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红谷斋主人 2016-07-20

    《内篇·第四·人间世·


               和而不同

 

引言:鲁之贤人颜阖被聘为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他想就职,又有许多顾虑,很为难,因为这为太子凶残好杀,很不好伺候。他去问蘧伯玉,该如何办?蘧伯玉告诉他:“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戒之”,就是有所忌讳,有所警惕,有所戒备;“慎之”就是谨慎,小心,慎独。“正女身”好理解,就是自己先站得住脚,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不做有违礼仪法度的事情,不做有违天理人道的事情。如此就够了吗?人总是要和人交往的,人总是要与人共事的,总是要把自己放进社会中,走进团体中,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所以“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怎么讲?“外示亲附之形,內寓和順之意。”[1]“亲”就是“密”;“附”既是“就”,一句话就是“迁就”。如果你摆出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没有人与你共事;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人与你合作;自己总是正确,别人总是错误,没有人与你共事;随时准备与人吵架、干仗,争个你死我活,论个高低,争个上下,那是桀骜不驯,愚顽恶劣。尊敬人家才能与人交往,待人和气才能与人交往,与人为善才能与人交往,包容大度才能与人交往。分寸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拿捏?即所谓“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和人好,不能好到穿一条裤子,不分彼此,不分你我,拜把子也不行,好到犹如亲兄弟也不行,越是亲兄弟越是要明算账。一致之中,保留自己的意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独立思考,这就是“就不欲入”,也就是和而不同。“和不欲出”,则是保留意见,不是固执己见;有独立性,不是闹独立性;独立思考,不是不听取人家的意见。好到穿一条裤子,是要遭殃的,是要毁灭的,是要被颠覆的;既然和睦共事,你却三心二意,离心离德,有小算盘,另有主意,也是要遭殃的,要毁灭的。“附不欲深,必防其縱;順不欲显,必范其趋。”[2]

人都是有个性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不是容易改变的,你随时都会遇到个性很强的人,很难相处的人,眉眼不对的人,脾性很难适应的人,甚至于说话的腔调都让你讨厌的人,怎么办?就是“和而不同”,就是“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人生就是一门迁就的艺术,夫妻之间是迁就的艺术,兄弟之间是迁就的艺术,同事之间还是迁就的艺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与人相处“不念旧恶”[4],就是要“犯而不校”[5]。但是为人也必须有所坚持,理想、信念、原则必须坚持,“善不可失,恶不可长”[6],不能一团和气,牺牲原则,不能不分青红皂百,不能香臭不辨,不能同流合污。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颜阖,姓颜,名阖,“鲁之贤人也。”[7]“傅”师傅。卫灵公太子,“蒯瞶也。”[8]“颜阖自鲁适卫,将欲为太子之师傅也。”[9]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蘧伯玉,“姓蘧,名援,字伯玉,卫之贤大夫。”[10]临行前,颜阖来问蘧伯玉:“蒯瞶禀天然之凶德,持杀戮以快心。”[11]你们卫国有这样一个人天性凶残的人,要我来到此地给他做师傅干什么?)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如果跟这样的人相处,“纵其败度,必肤邦家”[12];如果“制以法度,先將害己。”[13]假如不符合规矩、法度,必然危害国家;假如不按他的办,必定会危害自身安全。)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自己的过错。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你问得问题太好了,戒惕,谨慎才是修身的根本。自己有戒备,有警惕,有预备,先求自己无过,先求自己站得住脚,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己身不可率耳。防慎储君,勿轻犯触,身履正道,随顺机宜。”[14]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外示亲附之形,內寓和順之意。”[15]你的外表应该是亲和的,做事情的原则也是顺着他的秉性来的,即“形不乖迕,和而不同”的意思。“乖迕”就是违拗,就是冒犯,不合作的态度。只有“身形从就,不乖君臣之礼。心智和顺,迹混而事济之也。”[16]人家才能容你,才能用你,即使你正确,你看得准,道理明摆着,你还是不能来硬的,来蛮的,“既未尽善,犹有其患累也。”[17]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就者形顺,入者遂与同。”[18]就,是就范,是按照某种礼节、原则办事,看起来是一致的,但是不要把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弄得亲密无间,穿一条裤子。和,是和顺,是一致,“心智和顺,方便接引,推功储君,不显己能,斯不出也。”[19] 既然谈和,就不能显露出不一样,有差异,存芥蒂。)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形就而入”就是把两个人好的成为一个人了,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结成死党了,结成联盟了,绑在一起了。如此就要“颠,覆也。灭,绝也。崩,坏也。蹶,败也。”[20]“心和而出”既然谈和,却又心怀鬼胎,心生殆志,互不通气,各干各的,“自显和之,且有含垢之声;济彼之名,彼将恶其胜己,妄生妖孽。”[21]该怎么办呢?“故当闷然若晦,玄同光尘,然后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22]人与人在一起做事,好的穿一条裤子,不行;闹意气,耍个性,锋芒毕露,睚眦必报更不行。掌握火候,拿捏分才,诚心敬意,顺其自然,最要紧。)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他像个天真的婴儿,那么你也像个无知的婴儿;他脑子里没有什么界限,你也就没什么界限;他无拘无束,你也无拘无束,然后慢慢地开导他,“順其意而通之,以入于无疵病。”[23]与人共事自恃很高不行,自恃聪明不行,“夫处世接物,其道实难。不可遂与和同,亦无容顿生乖忤。或同婴儿之愚鄙,且复无知;或类田野之无畦,略无界畔;纵奢侈之贪求,任凶猛之杀戮。然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达斯趣者,方会无累之道也。”[24]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不明白自己的力量达不到,还以为自己力大无穷,那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自恃很高,自恃聪明,自持有力量,自持可以力挽狂澜,“今知之所无奈何而欲强当其任,即螳蜋之怒臂也。”[25]为人应该警惕,应该谨慎,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会触犯他人;总是眼中无人,是伤害他人;总是干那些螳臂挡车的事情,则是撞倒南墙不回头。)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养老虎的人,不敢用活鸡,活羊来喂养它,就是要消除它的兽性。对方性子暴烈,你要撤火,釜底抽薪;对方将信将疑,你要以实相告,用证据说话;对方简单粗暴,你要细致入微。注意杀老虎的性子,不是助长老虎的性子。)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候,明白老虎凶残的本性。老虎困在笼子里,也会向人摇尾乞怜,好像很顺从的样子,于是就放松了,就大意了,就麻痹了,就以为老虎变成人了,不遭到老虎虐杀才怪呢!)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爱马的人,爱得无以复加了,马粪用编织精细的竹筐承装,马尿也是用值钱的蛤壳承接。忽然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马夫用手轻轻地拍了一下,结果马惊了,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马夫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好比两个人好得如穿一条裤子,一个人去挖痒,另一个人显露不快,一个人不小心弄破了裤子,另一个人则暴跳如雷。你不谨慎行吗?“虎之怒也,而可使驯;马之良也,而使缺衔毁首碎胸以怒,无他,勿与撄之而已。”[26]暴虐如老虎是可以驯服的,温顺如良马,也有发怒的时候,那是因为你没有触犯它,没有惹着它。过于偏执也会导致失败,能够不谨慎吗!)

 

 



[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3] 《论语·雍也》

[4] 《论语·公冶长》

[5] 《论语·泰伯》

[6] 《左传·隐公六年》

[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2]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3]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5]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3]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