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近日播出后,引起广泛反响。策划者原本担心片中失败案例会带来负面影响,结果证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老百姓比预想的更通情达理。向社会展示不完美的医学,医生怎么看—— 宣传新技术易“选择性忽视”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戴佳文 医疗宣传到底应该理性客观还是表现完美,确实困扰我们。上海瑞金医院堪称大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还不敢做这样的尝试。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除了一些顶尖的三甲医院外,大多数医院还是有生存危机的。宣传是吸引病人最好的手段,谁也不肯轻易在宣传中“以短处示人”,这样会延误和丧失先机。过度宣传成了一种常态,医疗市场的蛋糕需要“完美”的宣传去分割。 其实医学的完美表现在,当患者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或被疾病困扰时,医务人员通过对医学的驾驭和对医疗技术的谙熟,帮助病人获得重生或减轻痛苦。医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和自信,患者在此过程中获得安慰和希望,医患双赢,各得其所。 然而,医疗具有不可预知性,即使是你对患者的病情有十分把握,有时也会因病情的突然变化而措手不及。即使一个小小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而送命。我们常常在治疗中“选择性忽视”,忽视一些并发症,所以一旦病情急转直下,往往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 当我们开展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时,“选择性忽视”更明显。打个比方,腹腔镜作为成熟技术,我们只知道它创伤小、恢复快,但有哪家医院在宣传中会告诉患者,腔镜手术的并发症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多呢?仅气腹就会增加气胸、气体栓塞风险,部分病人因为气腹会留下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腔镜手术困难,我们要中转开腹。 正是这样一些“选择性忽视”的存在,让我们在碰到并发症、病人恢复不顺利时,增加了病人的不信任,也留下了医患纠纷隐患。所以,在医疗宣传中,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坦诚告诉病人可能面临的风险。医学还很年轻,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只要我们尽力了。这应该是《人间世》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让大众认识完整的医学世界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 常乾坤 美国著名的曼戴尔松医学博士于1980年出版了名为《CONFESSION OF A MEDICAL HERETIC》(一个医学叛逆者的自白)。他在书中说:“100年来,西医穿着济世救人的外衣,从西方传到了全世界。在美丽的‘谎言’下,把自己打扮成科学的化身,神圣不可侵犯,奴役了病患一个世纪。在越来越贵的药价、越来越多的副作用下,全人类有良知的人都在思考,人们顶礼膜拜的西方医学,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虽然其观点有失偏颇,但却提醒世人:医学是不完美的,存在着很多未知,希望我们能客观全面地看待它。 在现实中,人们不能治愈的疾病占了绝大多数。无论科技多么飞速前进,但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人类对医学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面对无药可医的疾病,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出秘方的,更多的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求生之门。回首医学史你会发现,无论是古代欧洲的瘟疫暴发,还是国内2003年暴发的SARS疫情,都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摸清疾病的发病机理。过去、现在、未来,医学都在以不完美的状态示人。 我们常常在网络、电视上看到人类又攻克了某某疾病,什么新药又被研制出来,理论上说得神乎其神,但当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时却发现医学原来如此无能,于是产生这样的疑问:医学如此发达,为什么还看不好我的病?99%的手术成功率,我为什么成了那不幸的1%?其实,人们更愿意了解真实的医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今天,人们对医疗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医疗作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只有让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真实的医学后,才可能信任它、理解它,进而接受它,从而推动医学进步。 因此,我们在平日里不能总说医学神圣的一面,还要告诉患者医学本身是不完美的,让大众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医学,看到它的发展,理解它的不完美,进而坦然接受它的局限性。 真诚真相打动人心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周海龙 其实在任何行业做任何事情,惟真诚、真相才能打动人心。 我们在医院曾见过农家妇女的丈夫病逝了,农妇号啕大哭。那哭声让人听了揪心。对于这位农妇而言,天塌了,顶梁柱没了,将来日子怎么过?