透了脑筋,无奈,只有维持这九十九条船的记录了。

   这天,为建庙化缘的老道来到了海下高家大院,向“门房”(就是看门的人)打稽首,口称:“无量佛,善哉善哉。请施主通禀一声,就说贫道来访。有要事与你家员外相商,”“仙长稍候,待在下前去通禀。”门房去不多时,回来向老道说:“我家老爷有请!”这老道迈着四方步进了大厅,员外与老道在堂屋双双施礼落座。员外命仆人献茶。茶罢搁盏。高老太爷问道:

 “仙长是从何处而来,到敝庄有何赐教?”

 “贫道是从远道而来,到此一为员外排解忧难,二为向员外化缘。”

 “哦!为老朽排解忧难?老朽有何忧难需仙长为我排解?”

 “哈哈哈哈!难道员外就只局限在拥有九十九条渔船的家当而蜗居于此就不再展宏图了?”

 “老朽久有凌云志,但福浅命薄,奈何!仙长有何良策教我?”

 “贫道就是为此而来。员外想要心想事成,就必须广结善缘,多多积德行善。贫道此来的第二件事就是向你化缘,也就是帮你结善缘,积功德。”

 “但不知仙长是来化金银还是化米面?”

 “贫道一不化金银,二不化米面。”

 “那您化些什么?”

 “贫道就化你后院里的那些木料。”

 “哦!就化些木材。后院有得是木材,仙长要多少只管拿去,但只限您一次拿去。不可零取。”

 “好,一言为定。待贫道三日内运回。”

老道回到了王口,请工匠们到庙址旁的井内去取木头。那些工匠们听老道说到井内取木头,都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奇怪,就都凑热闹来到了井旁。

   不多时,只听见井内隆隆作响,紧接着就见井内的水如开锅一样上下翻腾。突然奇迹发生了,只见一根木料从井底呼的一声冒了上来,把井边的工匠都惊呆了,众人伸手接住木料,就这样一根一根地把木料连抻带拽的拉了上来。工匠头儿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木料。

   这样从井中弄了足有一个半时辰。这时井内正有一棵木材被抻出来一半,点数的工匠说:“够了。”话音一落,此时井中的那根木料无论再怎么抻、扽、拽、拉它就像是生了根那样纹丝不动。无奈,只得留在了井内。

   木料总算是筹齐了,老道松了一口气,让工匠们再仔细查点一下木材的准确数量。木工头儿经过仔细地查对,发现还缺一根做立柱的木料,如果把井中的木料拽上来就正合适了。

   工匠们问仙长今天这井中冒木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道就把如何去海下高家化缘的经过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被仙长的神通所折服。

   木工头儿请仙长再去高家要一根来不就结了。老道说:“做人要言而有信,既然答应人家一次运回所需的木料,那就应该照办。如果再次索要那就是贪而无厌了。做人,信义至关重要。既然是你们把木材的数点错了,那就让你们自己去想法子吧!”

  工匠们为难了,前廊是整个建筑的脸面,少一根立柱那怎么能行?无奈就只有用砖砌一根立柱来将就了。到底用砖替代哪一根立柱呢?如果在明显的地方将影响整个建筑的形象,经过大家共同商议决定,最西边的那根立柱用砖砌。

   再说海下高家自从老道化去木料后,家业就更加兴旺发达,出海渔船增加到几百艘而再未发生海难。老员外冬舍棉衣夏舍单,一年四季开粥场,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善人”。

   关于里庙井中运木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北宋的南迁,可以想象,北方的文化也就被带到了南方。又经过了六百多年,满清入关,使南北文化就更加容易融为一体。在这里笔者要提到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济公传》,《济公传》一书出现于清朝中叶,最初是流传于大众之间的口头民间故事,后来经过若干文人的雕琢加工,最终才由清人郭小亭编纂成书。

   在《济公传》里有这么一段精彩的片段:传说济公是罗汉转世,为应化人间而来。有一次,济公在净慈寺酒醉,大喊:“无名发”,寺僧莫名其妙,果然不久大火毁寺。济公在灾后题诗曰:

 “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

   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

重修净慈寺需要木料,道济外出募化,于富春江上游严子陵一带化得大批木材,从寺内香积井吊出。源源不断的大木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估算木料的木匠随口说了声“够了”,井里的木头就再也拉不上来了。从此,那最后一根木头就永远留在井底,后人称该井为“神运井”。

 《济公传》里“神运井”的描写与王口里庙“运木井”的传说是何等的相似乃尔。有人问笔者,那么到底哪口井是真的呢?笔者更倾向于王口里庙。不排除人们因为笔者是王口人就认为“王口瞿阝里庙的井是真”的看法的误解,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北宋的南迁,有可能就把王口里庙“运木井”的传说带到了临安(即现在的杭州)。王口里庙建庙在先,而《济公传》成书在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非要排除一个,那只有忍痛牺牲后者。难道就不能有同样的现象再次发生么?或许南北两口井都是真的呢?!为什么非这么较真呢?

