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上海)·东写西读 沈尹默曾评论张充和的小楷书法是“明人学晋人字”,一般引用这句话都当做是赞赏,就连张充和本人当年也不清楚是褒是贬。西泠印社二○一六年春拍有《张充和临〈大隋故太仆卿夫人姬氏之志〉》十通,最后一通跋语云:“当时,尹师评余小楷云:像明朝人学晋朝人字。余不知其褒贬而喜惧兼之。” 启功《论书绝句》第八一首:“黄庭画赞惟糟粕,面目全非点画讹。希哲雅宜归匍匐,宛然七子学铙歌。”自注云:“明人少见六朝墨迹,误向世传所谓晋唐小楷法帖中求钟王,于是所书小楷,如周身关节,处处散脱,必有葬师捡骨,以丝絮缀联,然后人形可具。故每观祝希哲小楷,常为中怀不怡。而王雅宜画被追摹,以能与希哲狎主齐盟为愿,亦可悯矣。”又说:“汉铙歌声词淆乱,至不成语,而明人盲于佞古,竟加仿效。石刻模糊,书家亦囫囵临写。风气所关,诗书无异也。”沈尹默的评语,似乎也当如此理解,不能视为赞赏。 西泠那件张充和临摹的书法作于一九八六年,跋语中说,四十多年前沈尹默要她临《元公姬氏志》,但她不知其意何在。“盖余幼临晋人小楷,而拓本又非佳者,且每喜笔断意连,以致薄弱。……今观此志,笔笔踏实又生动,信尹师善诱,而又何其婉转也。今特志之,以纪念吾师。呜呼,焉能起吾师而告之曰:今吾知师意所在矣。” 张充和在跋语中还提到表兄李芋龛当年常对她说:笔画不连,非寿者相。“若果如芋龛之言而不寿,则终不能临此志也。”以前也曾以为张充和小楷学明人王宠(雅宜),现在看来未必,只是和王宠一样,“误向世传所谓晋唐小楷法帖中求钟王”。王宠仅活了四十岁,是否如李芋龛所言“笔画不连,非寿者相”,明人詹景凤也曾评王宠的字“骨不相属”,并指出这是“促龄”的主要原因,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可参阅薛龙春《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1月)的相关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