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宫殿君想给大家讲一本书,它号称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奇作,著名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也穷尽毕生精力去研究它,小君觉得这本书实在是意义重大,也希望通过此文能让每个中国人都能认识它,永远铭记住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那么,这本书叫什么呢? 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 一、为什么要编《营造法式》呢? 《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当时编这本书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这之前,咱们中国的古建筑,不论是宫殿也好,民居也好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可惜啊,工匠们却没有将这些建筑经验汇编起来,以至于流传在世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非常之少,因此,这本《营造法式》算是对之前历朝历代建筑方法和特色的一个总结。 再者,大宋王朝建立后,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国内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园林等,要建造就得有“指导说明书”,虽然在宋初年,两浙工匠喻皓编写过《木经》,后来的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又编写过一本《营造法式》,名《元祐法式》。但这些书里记载的建造方法过于宽泛,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都没有写明,以至于各级官员们在照着这些“说明书”建造时,各种玩“猫腻”,偷工减料,贪污成风(反正“说明书”里也没写明要多少料,发多少工资,就官员自己定)。 因此,为了遏制住这种不良风气,当时的宋政府急需一本对于建造各个方面都有严格、具体规定的“指导书”,故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皇帝命“建筑大神”李诫老师编写了这本《营造法式》,6年后,书成。 二、《营造法式》是讲些什么的呢? 其实这本书里讲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在总结历朝历代古建筑建法的基础上教你怎么建东西,比如斗拱要建多高啊,彩绘要怎么画啊,柱子得怎么弄啊等等,因为它还有一个目的是惩治建筑界的贪污腐败,因此这本书里还专门对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做了精确规定,比如书里严格规定:“按四季白天的长短分为中工(春、秋)、长工(夏)和短工(冬)三种时段,工值以中工为准,长、短工各增或减10%,而军工、雇工还有不同的定额;” 下面是这本书的结构: 全书共计34卷分为5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反正啊,这本书就是教大家如何建宫殿、祠堂、寺庙、亭台水榭等的,可以说是一本建筑学上的“大百科全书”。 三、梁思成与《营造法式》 说起《营造法式》,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先生,1925年,当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时候,其父梁启超给他寄了这本《营造法式》,当时梁思成收到后,欣喜异常,因为那个年代中国建筑在世界上根本无人问津,而且又值战乱,国内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与此相反,当时的日本人却对中国古建很感兴趣,不辞辛劳的来到中国想把这块学术空地占领。 面对这样的情况,梁思成回国后,先在东北大学任教,后又被调到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潜心研究这本《营造法式》。可这本书如同天书一般,首先是古文,其次是书里的一些模型和范本已找不到实物。梁思成团队困难重重。 为了不让日本人抢先注册“中国古建筑”的商标,梁思成和林徽因带领着研究人员克服困难,实地探访中国各地,寻找那些被人们遗忘的古建筑。他们餐风露宿,不辞辛苦,有很多时候都是徒步进入荒芜的深山中寻访古建,并比对着《营造法式》进行研究,同时,将书里的内容转化成现代建筑学的术语。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梁思成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营造法式》的绘图以及文字注释工作,但这个时候已经是1978年,梁思成先生已于1972年病逝。 一本《营造法式》,讲述了中国古建的建造和演变,同时,也记录了一代中国古建研究者的治学精神,就像梁思成先生说得:“研究中国古建,不能在书本上研究,得实地去看,去想。”可现在又有多少学者能真正做到这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