   庙宇建成后,这口运木井就成了里药王庙的一景,一次偶然的事情使人们对运木井又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由家里人抬着来庙里许愿烧香,眼看人已经不行了,有人就从井里打上一罐水来给病人喝,可哪知道病人喝下井中的水后不多一会儿眼就睁开了。看来病情有缓。人们一尝这井水,其味苦如中药。人们就问里这几家村民,这井水以前是这样的味道吗?里的居民皆说,此井水以前清冽甘甜。自从建庙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味道了。这个危重病人烧完香后,家里人就从这井里打了一桶水捎回家中给病人喝,喝完了再去这口井里打,就这样一来二去的,这个危重病人经过饮用这口井里的水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人们认定这口井里的水有治病的功能。由于此井的水有治病的功效,从此,人们就把这运木井的水称为“圣水”了。

   王口王(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扫北来的移民越来越多,所以烧香许愿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人们消防意识欠缺,里庙被一把大火烧得片瓦无根,人们再重修药王庙时又在正殿的神龛内加塑了医药、医学家、河北省河间神医刘守真。刘守真生于金太祖天辅四年(1120年),殁于金章宗成安五年(1200年)。由于刘守真对医药学的伟大贡献,所以人们把他也供奉在药王庙内。

   改革开放后人们又自发筹资再修药王庙,此次的重修规模之宏大、神像之众多超过了以往。现在的正殿的神龛内东边是孙思邈,西边是刘守真。这二位神像旁置有说明展牌,详细说明了他们的名、字、籍贯、生平历史及生前的著述。正殿两旁:东边从南至北排列是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华佗。西边从南至北排列是:天师岐伯、太乙雷公、陶弘景、淳于意、扁鹊。这正殿两旁每个神像的后边都有一幅壁画,分别绘有他们的出生地、生卒年月及他们的事迹。在正殿的后门还有一位立神——金面韦陀,手擎降魔杵威风凛凛站立在大殿的后门。

   大殿外是东西配殿。

   东配殿南边是圣母娘娘殿,正中是碧霞元君,两旁南边是眼光娘娘,北边是送子娘娘。东配殿的北殿是文曲三官殿,从南至北排列有:魁星大帝、文曲大帝、文昌大帝、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

   西配殿南边是慈航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北边是财神殿,财神殿的正中是文财神比干,他北边是武财神赵公明,他的南边是武财神关云长。

   这次重修里庙使各路神仙齐集一堂,人们只要到里庙烧香,各取所需,有求子嗣的或患有眼疾的就去圣母娘娘殿,有求才思敏捷、提高自己智商的就去文曲三官殿,有求财运亨通的去财神殿,有求消灾去业、往生极乐、诸事顺利、心想事成的就

   去慈航殿。这样足不出院,十分方便。

   王口里庙每月初一、十五开庙门,每年的四月初一开庙门一直到初十,四月初五时正日子,九月九重阳节开庙门三天。每逢王口瞿阝里庙开庙门的日子,十里八村的善男信女及老人娃娃纷至沓来。进香者络绎不绝。

  有一步一头的,有翻转一头的。所谓一步一头,是迈一步,叩首,平伸四肢,在指尖之处再叩首,平伸四肢,周而复始,直至庙内;翻转一头,是前面一引领者,拿整砖一块,砖长尺许,砖每翻一番,则叩首一次,此为大愿,每遇此景,孩童们争相抢过砖头,飞跑而去。进香者尾随其后,象征性地假意疾追,直至庙前,将砖抛下。此孩童非但不被斥责,反而还可以得到进香者的一些铜钱奖励。可见这进香还愿者也未必虔诚。

   每年的四月,从初一至十五,是王口的庙会期。王口的各庙皆开山门。除瞿阝里的药王庙开门外,还有东岳庄的药王庙、团结的万寿庵、龙王庙、有团结、瓦头的关帝庙、有和平的三官庙、民主的娘娘庙、火神庙、禅林寺------

  王口素有“八街三桥十二庙”之美誉,届时,邻县文安、大城、霸县及四乡八镇的数十道社火花会齐集王口,为王口的庙会助兴。庙会还搭台让花会尽展风采,有杆会、五鬼拿刘氏、高跷会、舞龙、舞狮、小车儿会、灯官儿会------