我们完全理解病家的哀痛,但生活就是这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接受现实,生活还要继续。老百姓是坚韧、理性、豁达的,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不会被亲人的死亡压垮。 《人间世》直面失败案例可能一时间会引起一些疑惑,但这才是医务界最真实的工作状态,敢于亮出这些失败案例正是自信的表现,对老百姓也是一种正面引导。如果你不正面告诉老百姓这些案例,老百姓也会从其他地方了解这些案例,甚至获得不准确的信息,所以不如坦坦荡荡地告诉失败。 同时,医务人员抢救的原生态也可让老百姓能够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付出和无奈,这反而拉近了医患距离,且利于病家支持医方的抢救措施,即使病情未向好的方向转化也易于理解,因为医务人员也不是万能的,医务人员只要是尽力了就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不良转归也应该勇于坦然面对。我们要相信老百姓的辨别能力。 过去我们医务人员多是默默地付出,做得多说得少,对于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接受,而应该摘下口罩,主动和媒体、社会各界、病家沟通,展示自己救死扶伤、默默奉献的正面形象,为改善医患关系输出正能量。而一部纪实医疗片或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也能够成为一个改善医患关系的切入点,其深层次影响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为这样的纪录片点赞。 医学宣传要放得下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不知从何时开始,医生在媒体和老百姓心目中一直是“药到病除”的完美形象。有人总结道,医疗系统先进典型宣传稿子的共同特点是:1.从不出错。2.药到病除。3.包治百病。4.以苦为乐。5.赠医施药。经过这些宣传稿子的打造,日积月累医生就被推上了“神坛”,老百姓心目中好医生的形象是:不眠不休不用吃饭,24小时随叫随到,药到病除而且无所不能,甚至伸出援手、免去费用。 直到现在这种宣传并没有什么改变,媒体驾轻就熟,医疗机构觉得理所应当,很多医生乐于接受。 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医学同样如此。生命的奥秘是无穷的,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人们对生命和疾病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医学没有常胜将军,也绝对不可能完美,失败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如果绕开失败谈医疗,是不完整的,也是非常片面、无知的。作为医生,我们更喜欢真实地刻画,实事求是,不拔高,这样更心安理得,没有任何压力。 而“完美”形象的宣传吊高了百姓的胃口,无限提升了他们看病就医的期望值,造成患者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他们的期望或幻想破灭时,有些人会丧失理智、攻击医生,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明明知道其有害就是没有勇气打破套路,直面医学的不完美,还原医疗“有努力有失败”的本来样子。究竟担心什么?是习惯使然,还是心魔作怪?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率先打破医方长期以来对失败避而不谈的套路,把几个失败的病例呈现给观众,还原了医疗本来的样子。结果却好评如潮。事实胜于雄辩,这充分说明我们既往的担心是多余的,是自欺欺人、杞人忧天的,小看了不懂医的群众。《人间世》的播出,还考验我们从此能不能真的“放得下”,有胆量还原医疗的本质。 学会与患者共同面对失败 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 陈彦文 医生和患者总是习惯于疾病诊疗达到预期效果,但事物的发展有太多偶然性。妥善处理那些不愿看到的结局,深深考验着医生的智慧和勇气。 笔者的同事曾主管过一位急性胃穿孔患者,急诊行修补术后,第八天患者不幸发生吻合口瘘。科室讨论后决定尽快剖腹探查。同事口头交代病情后,患者家属强烈质疑,认为医生治疗有失误,不仅不同意手术,还扬言要追究医生责任,并要求查验病历,以防涂改证据。一场纠纷眼看就要爆发。 经过短暂的考虑和请示后,这位主管医生果断拿来病历,同时再次耐心解释了病情。几位家属仔细翻阅着病历,不时询问医生。看完后,一位年长者发话了:“这份病历,医生记得比较详细清楚。尤其是吻合口瘘发生前后的检查、分析、判断、处理以及上级医师查房的意见,完全符合事实,而且措施得当。在短短几天内,病历写了这么厚,许多医生护士经常到病房给病人检查治疗,可见医生是尽职尽责的,出现问题有客观原因。我同意立即手术,其他人还有没有意见?”二次手术成功实施,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时,家属再三感谢医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并请求谅解他们当初的过激行为。 面对类似情况,另一位医生则因一念之差,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烦恼。这位医生在给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时,突发眼底出血,只好终止手术。因担心患者难以马上接受失败的现实,医生向家属说是术中出了点意外,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完全丧失。家属几次询问病情,医生都含糊其辞。为了弄清真相,家属带着病人到另外一家医院做了检查。当得知是眼底广泛出血时,愤怒的家属要“讨说法”。之后医院、医生做了大量沟通工作,都未能取得患方的原谅。 生命是宝贵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现实医疗手段仍然有限,科学发展永无止境。医生不是神仙,面对医学的不完美,在意外和失败面前,不回避,不遮掩,勇于担当,理智处理,是会得到患方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