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譚無邊(譚特夫)老師的譚氏天應穴平衡針法的部分基礎班的資料。我必須先說明白,不然會讓大家誤會成這就是譚老師針法的全部內容。
關係五大系統平衡,譚老師是從易經的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來推算出來的,我在這裡不會介紹(能力受限), 我只是把五大平衡系統的結果用簡單記憶的方法紀錄出來分享給大家。
我希望您拿到資料要尊重譚無邊老師和我,再您分享給朋友的時候,別忘了告訴朋友這是譚無邊老師的資料,不要佔為己有。謝謝您的合作和理解配合。
我希望您通過這份資料學習後,先自己用一用看效果如何。配合譚老師的視頻和我發上youtube和youku的視頻一起看會更清楚的。 臨床應該怎麼應用呢? 我已經把大多數的視頻放在我的網站(中國也可以上到):下面是連接中文連接: http:///blog/tanwubian-beijingkecheng.html
英文連接:http:///blog/dr-tan-balance-method-acupuncture.html 你可以到youtube 搜查 Szenan Phua or Dr Tan Balance Method Acupuncture,我放上去了很多我臨床治療的案例視頻。
中國地區可以上 優酷連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3ODE5NTI0.html 土豆連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6pun5Ebdyk/
譚無邊老師的針灸網站 http://www. 下面正式開始介紹譚氏天應穴平衡針法初級班的部分重點資料:
譚無邊老師強調針灸辯證只需要辯經絡,不用臟腑辯證,針灸取穴不根據脾氣虛、腎氣虛之類的臟腑辯證來決定穴位。譚老師提出針灸123(Acupuncture 123),針灸必須要有三個步驟,針灸 1(Acupuncture 1)找出病變的經絡;針灸2(Acupuncture 2)根據病變的經絡找出平衡經絡;針灸3(Acupuncture 3)在平衡經絡上面找出阿是穴下針治療。傳統的針灸從來不談針灸2的步驟,總是從針灸1直接跳到針灸3,故有時有立竿見影的療效,有時沒有。
以下Acu是acupuncture的意思,也就是針灸的意思。
Acu 1:
找出病變的經絡 Acu2:根據5 System找出平衡的經絡 Acu3: 1,在根據疼痛的區域找出相應要下針的區域 2,找出阿是點下針。 3,Acu 3是決定局部平衡還是整體平衡的關鍵。初學者,可以不用理會這一點。因為以下介紹的都是局部平衡。
首先糾正一個概念:何為阿是點?
在介紹5大平衡系統前,我先介紹如何選擇下針的反射區域。 由於譚老師的針法從來不在患處(疼痛處,或是一般醫師認為的阿是點處)下針,譚老師下針的地方都在別處的阿是點(健側下針or病患沒有感覺疼痛的地方找壓痛點,既是阿是點下針)下針。 反射區域有兩個:1)Mirror
Format (鏡子反射(鏡反)/全息) 和 2)Image Format (影像反射(影反)/全息)
1)Mirror Format :用在12經絡上,四肢反射在四肢的區域。所有手足上面的疼痛和病變都用Mirror format來決定阿是穴位。
A)正Mirror Format (正鏡) 手以手肘為中心對應足以膝蓋為中心。也就是說手肘的疼痛,妳可以在健側的手肘or膝蓋找阿是點下針治療。 手指=足趾 手腕=足踝 手肘=足膝蓋 手肩關節=足髖關節 B)反 (Reverse)
Mirror Format(反鏡) 還是一樣手以手肘為中心對應足以膝蓋為中心。
手腕=足髖關節 手肘=足膝蓋 手肩關節=足踝
2)Image Format(影反):用在12經絡,顏面部和軀體反射在四肢的區域。所有顏面部,身體軀幹的疼痛和病變都要根據Image format來尋找手腳上的阿是穴位。