   大六分村杆会的表演非常惊险,演出时,将一根六米多长的木竿竖起,演员攀杆而上,在空中表演蹬鸭、掐鸭、仰鸭、皮条鸭、转悠悠、驴打滚、倒香炉、耍流星等五十余种高难惊险动作。表演时多为一人,其间也穿插有双人,三人最多至六人的群体表演。此会的表演形式融杂技、民间花会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据说大六分的杆会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三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间,子牙河流域大旱,灾民们不分男女老幼,在烈日下赤膊焚香向天祈雨,直晒得人们汗流浃背,老弱病人有的被晒得脱水昏厥,其状惨不忍睹。子牙河的小白龙见此情此景后于心不忍,遂上天庭恳请玉帝降雨。玉帝不准。小白龙苦口哀求,触怒玉帝,将小白龙罚下凡尘,小白龙抗旨欲闯天台强取净瓶为人间降雨,天兵天将驱打小白龙,小白龙拼死反抗,把龙角挂在天台之上,天将将小白龙的龙角推下天台,此时小白龙神功尽失,被从凌霄宝殿推下来,成自由落体的匀加速运动掉入了子牙河中。登时就摔得奄奄一息,小白龙随水漂流,流到了大六分村,村民打捞上来尚存一息的小白龙,小白龙断断续续地说明原委,说:“天台上有一个净瓶,取来净瓶,把瓶中的水洒在大地上就可以解除旱情。”说罢,小白龙就让村民把自己的身体竖起,让村民从自己的身上爬上天台够取净瓶,以解干旱。可小白龙的身体柔软不能竖起,此时药王爷正从此经过,这悬壶济世的药王爷要用自己的神药医治好小白龙,可小白龙抱定必死的决心也要解救这一方的百姓,恳请药王帮忙用神药把自己的身体治硬,好让人们从自己的身体上爬上天台顺利取回净瓶,请药王能成全他的这份心意。药王对小白龙此举非常感动,见小白龙苦苦哀求,不得已,只好按照小白龙所说。把小白龙的身体治硬。这小白龙的身体就是现在“杆会”的“神杆”。所以,大六分的杆会每到王口时必须先去瞿阝里庙拜药王庙。

   离里五里地的德归村还有一道花会——“五鬼拿刘氏”, 五鬼拿刘氏是文安县德归与李庄合办的一道会,非常恐惧。该会取材于一个“木莲僧救母”的佛教故事,传说木莲僧的母亲刘氏天生一颗莲花心,自幼吃素念佛。此事被阴间的一个鬼知道了,一天夜间这鬼喝得酩酊大醉,就把刘氏的心取了出来,一看果然是一颗莲花心,此时他就应该把刘氏的心放回原位,不巧的是这个鬼的酒劲上来了,伏在案上进入了梦乡,这时有一条狗正好来到屋内把刘氏的莲花心给吃了,这个鬼在睡梦中被这条狗惊醒,他一见眼前情景,顿时就吓傻了,这便如何是好?他急中生智,立刻把那一条狗的心取了出来放到了刘氏的腹中。从此刘氏就一改从前的习惯,破了戒开了荤。佛祖震怒,命五鬼把刘氏拿到阴司审问。这道花会就是五鬼奉命来捉拿刘氏。京剧《滑油山》就是这个故事。在台上,五个鬼有使锯齿狼牙棒的、有手提锁链刑具的、有手使三股烈焰叉的、有手使五股托天叉的,在台上,叉棒齐飞,上下翻腾,险象环生,那叉插在台板上颤颤悠悠,尤其是那大鬼头的叉使得简直是出神入化,他的飞叉有时插在台板上,有时他的飞叉从人缝中飞出后径直插在台柱上,如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飞到台下。那“大鬼头”是由在王口和平村丈人门上住的德归人杨汝栢扮演的。他的表演真是炉火纯青,看得人们个个心惊胆战,有的孩子有时吓得直哭。由于这道花会太危险,谁家也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学,由于后继乏人,1956年后这道花会就失传了。

   除了花会之外,耍傀儡戏的、拉洋片的、案头摆个外国鸡(一种大型鸡,鸡脸和鸡冠的颜色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卖香面的,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引来一些孩子们驻足围观。

   外地的马戏、杂技、变戏法的、打把势卖艺的、搭台唱对台戏的、说评书的一些民间艺人或文艺团体也前来演出助兴。套圈的、黄雀叼签的、相面算卦的、卖金鱼乌龟的、卖空竹、刀枪、鬼脸的------真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一些乞丐也蜂涌而至,有打牛胛骨数来宝的,有打砖叫街的(即跪地行乞,赤裸上身,用整砖拍打前胸,直打得鲜血淋淋,结痂后再打)、有剌破头的(即跪地行乞,如若施舍人不给,便用刀子割自己身上的肉)。从东岳庄到瞿阝里、绵延十里的王口长街上,呼儿唤女声、商贩叫卖声、借光让路声、乞丐行乞声、让会鞭炮声加上此起彼伏的锣鼓声,把整个庙会推向高潮。

   解放以后,政府掀起了破除封建迷信的拆庙运动,王口的里庙也被拆除。由于人们长期接受旧的封建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造成了思想上的愚昧,所以,人们对里药王庙的依赖有增无减,尽管里庙已被拆成了一堆败瓦残垣,可到了每年的四月庙会期,来这瓦砾堆上烧香磕头的、取圣水的还是人流如织,络绎不绝。政府又采取了干预的行动,用洋铁皮卷的喇叭筒喊话,劝人们自动离去。人们不听,仍然我行我素。于是政府出动民兵驱赶,又往运木井里扔马粪。到了夜间也派民兵蹲守。尽管如此,人们还偷偷地趁民兵不备时前去烧香取圣水。

   改革开放后,为了弘扬王口的古代文明,在21世纪初,人们又重修了里药王庙,现在里药王庙又成了王口镇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