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泽钜的华人首富之路:低层起底 拒绝做超人

 勤俭节约和慈善 2016-07-18

李嘉诚自去年分家以来,其儿子李泽钜一跃成为华人新首富。而这位华人新首富近来又有惊人之举:斥资270亿港元完成了对英国电网和供水网络两大业务的收购。加上之前收购的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英国媒体形容李泽钜这是“几乎买下了英国”。

底层做起 长江基建连赚十多年

纵观这位华人新首富,除了父辈雄厚实力的支持外,还是一步一步从公司最低层爬上来的。

这位华人首富平时生活非常低调,和弟弟李泽楷铺天盖地、长篇累牍的报道传记相比,能搜索到的李泽钜的资料少得可怜,即使有,也多是作为父亲或弟弟的陪衬。

李泽钜生于1964年,他一直将自己的人生和家族牢牢绑定。小时候就读“一条龙”式的香港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17岁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遵照父亲安排选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而这时的李泽楷则按照个人兴趣读了电脑专业。由于家庭的严厉教育,李泽钜的生活非常节俭,这些教子之道对李泽钜日后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岁时,李泽钜拿下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结构工程硕士、建筑管理硕士三个学位的李泽钜回到香港,加入长实集团,从底层做起,谨慎寡言、凡事请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环华人行长江实业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和资深元老学习。

1990年,26岁的李泽钜主持“和黄”集团并购英国“兔子”电讯公司,随后数年间,他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就此单项业务,让家族资产翻了一倍;1999年,李泽钜花2000万港元购买“TOM网”域名,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将其运作上市并成功运营,上市首日终盘价飙升了335.4%,创下香港创业板上市首日涨幅的纪录……

10多年前,长江实业将旗下的基建业务分拆上市,组成了长江基建,并交由李泽钜打理。

在李泽钜的努力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今日的长江基建在地域上已跨越全球四大洲,投资遍及香港和内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及菲律宾,业务范围也更为广泛,包括能源、公路、水处理、基建材料及环保业务。而长江基建上市的10多年里,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互联网泡沫破裂,但长江基建却始终能保持利润增长,这一切均是李泽钜的功劳。

不做“超人” 有远见重纪律即可接班

李泽钜曾说过,“短期盈利往往叫人冲昏头脑。如果只争朝夕而不顾长远,就很难获得成功或持续取得成果。相对而言,长期投资讲求耐心与努力,其间有波折起伏却无甚惊喜,因此大部分人不会乐在其中,竞争也自然较少。这种情况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事实上,李泽钜一直拒绝做超人。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地方。性格稳健的他喜欢从事一些长期生意,但也因此在短期内少有上佳表现。例如,李泽钜和其姨父甘庆林创办的长江生命科技公司,起初以研制抗癌及艾滋病药物为目标,多年来却没有什么业绩表现,现在已沦为卖肥料的农业公司,股价情况也一直不好。

对于做生意,李泽钜的经验是要善于学习。而他也一直在学习父辈。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外界已经逐渐相信,李嘉诚这次的安排是安全合理的。

长实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只要管理层继续保持传统,发挥品牌效应,发展多元化业务,就可以不再需要“超人”(李嘉诚外号),而是需要一个有远见、重纪律的领导者。李泽钜给外界的感觉是内敛、有纪律、有计谋,知道怎样说“不”,而这些正是目前的长实集团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