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名曲22】柴可夫斯基:旋律

 SHIYUANT 2016-07-21

柴科夫斯基的《旋律》(Mélodie)选自他的小提琴和钢琴小品集《一个可爱的地方的回忆(作品第42号)》(法:Souvenir d’un lieu cher / 英:Memory of a dear place)里的第三首。


《一个可爱的地方的回忆(作品第42号)》创作于1878年3月至5月之间,是为小提琴与钢琴创作的一部组曲,共包含三个乐章:

  1. 沉思 Méditation(D minor)

  2. 谐谑曲 Scherzo(C minor)

  3. 旋律 Mélodie (E-flat major),柴可夫斯基也称它为《无词歌》(法:chant sans paroles)


1878年3月,柴可夫斯基在瑞士的克拉伦斯小镇(Clarens, Switzerland)创作他那首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时,构思了一首“沉思曲”。但很快,他认为这段乐曲放在协奏曲中显得份量太轻了。于是他放弃了这首“沉思曲”,而重新创作了第二乐章《短歌》(Canzonetta)。


5月,柴可夫斯基回到俄罗斯,住进了位于乌克兰乡村的布莱利沃庄园(Brailivo)度过二周的假期。(现在这个地方不属于俄罗斯了 T_T )。布莱利沃庄园属于他的女资助人 - 娜捷日达·冯·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柴可夫斯基就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先将那段《沉思曲》改编为小提琴与钢琴演奏,再配上了《谐谑曲》和《旋律》这两段新创作的乐曲,成为了一套为小提琴与钢琴创作的套曲《一个可爱的地方的回忆(作品第42号)


柴可夫斯基将这部作品送给了梅克夫人,以表示对她资助的感谢,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B*******”,而今我们知道,它就代表着Brailivo,让柴可夫斯基难以忘怀的地方。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传奇故事,相信很多乐迷都已经十分谙熟了。因此乐曲中寄托着怎样的情怀,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了。


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为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作品,这是唯一的一部。多年后,俄罗斯的另一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将这部作品改编为小提琴与乐队的版本,乐曲因而更受欢迎,很多人渐渐忘了原来版本的样子。


《一个可爱的地方的回忆》第三乐章《旋律》,降E大调,用三部曲式写成。我们选择了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版本。


[0分00秒]A段:第一段速度中庸,主题优美如歌,小反复以及乐段之间,用从低音到高音的快速的顿音相连,显得轻快、活泼。

[0分46秒]B段:第二段也十分优雅动人,带有些幽默的诙谐情趣。由于速度比较快,不断运用连弓、跳弓、装饰音、顿音……,加上力度的变化,使这一段十分引人入胜。

[1分24秒]接下去,是为第一段再现前作过渡的连接部。小提琴在高音D上演奏颤音。钢琴演奏A段主题。几小节之后,小提琴用模进手法,不断往上推进,直到渐漫,为进入A段的再现做好了准备。

[2分00秒]A段再现:再引出第一段主题。

[3分01秒]最后是个小尾声,它在风格上和第一段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乐曲在轻柔、温暖、深情的气氛中结束,正应和了这部作品的标题,对一个可爱的地方的甜蜜回忆。


下面我听到是小提琴与乐队的版本,由著名小提琴家平查斯·祖克曼(Pinchas·Zukerman)演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