A)正Image Format(正影): A1)軀體以肚臍為中心,對應上肢手肘和下肢膝蓋為中心 陰部水平=手肩部=足髖關節 肚臍=手肘=足膝蓋 頸項=手腕關節=足踝關節
A2)顏面部以眼睛為中心,對應上肢手肘和下肢膝蓋為中心 前額最高處水平線=手肩部=足髖關節 眼睛=手肘=足膝蓋
下巴最低處水平線=手腕關節=足踝關節 B)逆(Reverse) Image Format(反影): B1)軀體以肚臍為中心,對應上肢手肘和下肢膝蓋為中心 頸項=手肩部=足髖關節 肚臍=手肘=足膝蓋 陰部水平=手腕關節=足踝關節
B2)顏面部以眼睛為中心,對應上肢手肘和下肢膝蓋為中心 下巴最低處水平線=手肩部=足髖關節 眼睛=手肘=足膝蓋 前額最高處水平線=手腕關節=足踝關節
下面就介紹譚無邊老師的 5 system,(注意: = 表示 平衡,S 表示 System) S1: 同名經絡平衡 :比如說健側的手太陽經平衡患側的足太陽經,健側的足少陰經平衡患側的手少陰經。 1)陽經平衡陽經,陰經平衡陰經 (陰陽不換) 2)手足換 3)治療對側(健側下針),左右交換
手少陽=足少陽 手陽明=足陽明 手太陽=足太陽
手少陰=足少陰 手厥陰=足厥陰 手太陰=足太陰
S2:別經平衡/陰陽平衡:比如說健側or患側的手太陽經可以平衡患側的足太陰經,健側or患側的足少陰經平衡患側的手少陽經。 1)陽經平衡陰經,陰經平衡陽經 (陰陽換) 2)手足換 3)兩側都可以治療(患側和健側都可以下針),左右都可以治療,本人一般以較疼痛的一側的阿是點為準。
譚老師是從易經來解釋S2的,在臨床的時候非常難去記憶易經的卦象然後才來推算是那一條經絡來平衡。如果你想知道具體的平衡原理,請到www.tanwubian.com上去買老師的書。
我這裡有一個方法比較好記,所以介紹給大家。有的人喜歡用開、闔、樞原理來記憶可以。 首先先來把一些基本概念弄清楚(這裡的:少陽=1陽, 太陽=3陽, 陽明=2陽, 少陰=1陰, 太陰=3陰, 厥陰=2陰) 1陽可以平衡1陰,2陽可以平衡2陰,3陽可以平衡3陰,反之則一樣也。
1陽=1陰 故 少陽=少陰 2陽=2陰 故 陽明=厥陰 3陽=3陰 故 太陽=太陰
根據 2)手足換 而得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陰腎經 手陽明大腸經=足厥陰肝經 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
足少陽膽經=手少陰心經 足陽明胃經=手厥陰心包經 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
S3:表裡經平衡
1)陽經平衡陰經,陰經平衡陽經 (陰陽換) 2)手足不換(唯一一個不換的系統) 3)治療對側(健側下針)
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 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 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
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 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腎經
S4:同時平衡:中國古代時間,古代一個時辰為現在的兩個小時,使用這一個系統就必須先記下12經絡對應12時辰。比如說午時11am-1pm對應子時11pm-1am,所以午時的心經可以平衡子時的膽經,反之,子時的膽經也可以平衡午時的心經。下面列出12經絡和12時辰的對應和平衡關係。
1)陽經平衡陰經,陰經平衡陽經 (陰陽換) 2)手足換 3)兩側都可以治療(兩側都可以下針)
