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鮀浦石雕 独特细腻 精雕细琢

 梓博书馆 2016-07-19
鮀浦石雕 独特细腻 精雕细琢
汕特 2016年7月4日 星期
詹益盛在创作传统潮汕石狮

  

  中国石雕历史悠久,潮汕石雕自古以来更是别具一格,以雕工精细奇巧闻名于世。近年来,作为潮汕石雕的一个分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鮀浦石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设计新颖、技法精湛、独具创意的表现形式,推动了石雕这一老行当的新发展。

  执着于石雕艺术创作

  潮汕石雕有“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父”的故事,那是形容潮汕石雕技艺精湛,在镂空雕刻中对一条牵牛绳进行脉络分明的雕琢的典故。位于桑浦山麓的鮀浦石雕工艺厂,门面虽不起眼,却是浦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詹益盛的创作基地。见到詹益盛时,操一口饶平口音的他总面带笑容,言语间透露出对石雕艺术的那份执着。

  1981年,詹益盛自饶平老家来到汕头,向汕头石雕大师郑荣通学习传统石雕工艺,开始主要学习传统雕刻造型及雕刻技法,从此与石雕结下不解之缘。詹益盛回忆道,当时潮汕地区石雕业发展如火如荼,仅汕头本地就涌现多家石雕厂,培养出上千名石雕工艺人。

  上世纪80年代末,詹益盛自办石雕工艺厂,开始带徒授艺,并将潮汕传统石雕技法与现代雕刻技法融为一体。

  随后,詹益盛受邀到广州美院当雕塑工匠,因此有机会跟随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当教授指导学生时,詹益盛便在施工现场旁仔细聆听,这样耳濡目染“偷师”了6年,让他学到不少雕刻秘诀,技艺得到很大提升。

  潮汕石雕雕工精妙细腻

  潮汕石雕根植于潮汕大地,是鲜活的潮汕文化符号,它既透出潮汕大地山山水水的灵气,浓缩着潮汕人勇敢拼搏的精神面貌,其取材又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潮汕石雕在唐代就很有名气,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潮汕石雕别具艺术风格,尤其是在清末至明初的鼎盛时期,曾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如普宁洪阳德安里的石花屏、榕城周厝祠的壁屏等。清朝末年,海阳县(今潮州市潮安县)金砂乡旅居新加坡华侨陈旭年先生的祠堂“资政第”门壁上,镶嵌着4幅精致的石雕镂通屏,其中“渔樵耕读”屏上牧童手执的牛绳子粗仅2毫米,绳纹脉络分明,足见潮汕石雕的雕工之精绝。

  石雕经风吹耐日晒,其生命力是最强的,历史上留下来的艺术品以石雕居多。据了解,浦石雕以花岗岩为材料,铁锤、凿子为工具,其技艺与潮汕木雕相似,也有凸雕、沉雕、圆雕、平通雕和多层镂通雕等表现手法,尤其是传统的镂通雕技艺,在石雕行业唯潮汕石雕独有。其手工雕刻呈现的戏曲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双龙抢宝、麒麟丹凤等题材作品,层层精雕细琢,造型优美,形神生动,是其他地方的石雕技法和机械制作所不及的。

  创巨型石雕扩大影响力

  石雕创作消耗体力大,跟其他老行当一样,创作石雕作品也是一个辛苦的行当,不仅需要靠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坚韧的毅力。詹益盛告诉记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铁锤或铁钻打到手是常有的事,而兴趣和敬业是支撑其坚持下来的因素。

  去年8月份,由詹益盛领衔创作的“观音骑龙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三宝山寺组装完成。这尊高16.9米,重达360吨的巨型石雕,以粉红色花岗岩为原料,观音菩萨手持柳枝和甘露水瓶,站在一条宽10.9米的巨龙身上,栩栩如生。经过精心的设计,这尊巨型观音石雕,沿袭了潮汕石雕大气而又细腻传神的艺术风格,集合了多个中国文化元素。这是广东省石雕作品首次远销北美洲,扩大了潮汕石雕在国际市场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打造、运送这尊巨型观音石雕可谓是困难重重,当时无论是试吊装还是正式组装,我都压力巨大。”詹益盛告诉记者,观音乘龙造型最难的是如何让龙悬空,也就是如何解决整尊石雕中心支撑力的问题。为此,他专门请教力学工程师,最后经过多方探讨,决定用钢筋混凝土打了一根结实的承力柱,解决了龙与观音之间的承载问题。

  努力培养潮汕石雕传承人

  从艺30多年来,詹益盛精益求精,在造型、用料、工艺等多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先后获得“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首届“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他雕刻的汕头市农科所30尊科学家像、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龟埕几十只姿态各异的石龟,获得市民的无数赞誉;由他精心设计的国内最大型、高达32.6米的汉白玉观音雕像,如今坐落于海南岛;他创作的双面镂通雕《喜上眉梢》、《富贵长寿》花岗岩石雕作品,在石雕业界尚属首创;石雕作品《长城》被运往墨西哥,安放在驻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这些年来,詹益盛不断把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石雕艺术品市场从原仅有寺庙拓宽进入家庭做出新的尝试。

  然而,与其他潮汕传统技艺一样,浦石雕也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由于石雕艺术学习无法“一日千里”,要实现手艺纯熟且有所造诣,不花上三五年时间是做不到的。如今年轻人愿意真正沉住气、耐住寂寞去学习石雕工艺的已经越来越少。近年来,浦石雕厂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联系,成为该院学生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前往石雕厂学习石雕工艺。作为浦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詹益盛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能够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石雕艺术的兴趣与认知,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到这项传统工艺产业中。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