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了解工业设计史,迪特拉姆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如今有很多人把苹果和无印良品视为极简主义的标杆,但别忘了,不论是苹果的设计一把手Jonathan Ive,还是无印良品的设计顾问深泽直人,都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深受迪特拉姆斯的影响。 今天,有人要给他拍纪录片了,希望把他的设计理念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进行传承。 一、关于迪特拉姆斯、博朗和他的'设计十诫'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出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而迪特·拉姆斯却将他的设计理念阐述为“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 在 1961 年成为博朗的首席设计师后,迪特·拉姆斯在随后的 30 多年主导了一批博朗的经典设计作品,从剃须刀到录放机,从计算器到闹钟,从腕表到收音机,他设计的现代家用电器是那个时代的标杆,哪怕放到今天再看也是毫不过时。 均衡、简练、无任何多余装饰,色彩上多用黑、白、灰等色调,这些一致性的设计语言构成了博朗产品的独有风格。 SK4 record player, 1956 被英国人戏称为“白雪公主的棺材”,以嘲讽它的极简。 Braun Alarm Clock KM3 kitchen Machine,1957 Braun SK2
606 Shelve System, 1960 620 Chair,1962 迪特拉姆斯深信产品应该优先考虑功能,而不是外形。在他的设计中,他始终表现出对物品使用方式的尊重。 他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是好的设计“? 于是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关于好设计的 10 个标准,也称'设计十诫'。不仅成为博朗产品的设计标准,亦成为如今工业设计领域现代设计美学的原则。
关于他的采访很多,但有一篇欧洲媒体采访里的一句话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他说:“我就是要把从 A 到 B 的距离缩到最短,A 是生产商,B 是用户。” 我们从不会说极简的就是好的,但看到今天依然屡见不鲜的多余设计,你会明白他在说什么。 二、关于迪特拉姆斯和苹果 不止一次有人问过迪特拉姆斯,如何看待苹果和无印良品在产品上和博朗的惊人相似性。 Braun T3 pocket radio and Apple iPod Braun Atelier TV and latest iMac 24 博朗专业级电视 & 08新款iMac Braun T1000 radio and PowerMac G5/Mac Pro Detail of the radio perforated aluminum surface Braun L60 sound system and Apple iPod Hi-Fi Braun LE1 speaker and Apple iMac 博朗LE1音箱 & iMac 迪特拉姆斯却始终认为这是一种致敬,而不是抄袭。 '我从不觉得是抄袭,过誉了。Jonathan Ive 曾给我看过他的一个产品,他现在跟 Steven Jobs 做的事情与我当年同 Braun 兄弟一起做的很像。 这真是一个美妙的组合,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合,我们设计师无法独自开始,我们需要企业家和优秀的工程师。' 在纪录片《Objectified设计面面观》中,Dieter Rams也谈到了对苹果的看法。 '现在有一个美国公司,就是苹果。 我记得第一次我看到他们的产品,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因为那是第一次我意识到,当我看着这些产品的时候我能清晰的(透过产品)了解那些设计和制造它的人。' 对于这位推崇'不过时设计'的大师来说,看到自己的设计在五十年后以另一种方式被传承,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吧。 三、关于迪特拉姆斯的最新纪录片 终于,有人要给这位绝对会被载入'设计名人堂'的大师拍纪录片了。 导演Gary Hustwit的来头可不小。他曾于 2007 年、2009 年和 2011 年分别拍摄了《传奇字体(Helvetica)》、《设计面面观(Objectified)》和《城市化(Urbanized)》三部纪录片,其中的两部我们在文章《16部看完后让你内心肿胀的设计纪录片》里都有介绍过。 Gary Hustwit飞去了迪特·拉姆斯的家进行拍摄,花了两周时间做访谈,记录下了他与妻子 Ingeborg 的生活,以及他在 1960-70 年代设计的大量经典作品。 和乔布斯一样,迪特拉姆斯也对日本的Wabi-Sabi美学青睐有加。他的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收藏品,既有身为木匠的祖父遗留下来的藏品,也有许多关于日本文化和设计的物品。 这部电影正在Kickstarter上发起为期30天的众筹活动,筹资至今已经达成了2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一切顺利的话,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部纪录片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