寅 3am-5am ~ 手太陰肺經 =足太陽膀胱經 ~ 申 3pm-5pm (同S2) 卯 5am-7am ~ 手陽明大腸經 =足少陰腎經 ~酉 5pm-7pm 辰 7am-9am ~ 足陽明胃經 =手厥陰心包經 ~戌 7pm-9pm (同S2) 巳 9am-11am~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陽三焦經 ~亥 9pm-11pm 午 11am-1pm~ 手少陰心經 =足少陽膽經 ~子 11pm-1am (同S2) 未 1pm-3pm~ 手太陽小腸經 =足厥陰肝經~丑 1am-3am
**你會發現手3陰經和足3陽經通過S4平衡結果是跟S2一樣的,故只需要記憶大腸經=腎經,三焦經=脾經,小腸經=肝經。
S5: 相鄰的同性平衡。還是以中國古代時間的概念。不過是以鄰近的同陰or同陽屬性的經絡來互相平衡。 比如 a)屬於陽經大腸經(卯 5am-7am) 可以平衡下一個時辰同樣屬於陽經的胃經 (辰 7am-9am), b)屬於陰經的腎經(酉 5pm-7pm)可以平衡下一個時辰同樣屬於陰經的心包經(戌 7pm-9pm),
1)陽經平衡陽經,陰經平衡陰經 (陰陽不換) 2)手足換 3)對側治療(下針健側) 4)S5所有的陽經平衡結果都跟S1一樣。
足厥陰肝經 (丑 1am-3am)= 手太陰肺經 (寅 3am-5am ) 手陽明大腸經(卯 5am-7am )=足陽明胃經 (辰
7am-9am) 同S1 足太陰脾經
( 巳
9am-11am)= 手少陰心經 ( 午
11am-1pm) 手太陽小腸經(
未 1pm-3pm)=足太陽膀胱經(申 3pm-5pm)同S1 足少陰腎經
(酉 5pm-7pm)=手厥陰心包經 (戌 7pm-9pm) 手少陽三焦經(亥 9pm-11pm)=足少陽膽經 (丑 11pm-1am)同S1
**陽經的平衡結果都跟S1一樣。故只需要記住肝經=肺經,脾經=心經,腎經=心包經。
以上是我在2014年初飛去澳洲悉尼的飛機上,無聊所以把譚老師的針法在我的記憶裡書寫在筆記本上。我其實有一個用手指推演的方法,以後有機會才跟你們分享,手指推演計算的方法需要朗誦歌謠。除了手指推算S4和S5的平衡外,其實我還發現了一個比較簡單的記憶方法。以後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
S6:同經治療,S6不在譚老師的書裡介紹裡,因為一般的中醫師已經在使用,同經治療是我在倪海廈老師那裡學來的。 1)陽經平衡陽經,陰經平衡陰經 (陰陽不換) 2)手足不換 3)對側治療(下針健側) 如果疼痛在肺經,就在健側的肺經上找阿是點治療。 在美國行醫的芷嫺學姐看完上面的資料來信問了幾個問題,我用紅字回覆如下: 關於內容我有幾個問題, 1.臨床上你一般先用哪個系統(S1~S5)? ( 隨便那一個系統都可以,我一般先用S1開始) 2.需要按照順序選用嗎?(沒有次序) 3.針下去多久患者感覺不痛了?(立竿見影,馬上見效,如果沒有見效就重複ACU 123,從新確認ACU1的病變經絡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哪ACU2就選用其他的平衡經絡,ACU3是否考慮用mirror 或 reverse mirror,image 或 reverse
image) 4.患者如果還是痛,就接下去選擇不同系統針嗎?(上面已經回答一部分,是的,如果ACU1的病變經絡一樣的話,可以直接用第二條或更多的平衡經絡來平衡)一次療程選擇多少系統運用?(不一定。有效果就堅持治療,每一次都追問病患,痛在哪裡,你會發現疼痛會轉移到其他的經絡) 5.如果一次患者就不痛了,仍然需要繼續治療嗎?(我一般都讓病患先來一週三次治療一般治療,馬上見效並不代表一次治癒)多少次為一個療程呢?(每一個患者不一樣,有立竿見影就堅持治療到完全不痛,功能恢復為止,跟病人溝通需要關注,沒有溝通好,有單純的療效,病人不會繼續治療) 6.關於S6舉得例子(如果疼痛在肺經,就在健側的胃經(是肺經,不是胃經)上找阿是點治療。)有點不了解,不知道是否可以解釋詳細一些?(S6是建側同經治療,肺經疼痛就治療建側的肺經)
案例 1:如果有一個患者說右手前臂手三里處疼痛。
|
|
来自: H珠Q > 《谭氏天应穴平衡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