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临证实验录-06

 轻风无意 2016-07-21
   血管性水肿

  案1:小金,男,15岁。

  主诉及现病史:唇部反复水肿2年,加重2天。自述2年来,眼睑及唇部经常水肿,起落较快,每次都与外感风寒有关。

  诊见:下唇水肿,紧张发亮,色苍白,压之无凹陷,色不变,微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西医诊断:血管性水肿。

  中医诊断:赤白游风。

  辨证:风寒相搏。

  治法:疏风散寒,补益脾肺。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用:羌活10g,独活10g,柴胡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0g,防风10g,荆芥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水煎服,3剂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肺主皮毛,主一身之气,脾肺之虚,水湿停聚,气机失宣,腠理失密,风寒乘虚而入,水湿与风寒相搏,致使局部肿胀。

  治宜疏风散寒,补益脾肺。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风寒湿邪;柴胡辛散解肌;川芎行血祛风;枳壳降气;桔梗辛散,宣肺利膈;前胡祛痰;茯苓渗湿;白术健脾补气;荆芥、防风疏风散寒;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针对皮肤病而设的古方很少,常见为消风散类、败毒散类。皮肤病以风、寒、湿、热、燥、毒为患者居多。使用药物多为疏风止痒、除寒祛湿、养血润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化淤通络之品。上述两类方剂几乎囊括,如荆防败毒散中有辛温发散风寒湿邪之二活;疏风止痒之荆防;健脾利湿之术苓;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川芎;辛散解肌、疏肝理气之柴胡;行气除胀之枳壳等。笔者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皮肤病,尤其风寒型,多取良效。

  案2:方先生,21岁。

  主诉及现病史:颜面反复水肿5年,加重3天。自述5年来颜面多次发生水肿,尤其进食鱼虾后更明显,尿常规检查正常,发作时,口服西替利嗪片,水肿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